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斯德哥爾摩10月10日電 (李玫憶 勞健穎 丁濤 劉婧婷)當地時間10月10日下午,瑞典學院常任秘書馬茨·馬爾姆(Mats Malm)代表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波蘭作家奧爾加·托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將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
瑞典學院常任秘書馬茨·馬爾姆在發布會現場“開獎”。人民網 方菁 攝
奧爾加·托卡爾丘克的授獎詞為:“對于敘事的想象充滿百科全書式的熱情,象征著一種跨界的生活形式。”
彼得·漢德克的授獎詞為:“憑借著具有語言學才能的有影響力的作品,探索了人類體驗的外延和特性。”
今年,新聞發布會不再只有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常任秘書一人唱“獨角戲”,評委會主席安德斯·奧爾森、前主席佩爾·韋斯特伯格等5位評委也現身發布會現場。
發布會上,安德斯·奧爾森向記者介紹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及其作品,并闡述了委員會的工作。他講到,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評選發生了自1901年以來最大的變化,負責候選人預選的評選委員會增加了5名外部專家,并在評選過程中擁有發言權和投票權。
“開獎”前,發布會現場等待的記者。人民網 方菁 攝
據悉,自諾貝爾文學獎頒布以來,瑞典學院有8次宣布“保留獎項”,分別在1915年、1919年、1925年、1926年、1927年、1936年、1949年和2018年。這其中有6次是推遲至第二年頒獎,推遲的原因都是因為戰爭或沒有合適的候選人。
附獲獎人簡介:
奧爾加·托卡爾丘克
奧爾加·托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生于1962年。當代波蘭最具影響力的小說家之一。畢業于華沙大學心理學系,1987年以詩集《鏡子里的城市》登上文壇,而后接連出版長篇小說《書中人物旅行記》《E.E》《太古和其他的時間》等,受到波蘭評論界的普遍贊揚。她善于在作品中融合民間傳說、神話、宗教故事等元素,觀照波蘭的歷史命運與現實生活。曾兩次獲得波蘭文學最高榮譽“尼刻獎”評審團獎,四次獲得“尼刻獎”讀者選擇獎。
彼得·漢德克
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1942年出生,奧地利小說家、劇作家,當代德語文學最重要作家之一。1965年,漢德克公開發表了他的第一本小說《大黃蜂》,之后遂放棄學業,成為一名自由作家。1966年,漢德克的劇作《罵觀眾》發表后,他開始受到關注。漢德克于1973年獲畢希納獎,2009年獲卡夫卡文學獎,2014年獲得國際易卜生獎。著有小說《守門員面對罰點球時的焦慮》《重現》《無欲的悲歌》《左撇子女人》,劇本《罵觀眾》《卡斯帕》《形同陌路的時刻》等。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墨西哥市長被拖行怎么回事 被當地民眾綁在一2019-10-1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