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尤溪縣洋中鎮桂峰村。
游客在尤溪縣洋中鎮桂峰村賞美景、品美食。
17日一早,連日陰雨后難得天晴。記者驅車從尤溪縣城出發往東北前行,1個多小時后,只見山林間云霧繚繞,成群古民居如詩畫般浮現在眼前,清甜的桂花香越來越濃。桂峰古村到了。
晨光和煦,柔柔地灑在古樹、土墻、黛瓦、紅燈籠、青石板路上。山勢錯落,古街、古民居層層疊疊地往高處、往遠處鋪散開。“走,先去吃豆腐花!”沉浸在美景中的人被一聲呼喚拉回來,環顧四周,才發現不過一會兒工夫,寧靜的古村里已是人群熙攘。石印橋邊的百年豆腐坊里,飽滿的黃豆挨挨擠擠地溜進石磨,濃醇的豆漿、白花花的豆腐腦一碗一碗端上飯桌,店主忙得團團轉。古道旁的麥芽糖店旗幡招展,游客們在門口、窗口排著隊,等著品嘗“用麥芽和糯米熬制了12個小時”的甜蜜。往村子深處走,隨處可遇席地而坐的寫生者,蹲著、趴著、踮著腳找角度的攝影愛好者,穿著明制、宋制漢服的年輕人……
和美熱鬧的尤溪縣洋中鎮桂峰村,有過官道上車水馬龍“小福州”的輝煌過往,也有被嫌棄“又臟又破”“外地人不愿來,本地人想逃走”的暗淡歲月。幾經蛻變,古村新生。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文化和旅游賦能鄉村振興“十佳”案例和優秀案例入選名單,尤溪縣桂峰村入選全國“文化和旅游賦能鄉村振興優秀案例”。2023年,桂峰村游客量達27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1.1億元。
古村新生 黃酒走紅
“這幾年,每年都能賣1萬多斤黃酒,最好的一年賣了3萬多斤。”蔡文明是桂峰村的賣酒郎。作為土生土長的桂峰黃酒釀造技藝的第三十一代傳承人,他親身經歷著從“古村寂寞,美酒無人識”到“古村名氣響,黃酒賣得好”的變遷。
古時,桂峰村位于尤溪至福州的一條官道上,是尤溪內地達官貴人、商賈小販和艄排工人往返福州的必經之地和食宿中轉地,素有“小福州”之美稱。清乾隆年間,尤溪縣令焦長發為桂峰十景之“虹橋曉月”賦詩曰:“蒹葭露冷滿芳洲,鴻雁無聲溪水流。獨倚柴橋西畔望,丹楓林外半輪秋。”
時光荏苒,到20多年前,桂峰村已是村容破敗,人跡寥落。
“過去,村里許多房屋殘破、衛生環境糟糕。不要說游客,就連我們自己也待不下去,就想著要怎么逃離這個小山村。”蔡文明說,自己也曾逃離家鄉,到福州打拼。
為了讓村子活起來,讓年輕人回得來,桂峰村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一點點蛻變重生。
“我們秉承‘保護性開發’‘修舊如舊’等原則,最大程度還原保持傳統古村落歷史環境、建筑風貌、文化韻味,并在此基礎上做好文化和旅游的開發。”桂峰村黨支部書記蔡華日介紹,在發展旅游之前,桂峰村的收入主要依靠林業和農業。2007年,桂峰村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此后,桂峰村一邊進行村容村貌提升、房屋修繕等基礎設施建設,一邊打造蔡襄家風家訓館、研學教育基地、民宿等新業態,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一路獲評“國家級生態村”、“中國最有魅力休閑鄉村”、國家4A級旅游景區、福建省首批“金牌旅游村”、第一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全國文明村等。
2017年,“尤溪桂峰黃酒釀造技藝”被列入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蔡文明覺得,是時候“回家做點什么”了。2018年,蔡文明放下在福州打拼多年的事業,回鄉創業,從父親手上接過已經傳承了三十代的釀酒技藝。
“老祖宗留下來的技藝一直都在傳承,各家都有自釀黃酒,但過去銷售不多,每斤價格也僅10多元。”蔡文明告訴記者,隨著桂峰村的名氣越來越響亮,到這里觀光旅游的游客越來越多,他釀制的黃酒銷量越來越大,價格也越來越高。“現在精裝3~5年的黃酒,每斤賣58元,即便散裝銷售1斤也能賣30元。”他說。
如今,黃酒釀造技藝成為桂峰村“內容豐富”“古味濃郁”的文化內涵之一。有游客來時,蔡文明一邊請他們品鑒美酒的色香味,一邊介紹釀制過程。
黃酒的走紅也帶火了蔡文明的“蔡嶺坊家庭農場”,他家的5間民宿節假日常常供不應求。他介紹,目前農場擁有正規的營業執照和相關資質證書,隨時可以線上銷售,讓更多遠方的客人嘗到他釀制的黃酒。
文旅融合 產業興旺
古橋聽流水、古巷踱閑步、隔窗賞村景……桂峰觀景臺旁一座古建筑,被修繕開發成為“蔡鄉茶社”。茶社內古樸的茶桌與木柱土墻相得益彰,桌上精致的茶具與墻上的水墨畫相映成趣。
“《蔡氏族譜》記載,桂峰的開基祖先蔡長是北宋名臣、茶學宗師蔡襄的九世孫,‘蔡鄉茶社’的諧音也有緬懷蔡氏祖先之意。”屋主陳美蓉介紹,茶社通過定制的茶具,還原宋代點茶技藝,讓游客品嘗不一樣的尤溪茶。
通過一次采風活動,陳美蓉喜歡上桂峰村“滿目皆古”的韻味,特別是她一眼相中的這座“七家樓”。2022年9月,她與村委會簽訂為期10年的租賃協議,投資65萬元修繕院落、完善設施,并裝修出4間民宿。
“我們2023年7月對外試營業,目前主要舉辦各類文化交流雅集,定期進行宋代點茶表演,同時為游客提供免費歇腳、品茗等服務。”陳美蓉告訴記者,她還向村里租賃18畝田地,投入6萬元復墾后種植水稻、玉米,去年也獲得豐收。
來桂峰村發展鄉村事業的不只是陳美蓉。為更好地引進經營主體,這些年,桂峰村探索“鎮村主導,群眾參與,企業出力”的多元合作模式,將農戶耕地、古屋古厝統一流轉,進行整合打包,完成了蔡襄茶文化館、桂峰玫瑰種植產業園、民宿擴建、研學基地等項目。截至目前,村集體已流轉出房屋21棟、農田約280畝,實現村集體增收約25萬元。
古村的文化底蘊是產業振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來,桂峰村圍繞“建筑文化”“理學文化”“景觀文化”“民俗文化”四大主題進行提煉打造,結合蔡氏祭祖大典、桂峰“古村風情”攝影展、桂峰曬秋節、“曬族譜 傳祖訓”儀式、耕讀傳家——開蒙禮等傳統民俗活動的開展,整合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桂峰黃酒”、三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桂峰麥芽糖制作工藝”等文化產業,不斷推動“文化+”旅游融合發展。
最近,陳美蓉與團隊一起運營著一個抖音號,拍攝大量短視頻宣傳桂峰美景及旅游、民宿和研學服務,粉絲“噌噌漲”。她正規劃著繼續開發研學旅游,融入桂峰村研學教育基地……
正午,陽光曬得石橋、土墻暖烘烘。歸鄉的本地人、外來的追夢者,正和桂峰的古樹、古道、古民居一起,奔向更紅火的未來。(本報記者 馬丹鳳 通訊員 吳振湖 文/圖)
責任編輯:趙睿
- 尤溪縣:養路“父子兵”合力保春運2024-02-18
- 福建省立醫院與尤溪縣總醫院共建省級區域醫療中心2024-01-09
- 尤溪:“小金豆”成富民興村“大產業”2024-01-08
- 尤溪:為退役軍人找到高匹配度崗位2023-12-20
- 尤溪縣麻洋村:百畝土地,見證再生稻奇跡2023-11-27
- “村企共建”品牌首發成功 半山村里振興有新景2023-11-21
- 尤溪縣人社局組建勞動人事維權中心:合力維權 服務靠前2023-11-01
- 三明尤溪:種好“鐵桿莊稼” 端穩“金油瓶”2023-10-10
- 第四屆福建鄉村振興論壇在尤溪半山村舉辦2023-10-10
- 第四屆福建鄉村振興論壇在尤溪半山村舉辦2023-10-09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寧化客家民俗“鬧春田”:迎春耕 祈豐年2024-03-1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