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際頻道>國際新聞
    分享

    隨著原住民寄宿學校舊址附近的無名墳墓陸續被發現,加拿大原住民在上世紀所遭受的不公待遇和悲慘歷史牽動著世界民眾的目光。與此同時,另一個與原住民悲慘遭遇相關的詞匯——“六十年代掏空”也進入了人們的視線。

    當地時間8月2日,經歷“六十年代掏空”政策的原住民幸存者與加拿大前參議員、曾擔任真相與和解委員會主席的莫里·辛克萊爾一同發出呼吁,要求加拿大聯邦政府采取行動,對“六十年代掏空”政策進行調查并正式道歉。與此同時,原住民幸存者還為此發起了集體訴訟,要求獲得賠償。

    呼吁展開調查

    截至目前,因“六十年代掏空”政策被搶走的原住民兒童數量仍是一個未知數。雖然有人估計至少有兩萬名原住民兒童因“六十年代掏空”被迫與父母分離,但這一數字并未得到原住民的認可,后者認為實際數字遠高于兩萬。

    面對這一歷史污點,加拿大新民主黨議員納哈尼·方丹呼吁加拿大政府作出反思,并指出“幾代人以來,殖民國家的運作方式之一就是破壞和攻擊土著養育模式”。包括納哈尼·方丹和莫里·辛克萊爾在內,這些反思歷史的加拿大政界、立法界人士近年來開始呼吁加拿大聯邦政府對“六十年代掏空”進行調查,并為此作出道歉。

    不僅是政界、立法界人士,經歷“六十年代掏空”的原住民幸存者也開始為自身的權益奔走呼喊。

    幸存者們表示,他們要求與加拿大原住民關系部長卡羅琳·本尼特會面討論此事,還要求修改2017年原住民集體訴訟和解協議的內容,把當時協議中未涵蓋的梅蒂人(歐洲裔白人與原住民的混血后裔)和未被認定身份的原住民納入其中,讓后者也能夠獲得賠償。

    爭取自身權益

    原住民爭取自身權益的舉措不止于此。

    當地時間8月3日,加拿大原住民企業培訓公司創始人、來自格瓦瓦艾努克族的鮑勃·約瑟夫在加拿大廣播公司網站發表文章,列舉了《印第安人法》(加拿大議會1876年通過的法律)的21個事實,包括引入寄宿學校制度、建立(原住民)保留地、禁止原住民說本民族語言等。實際上,這些事實是加拿大政府從《印第安人法》這部法律通過至今,對原住民犯下的21項罪行。

    此外,當地時間7月31日,數百名抗議者在加拿大首都渥太華的國會山集會,要求對原住民兒童被迫就讀近一個世紀的寄宿學校以及寄宿學校的種種犯罪行為進行獨立調查。

    此次在渥太華國會山舉行的“真相與正義”活動,是由加拿大新民主黨議員查理·安格斯和穆米拉克·卡卡克領導的。早在2019年當選議員時,作為加拿大少數族裔的穆米拉克·卡卡克就開始關注加拿大種族歧視問題以及原住民的悲慘歷史。針對近期寄宿學校舊址頻頻被發現的兒童遺骸,她呼吁展開由特別檢察官參與、給予充足資金的獨立調查。穆米拉克·卡卡克還指出,獨立調查需要有國際觀察員在場。她還在集會活動開始前的一篇帖子中寫道:“我們需要走到一起,告訴加拿大聯邦機構和特魯多總理:原住民需要真相和正義。”

    不滿政府表態

    加拿大原住民所遭受的不公待遇和悲慘歷史被曝光以來,加拿大國內各界乃至國際社會都在關注加拿大政府的表態和后續作為。

    然而,面對原住民和相關權益組織、法律界人士要求對原住民悲慘遭遇開啟獨立調查、進行賠償并要求政府道歉的種種聲音,加拿大政府目前的表態并不能令原住民及相關權益組織接受,更不能解決對原住民存在的結構性、系統性、代際性的集體壓迫和歧視。

    在長達幾百年的時間里,加拿大政府通過制定《印第安人法》、設立兒童寄宿學校等,以直接或間接方式對原住民施行有組織、有預謀的“全方位種族滅絕”,在政治、經濟、社會等領域全方位邊緣化原住民族群。令人感到諷刺的是,《印第安人法》至今仍在實施。

    有媒體指出,加拿大自由黨政府或是考慮到可能在今年秋季舉行的聯邦大選,擔心原住民相關問題可能會影響其支持率,因此近期作出一系列作秀式的“努力”。但原住民幸存者以及權益組織對此并不認可。

    有分析直接指出,加拿大政府當前的一些做法不過是政治作秀和甩鍋推責,無法真正為遭受迫害的原住民伸張正義,更難以消除加拿大存在的系統性種族主義問題。

    原住民及權益組織希望,加拿大政府能夠真正反思實施種族滅絕的歷史黑暗一頁,早日解決殖民主義留下的“遺產”。

    □ 背景資料:“六十年代掏空”

    “六十年代掏空”是在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長達40年的時間里,加拿大政府為強制同化原住民實施的一項政策。這項政策允許兒童福利機構在未經原住民同意的情況下,把幾乎所有的原住民兒童(包括新生兒)強行從他們的母親身邊帶走,然后再交給歐洲裔家庭撫養。原住民為此遭受巨大痛苦和損失,就像被掏空一樣,因此被稱為“六十年代掏空”。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相關閱讀
    關鍵詞: 原住民幸存者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百隊職工扮靚百家工會驛站慶祝百年工運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川县| 石景山区| 囊谦县| 通海县| 开封县| 诏安县| 巨野县| 盘锦市| 广昌县| 洪洞县| 海伦市| 盐山县| 涞水县| 宣恩县| 伊金霍洛旗| 昌邑市| 甘德县| 奈曼旗| 西昌市| 永吉县| 从化市| 武陟县| 湄潭县| 大竹县| 息烽县| 防城港市| 青铜峡市| 遂平县| 醴陵市| 罗平县| 丰县| 阆中市| 出国| 曲沃县| 搜索| 桐城市| 磐安县| 龙井市| 二连浩特市| 延寿县| 逊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