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有人對正常受精的人類胚胎進行了基因修復
澎湃新聞:你是什么時候開始從事此項研究的?
劉見橋:大概2012年左右我就就開始有這個想法。我在美國做基因工程研究,我本來是醫生,12年到13年在美國做博士后研究,當時萌生了這個想法,看到他們在做小鼠的研究,我在想能不能有一天做人類的研究,把人的致病基因修復一下,道理都是一樣的,只不過說把一些在動物身上實現的目的和技術,應用到人類身上,能否實現人類優生的目的。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生殖中心主任劉見橋
澎湃新聞:這項研究最大的亮點在哪里?
劉見橋:這是首次有人對正常受精的人類胚胎進行了基因修復,這個胚胎攜帶致病基因,我們編輯正常受精的、攜帶有致病基因的胚胎,并且把這個胚胎修復過來了,把攜帶有致病基因的胚胎修復成正常的胚胎。之前的研究都是異常胚胎,正常受精是一個精子和一個卵子形成一個二倍體胚胎,異常受精的是三倍體胚胎。
澎湃新聞:這項研究成果是意料之中的嗎?
劉見橋:基本上是意料之中的。其實從理論上講,是有這種(編輯成功的)可能性的,是在預料之中的,但是說實話科研不試過也不知道,也很難講,所以這次是在情理之中但又有些讓人驚喜。
澎湃新聞:此項研究的意義如何?
劉見橋:這項研究的意義在于將來某一天,有可能對于攜帶致病基因的夫妻雙方,也就是幾乎只能生下患有遺傳病的小孩的夫妻來講,可以通過這個手段生下正常的小孩,也就是不攜帶致病基因的小孩,這是非常大的意義。
但是臨床應用還任重道遠,還需要做很多工作,但我認為這種技術最終得以實踐在我的有生之年應該是可以實現的,完全可以實現的。
下一步我們會繼續推進相關研究,但是這個事情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做起來的。
“菜刀可以殺人也可以切菜”
澎湃新聞:繼續推進此項研究是否存在問題?如存在,是怎樣的問題?
劉見橋:這個問題主要是,技術不能濫用,有美國雜志采訪我的時候我就講了這個問題。他們也是帶了一點攻擊性的語氣來采訪我。
我就談到了,任何技術本身并沒有問題,而是怎樣去使用這個技術。比如原子能技術,應用于核能、醫學、農業的需求,沒有任何問題,如果做原子彈就會毀滅人類,技術本身并沒有太大問題,看如何用它。菜刀可以殺人也可以切菜。
應該規范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而不是一刀切禁止這個技術。美國也是可以做這方面研究,應該正確得加以引導,“疏”比“堵”好。
技術是中性的,可以通過一些管理的措施、相關的制度和規定予以規范后,更好地造福人類。
澎湃新聞:如果存在倫理爭議的風險,那么這種風險又是怎樣的?
劉見橋:有些倫理學家認為,人的基因是天生的,你不能改,人的基因怎么能改、怎么能變呢?
就是我第一次在我們廣醫三院做倫理答辯的時候,醫院也覺得不可思議,他們沒有想到這種技術本身在未來的應用前景,在我們醫院倫理委員會爭議都很大,經過了兩年也就是2015年才通過倫理委員會審議,也是經歷了無數次的修改。
醫院管理比較嚴,必須通過倫理審查。
當然這個監管是正常的,但是我們的倫理也是不斷進步、變化的。
四十年前,未婚同居那是可以坐牢的,現在男女戀愛,結婚之前沒有同居的卻變成很少見,倫理也是在不斷變化。倫理應該為科研服務,而不是成為科研的絆腳石,而是為科研保駕護航。
過去試管嬰兒很多人也是不接受,怎么能做試管嬰兒呢?但是現在試管嬰兒已經變成了很普通的東西,這些觀念都是隨著時代的改變而改變。
當然有些倫理學家乃至很多人,它對這種變化不理解,這種抵觸不是部分人可以改變的,我這里不做別人也會做。
實現臨床應用還有很長一條路要走
澎湃新聞:你剛才講到經過了兩年才通過倫理委員會的審議?
劉見橋:爭議很大,非常大。
其實我們在中山大學黃軍就教授的研究之前就已開始技術的儲備,人員的培訓以及標本的收集。我們在得到醫院倫理允許后就馬上開始了實驗,2015年底就得到了結果。但就是因為倫理問題,我們的文章而被多家國際期刊拒稿。
隨著后來黃軍就及范勇團隊對人類胚胎進行編輯的報道面世,國際上逐漸對基因編輯人類胚胎的相關研究更加理性接納。
這也反映了我們國家目前的現狀吧,總是想跟隨別人,還沒有一種引領全世界潮流的心態,之前用的是異常胚胎,我用的還是正常胚胎。
不久前,美國科學院一份長達261頁的報告鄭重提出,“應該允許科學家修改人類胚胎,以消除鐮狀細胞性貧血等毀滅性遺傳疾病。但基因編輯技術充分應用于人類,當同步設定適當的限制條件。”
之后我的文章也容易發了。
我們應該著眼于這項技術是否真的能給人類帶來有益的改變。沒做怎么能創新呢,創新就要打破舊的東西而不應墨守成規,當然需要符合規范。
當然國外乃至國內有一些反對的意見,也是正常的。
澎湃新聞:你剛才講到將繼續推進此項研究,下一步將如何推進這項研究?
劉見橋:肯定要推進。這次研究的量還很少,有效性和安全性上面肯定要繼續推進。
有效性就是能夠編輯、編輯的效率,6個胚胎進行編輯,真正成功的也不是百分之百都編輯了,如果效率更高當然更好。
安全性的話,編輯的胚胎不能有新的突變,然后能夠繼續發育得到囊胚,有繼續發育的可能。
所有的研究都是圍繞有效性和安全性來展開。
我們這項研究叫應用基礎研究,做研究的目的是朝著應用方向走,至于能否應用那就要看研究的結果了。
CRISPR-Cas9技術實現臨床應用還有很長一條道路要走。
就目前的結果來看,雖然我們的研究發現CRISPR-Cas9對于人類二倍體胚胎的修復效率不低,但該技術還遠遠不能安全地用于胚胎編輯。為了更安全地使用CRISPR技術對攜帶遺傳突變基因的胚胎進行基因修復,我們需要找到防止胚胎嵌合的方法,而且還要對編輯過的胚胎進行各種測試,以保證沒有產生任何錯誤基因,確保后代安全。
責任編輯:肖舒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女子網購貨不對板 商家爽快退款還多退1萬?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