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16年的世界局勢是亂象叢生,那么,2016年的朝鮮半島形勢則是險象環生。半島劇情驚心動魄,幾乎走到了戰爭的邊緣,或標志著已進入新一輪的動蕩期。筆者疏理了一年來朝鮮半島形勢的脈絡,從中提煉出影響最大的十大新聞事件,以供參考。
一、朝鮮成功進行第四次和第五次核試驗。朝中社2016年1月6日報道,當天10時朝鮮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舉行。9月9日朝鮮中央電視臺報道稱,朝鮮當天成功進行了核試驗。據韓媒報道,朝鮮核試驗的爆炸當量逐漸升級,第一次是3.9級(2006年10月9日),第二次是4.5級(2009年5月25日),第三次是4.9級(2013年2月12日),第四次是4.8級,第五次是5.0級。一年兩次核試,既表明朝鮮核武器的制造能力已經達到相當程度,也引發韓國和國際社會強烈反應。
二、韓國政府關閉開城工業園區。針對朝鮮第四次核試驗和發射遠程火箭,韓國政府決定2016年2月10日起關閉開城工業園,11日開始撤離韓方企業人員,對朝鮮實施嚴厲經濟制裁。該工業園區于2003年由朝韓合作建設,朝鮮管轄,韓國投資,是金大中政府“陽光政策”和盧武鉉政府“和平繁榮政策”的重要成果,并被視作朝韓關系的減壓閥和溫度計。朝韓經濟具有互補性, 朝方擁有優質的勞動力和豐富的自然資源,韓方擁有資金和技術,雙方合作能實現共贏。開城工業園區停運標志著朝韓之間唯一的經濟紐帶斷裂。
三、安理會通過第2270號和第2321號涉朝制裁決議。聯合國安理會于3月2日針對朝鮮第四次核試驗一致通過第2270號決議。11月30日,安理會針對朝鮮第五次核試驗再次通過第2321號決議。迄今為止,安理會共通過了6個涉朝制裁決議,前4個是第1718號(2006年)、第1874號(2009年)、第2087號(2013年)和第2094號(2013年)。這些決議均禁止朝鮮進行一切核試驗和彈道導彈活動,制裁措施逐步升級,也要求有關各方不得采取任何可能加劇緊張的行動,呼吁恢復六方會談并以和平方式解決朝核問題。
四、韓美在半島大秀軍力。朝鮮進行核試后,美國不斷加大在半島的軍事部署,不但開來核潛艇、航母,還派來B-52戰略轟炸機和F-22隱形戰斗機。美韓聯合軍演“關鍵決斷”和“鷂鷹”于3月7日至4月30日舉行。這次演習由1.5萬多名美軍和30多萬名韓軍參加,參加聯合軍演的美軍在質與量方面都創下自1976年以來的最高紀錄。更兇險的是美韓毫不諱言演習包括“先發制人”“占領平壤”“斬首”等項目,半島局勢幾乎走到戰爭的邊緣。
五、朝鮮勞動黨召開第七次代表大會。朝鮮勞動黨第七次代表大會于2016年5月6日至9日在平壤舉行,這是該黨時隔36年召開的全國代表大會,具有里程碑意義。金正恩當選為朝鮮勞動黨委員長,金永南、黃炳誓、樸鳳柱、崔龍海被選為政治局常務委員。金正恩在報告中強調,朝鮮要建設經濟強國、政治思想強國、軍事強國、科技強國、文明強國,切實執行2016年~2020年國家經濟發展五年戰略。這是金正恩執政以來首次推出經濟發展五年規劃,既標志著朝鮮發展道路的新變化,也表明朝鮮對國際社會持接觸和開放的姿態。
六、韓美趁亂強推部署“薩德”反導系統。韓美兩國打著“攔截朝鮮導彈”的旗號,不顧中俄等國反對,于7月8日宣布在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薩德”是美國全球“導彈防御系統”的一個子系統,它的全稱是“末段高空區域防御系統(THAAD)”,其X波段雷達探測距離超過2000公里,覆蓋中國大陸腹地和俄遠東地區,嚴重威脅中俄安全。由于當時正處在7月12日所謂的南海仲裁案即將公布結果前夕,韓美此舉明顯是乘人之危,中韓關系因此由暖轉冷。在韓部署“薩德”將打破東北亞地區多年來的大國力量平衡,可能導致地區軍備競賽,甚至有可能引發東亞新冷戰。
七、朝鮮遭遇70年來最嚴重洪災。9月,由于普降暴雨導致洪災,朝鮮一些城市和郡縣遭遇了自1945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嚴重的暴風雨和洪澇災害,朝鮮最北部的圖們江沿線受災最嚴重。
八、韓日簽署《軍事情報保護協定》。11月23日,韓國國防部長官韓民求和日本駐韓國大使長嶺安政在首爾代表兩國正式簽署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GSOMIA),雙方在經書面形式相互通報后,協定即告生效。此舉遭到韓國民眾和在野黨的普遍反對,認為此舉不僅給韓國外交和安全帶來負面而又深遠的影響,而且還將加劇朝鮮半島的對抗,進一步惡化東北亞的戰略環境。
九、韓國爆發大規模反樸槿惠集會。樸槿惠“閨蜜門”事件10月24日爆發,從10月29日起韓國民眾走上街頭抗議崔順實干政,要求樸槿惠下臺,至今已連續10周舉行周六燭光集會,風雨無阻。每次參加示威的人數從幾十萬到上百萬不等。12月3日,集會人數達到232萬,創下了韓國憲政史以來的新紀錄。除首爾外,在全國各主要城市也紛紛舉行規模不等的燭光示威集會。主辦方表示,示威活動會堅持到樸槿惠下臺為止。公民自發自治的廣場民主引導政界從觀望走向直接參與,成功地促成了國會通過彈劾案,伸張了民意,燭光集會也被韓國媒體和輿論稱為“公民革命”,或將對未來的韓國政治產生深刻影響。
十、韓國國會通過對總統樸槿惠的彈劾案。12月9日,韓國國會以234票贊成、56票反對、2票棄權、7票無效,通過了彈劾總統樸槿惠的議案。國會總議席為300席,其中1位議員退場,遠遠超出了所需的2/3票數。當天下午7時許國會將彈劾案文本送達青瓦臺,樸槿惠當即中止總統權限,等候韓國憲法法院的裁決(最長180天時限)。執政黨新國家黨有62名議員對彈劾案投了贊成票,只有56名議員投反對票,另有2票棄權,執政黨多數議員“倒戈”,樸槿惠已失去執政基礎。
(作者為本欄目特約評論員、中國社科院朝鮮半島問題專家、環球戰略智庫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李敦球 來源:中國青年報?。?2017年01月04日 06 版)
責任編輯:劉微
- 又一樸槿惠政府國情院長李丙琪接受調查:向韓國民眾致歉2017-11-13
- 樸槿惠案近況 樸槿惠原情報高官被一鍋端 韓媒:刀口即將轉向她2017-11-13
- 中韓關系轉暖濟州島樓市重現生機 3天3000人看房2017-11-13
- “雙11”成世界性購物節 俄天貓5分鐘破1億盧布2017-11-13
- 日韓竟為這事互懟2017-11-10
- 朝鮮半島近況 中美達成“半島核問題共識” 讓半島實現無核化!2017-11-10
- 韓研究院統計:七成韓流游客來自日本 女性占近九成2017-11-09
- 韓國總統文在寅支持率小幅回落 降至69.3%2017-11-09
- 朝鮮半島近況 俄副外長:將堅持使用政治外交手段解決朝鮮半島問題2017-11-09
- 韓美首腦重申和平解決朝核問題原則2017-11-08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加夫婦42輛校車建“諾亞方舟” 作為核輻避難2017-11-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