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際頻道>國際新聞
    分享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日本橫濱一起校內欺凌事件引起關注,受害者是來自福島核災區的插班生。從入學起,他就被班上同學瞧不起,周圍嘲笑他是來自“福島核災”的細菌。在飽受白眼的日子里,他也遭到同學恐嚇及勒索。

    日本橫濱市教育委員會10日收到受害者家長的一封陳情書,內容揭露飽受欺凌的學生為了生存,竟然被勒索150萬日元。

    2011年,東日本發生大地震和海嘯,屬于重災區的福島還發生核電事故。為了孩子健康著想,許多家庭遷到其他縣城。現年14歲的受害者就在那時隨家人搬到橫濱。

    日前,日本媒體公開他的手札,讓人們看到一個來自災區的小學插班生如何在飽受欺凌中痛苦掙扎。

    資料圖: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后的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破壞了當地民眾的生活、工作環境,孩子也是其中的受害者。

    資料圖: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后的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破壞了當地民眾的生活、工作環境,孩子也是其中的受害者。

    他吐露,“周圍人都把我看成是細菌,給我取了一個外號叫"菌",這一切都因為我來自有著核輻射的災區。我感到十分痛苦,但我也只能認命,未做出任何抵抗。”他在手札中訴說,自己一直努力融入新的學校,還曾用錢去滿足欺負他的學生。

    據其父母的陳情書,孩子因不希望受排擠,五年級時被10個同學帶去游樂場玩,條件是要承擔所有人的餐飲費和游戲錢。這樣的情況一共有十幾次,每次是5萬到10萬日元不等。有時,還強迫他去購買氣槍,孩子被這些人勒索了150萬日元。

    他的手札里有這么一段,“我每次被他們勒索,心里很不甘心,想要做出反抗。但是,我始終沒有這么做。我知道,若不聽他們的使喚,我就要永遠受欺凌。他們說了,若我不乖乖付錢,就要加倍處罰我……。我為了生存,只能選擇服從。”

    日本媒體刊登該手札,引起社會關注后,才促使橫濱教育委員會采取行動向學校查證。據教委會日前的報告,學校早就知道該災區插班生在學校常被一些同學拳打腳踢。

    然而,校方對他在學校里被勒索的事不愿多說,認為這事涉及錢財,應該由警方處理,不在教育管轄范圍內。

    資料圖: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后的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破壞了當地民眾的生活、工作環境,孩子也是其中的受害者。

    資料圖:2016年3月10日,“3-11”大地震5周年紀念日的前一天,福島第一核電站在黃昏中停運亮燈的場景。

    校方對欺凌與勒索事件視若無睹,引來輿論的非議。目前,受欺凌的學生家長還必須通過律師,向橫濱教育委員會提交陳情書,要求有關部門正視問題。

    日本2013年實施《防止校欺凌對策法》,力促校方關注校內欺凌事件。當局最新發表數據顯示,去年一年里因被欺凌而自殺的日本學童有23人。調查也顯示,在188057個校內欺凌事件中,小學案例最多,有122721個。其次是發生在中學的52969個,以及高中的11404個。

    日本的社會學家內藤朝雄指出,“日本校內欺凌事件許多是在暗中進行,校方若不深入調查,很難掌握到實際情況。這些事件從未斷絕,也因為日本群體生活中過于重視"統一"。 學童們自小被灌輸合群,即大家凡事都要一樣,有點不一樣就是異常。這個潛規則根生蒂固,連插班生都會被視為是"異類"。”

    責任編輯:劉微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2025中國福州國際招商月丨多維賦能,鼓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芬河市| 伊川县| 怀柔区| 斗六市| 漾濞| 张北县| 子洲县| 滨海县| 砀山县| 太原市| 鄂温| 高密市| 牙克石市| 长丰县| 固阳县| 时尚| 大关县| 伊金霍洛旗| 利川市| 庆阳市| 乾安县| 阳信县| 宁安市| 铜陵市| 藁城市| 鹿泉市| 西乡县| 合肥市| 宜宾县| 乌拉特后旗| 临泽县| 合肥市| 正阳县| 义马市| 平武县| 山西省| 广宗县| 奉节县| 普宁市| 高密市| 彭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