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項目存疑,關聯公司曾線下開店
維權過程中,有投資者發現,在投資項目所出示的車輛抵押借款合同中,甲乙雙方的簽名筆跡雷同,還有不同投資項目的質押車輛及借款人信息完全一樣,有投資者懷疑,“理財團”存在虛假項目。
在QQ上的維權群里,已經有上千人陸續加入,這些投資者來自全國各地。值得注意的是,并不像普通線下理財,受害者多為老年人,“理財團”投資者的年齡分布范圍很廣,既有20多歲的年輕人,也有四五十歲的中年人。他們首次接觸“理財團”的渠道五花八門,如朋友介紹、婚戀網站推薦、郵箱推薦、視頻網站廣告等等。
一名投資者手機上的理財團APP,項目的年化收益在9%-15%之間
受害者都有一個相同的投資特點,即在最開始投入幾千元到一兩萬不等的短期項目,多次獲利后,有人開始不斷加碼,最終被“套牢”,投資者們少則損失三五萬元,多則投入數十萬甚至上百萬。
工商信息顯示,“理財團”所屬的安禾財富公司,其法定代表人為代步杰,此人同時擔任北京安禾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禾投資”)的法定代表人。從股東變更信息看,有多人曾同時擔任這兩家公司股東,兩家公司最開始的注冊地址也互為鄰居。
多名“理財團”的投資人稱,在線上運營“理財團”網貸平臺的為安禾財富,線下開展理財業務的則是安禾投資,兩家公司的實際管理層相同。
相關政策規定,P2P網貸平臺不能在線下開設理財門店。去年6月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為了躲避監管,不少理財公司線上線下“穿馬甲”,線下理財公司通常在線上有另一個名稱,繼續銷售理財產品。此舉既能“兼顧”不熟悉網絡環境、對線下產品更加信賴的中老年群體,又能營造出線下理財互聯網化的“高大上”形象。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法與金融室副主任尹振濤之前在接受重案組37號采訪時表示,做線下理財的公司,經工商登記注冊后就開門營業,并未獲得金融業務資質,卻從事小額貸款為主的金融業務。由于存在一定的監管真空,特別是地方金融監管部門權限和能力存在掣肘,相比線上理財,對線下理財更是難以掌控和監測。
2月9日前往報案的,即有多名在線下門店投資“安禾投資”的維權者。這些投資者稱,線下理財業務早在2016年年中就已經出現還款逾期。
責任編輯:肖舒
- “校園貸”改頭換面重登場 治理考驗監管者智慧2017-07-20
- 網貸平臺出售金交所產品被禁止 一刀切監管可還行2017-07-07
- 武漢一公司一夜間被搬空 老板跑路?員工被拖欠工資2017-06-06
- 從上市網貸平臺財報看消費金融行業的四大難題2017-05-12
- 82名家長追討百萬學費 失聯老師“現聲”稱沒跑路2017-04-16
- 福州:經銷商卷款跑路 坑了一票人 2017-02-04
- 潮邦無油煙廚房商鋪跑路 客戶萬元貨款打水漂2017-01-20
- 安徽蕪湖一老人拾荒八年 替跑路老板還債18萬元2017-01-13
- 電子簽名將成網貸平臺標配 保護用戶合法權益2016-11-09
- 家具店一夜之間“被洗劫”?百萬家具款被卷走!2016-10-28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女子網購貨不對板 商家爽快退款還多退1萬?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