<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內頻道>國內新聞
    分享

    阡陌路上,微風吹拂,鼻息處盡是大地深處泥土的芬芳。藍天白云下,鳥語花香,春意盎然的自然畫卷映入眼簾。4月末的大理白族自治州鶴慶縣松桂鎮中窩村,除了擁有迤邐的風景外,村口那個干涸的巨大露天水窖,也格外引人關注。

    這個小山村靠雨水生活了四百年,如今有了新改變

    “人在崖上走,水在崖下流”。這句話是對鶴慶縣境內山脈縱橫交錯,水資源分布極不均衡,山區缺水嚴重、旱災頻繁現狀的形象描述,也是中窩村的真實寫照。

    據十二年前的一份公開資料記載,中窩村那時有0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299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此埔淮唵蔚臄底郑凵涑鲆粋€共性問題——村民們雖然解決了溫飽,卻還在愁于沒有自來水喝,對于生產用水的需求更是一種奢求,“望水興嘆”困擾了在此苦守生活的祖祖輩輩。

    63歲村民洪沛海的名字似乎就是生活長期缺水下的一種“產物”,三個字中都包含有水的寓意,這也是他的理解。因老一輩極其盼望有朝一日能夠過上水到渠成的日子,所以給他取了洪沛海這個名字。然而,為了將這份寄托延續下去,他給兒子取名叫洪濤。

    “從水窖的數量就能看出一個家庭的經濟狀況。”中窩村黨總支副書記楊燦榮回憶稱,80年代初期,村子里的人均收入不足百元,一方水土在這里根本養不活一方人,最心酸的是連自來水和井水都喝不上。全家老少不得不徒步從大山上下到山腳去背水喝,能選用的工具僅有土陶罐,行走在崎嶇的山路上還得留意腳下,稍不注意便會罐打人翻。

    這個小山村靠雨水生活了四百年,如今有了新改變

    在中窩村村委會不遠處的右邊,一個擁有四百多年歷史的巨大露天水窖如同一個天井,張著大嘴巴,底部有少許積水。楊燦榮認為,隨著村里人口數量的增加,生產用水的需求越來越大,大家都從這里取水,日積月累下才挖出了這個水窖,成為了這個邊遠山村特有的符號。

    如果單靠人背馬駝,只能勉強解決村民生活用水的問題,面對傳統農業種植烤煙、玉米等生產需要大量用水又該怎么辦呢?楊燦榮說,大家沒有其他的選擇,只能期盼著雨天的時候水窖能多儲存一點水。所以,經濟條件稍微好一點的人家建有15個左右的水窖,貧窮的至少也有2個,農業產生完全靠天吃飯。

    據中窩村黨總支書記李金和介紹,原來出村的山路晴通雨阻,村民出行極其不易。1992年,村民自主修路,直到2014年才實現了水泥硬化。在土里刨食,只能解決溫飽問題,有勞動力的村民都選擇外出務工,有的甚至是“全家總動員”,年輕的一代如逃難般逃離這鬼地方。

    這個小山村靠雨水生活了四百年,如今有了新改變

    村里的建檔立卡戶楊金富也有同楊燦榮一樣刻骨銘心的經歷,他從小學畢業后就加入到了村里的“背水大軍”中,后來,家里陸陸續續建了7個水窖。他家房前的那個水窖,承擔著一家七口人的生活用水。通過搭在水窖邊緣上的樓梯,記者看到了水窖內的情況,半池水中夾長著綠茵茵的青苔,這樣的水質狀況難免令人吃驚。“因為從小到大都喝這個水,身體內可能早就產生了免疫。”楊金富笑著說,村民們為了方便及時接雨水,多數水窖都沒有設置嚴密的蓋子,這導致其它的雜物容易掉進去。

    楊金富新蓋了一棟兩層高的樓房,在村里的建檔立卡戶中具有很強的代表性,美中不足的是屋內還沒有進行裝修。他的新房子和一般的小平房不一樣,屋頂趕在雨季之前蓋上了瓦片,既保持了建筑外形的美觀,同時也濃縮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因為大雨驟降時,雨水會順著瓦片流入到設計好的水槽之中,最終又通過管道流到水窖里。

    這個小山村靠雨水生活了四百年,如今有了新改變

    洪沛海家的木頭小樓上至今還保留著10多個布滿灰塵的土陶罐,大部分已變成了腌制食物的容器,被遺忘在墻角處。此外,旁邊還放置有十多個大小不一的塑料桶,從顏色上能分辨出有一些是他家新購買的。隨著物質條件的發展,輕巧易攜帶的塑料桶已完全替代了笨重且易碎土陶罐的“使命”。

    “現如今的中窩村,完全變了舊模樣。”今年五一前,洪沛海終于遂了愿,用上了日思夜想的自來水。在他的眼里,不僅僅是村里的基礎設施發生了變化,最重要的是大家的心態由“等靠要”蛻變成“擼起袖子加油干”。一個整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老農民,能夠說出這樣的一番話語,令現場的扶貧干部們十分意外,也倍感欣慰。

    這個小山村靠雨水生活了四百年,如今有了新改變

    8年前,云南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中窩村尤為嚴重,村民飲水極端困難。政府部門從愛心捐款中劃撥八十萬元在該村實施“愛心水窖”項目,他們一直使用至今。

    2年前,有專業的打井公司曾到訪中窩村海拔稍低的地帶,欲嘗試換一種方式解決村民的飲水難題。然而,打井的深度達到了一百層樓一樣的高度也未見一滴水流出,難免有些令人失落和絕望。

    這個小山村靠雨水生活了四百年,如今有了新改變

    為了徹底解決這個民生問題,鶴慶縣實施了羊龍潭集中供水工程,即在羊龍潭水庫取水,通過提水泵站提水至凈化水廠處理,讓金墩鄉的邑頭、化龍、銀河、金墩村(集鎮)、孝廉村等5個村委會,以及松桂鎮的三莊、文星、赤石、菠蘿、松桂(集鎮)、南莊、勤勞、龍珠、大石、中窩、大營村等11個村委會和龍開口鎮上河川北火山自然村的村民們都能用上干凈、衛生的自來水。

    這個小山村靠雨水生活了四百年,如今有了新改變

    然而,因中窩、大營村的海拔較高,需二次提水,這無疑又增加了工程的難度和投資金額。政府部門和村民們并沒有因此而放棄,萬眾一心,破除了艱難險阻。

    鋪設的水管沿著蜿蜒的山路進村,猶如遍布人體的血管一般,將生命的源泉直接輸送到了中窩村村民的心坎里,如此的清澈和甘甜。

    責任編輯:莊婷婷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2025中國福州國際招商月丨多維賦能,鼓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州市| 龙岩市| 合山市| 荔浦县| 吉林省| 凤庆县| 泗水县| 益阳市| 东台市| 泌阳县| 东明县| 广宗县| 丹寨县| 阿拉善盟| 翁牛特旗| 资中县| 固原市| 扎鲁特旗| 灵山县| 息烽县| 清水县| 富阳市| 泰宁县| 七台河市| 宁国市| 曲周县| 黔西县| 九寨沟县| 九龙县| 阿拉善盟| 历史| 合川市| 舟曲县| 利辛县| 永丰县| 广宗县| 焉耆| 西昌市| 寿阳县| 棋牌| 铜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