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建寧,你想到了誰?
公主?
哈哈,你想多了!
今天站C位的,可不是公主。
她比公主優秀得多。
來看她低調拿出的幾本身份證——
“建蓮”。一粒蓮子獨步天下。她怎么這么好看,還好吃?
“建寧黃花梨”。看到誘人的梨子,你是不忍不住哈喇子?
“閩江源”。悠悠大福建母親河正源頭。好多好多人喝她的水長大的。
“中國雜交水稻制種第一縣”。中國“飯碗”的底盤沒她不行。
……
先等等!今天要劃的重點就在這了。
前些日子,“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為她題名——
“福建省建寧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建寧,你家的種子真的火了!
可是,為什么是建寧?
作為建寧的老鐵,我特別物色了幾位“大拿”,去一探究竟。
這一天,天清氣爽。
福州——建寧北。一張動車票,倆小時到。
11月25日,福建禾豐種業倉庫。包裝好的種子,輪軸地往大車上裝,銷往東盟。
這意味著,建寧種子已經走出國門。
公司老總吳仁暉,拿出一份自主育種清單。
單子上列了36個審定品種。其中,5個通過國審,“野香優”系列深受市場歡迎。
乖乖,一家從縣城起步的種業公司哪來這么牛的成績?
一是倒逼。
時間回撥到上世紀70年代,建寧一批農民伯伯到海南學制種,點起了種業星火。
山區縣礦產少、工業弱,氣候水土卻是適合制種。
縣里看到苗頭,自然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任接一任干。
一直到2010年,種子產量有了大的起色。
種業公司和農民卻琢磨起一個問題。
雜交稻品種如果不更新,三五年就容易被淘汰。能不能自己培育新品種?
這相當于要養制種行業的“母雞”。
“雞生蛋、蛋生雞”模式由此開啟。
禾豐先打頭陣,聘請首席專家,組織科研力量,趕緊地實驗。
實驗培育方向是:高產,抗病蟲害,跟進市場需求。
2015年起,建寧自主育種進入快長期。至今,全縣累計培育“過審”60多個品種。
二是政策。
糧安天下,種安糧。
國家“十三五”規劃指出,“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障水平”。糧食主產區自然成為扶持重點。
2015年,福建出臺支持三明市建設“中國稻種基地”的六條措施。制種強市沖鋒號吹響了!
2016年,《種子法》修訂實施,進一步規范品種選育、種子生產經營和管理行為。現代種業發展底氣更足了!
政策紅利疊加,天時地利人和。作為三明制種龍頭縣的建寧,不火才怪。
基地標準化,全程機械化,管理信息化,在這里強勢推動。
再加上完善的制種社會化服務、保護價收購,農民伯伯樂開懷!
禾豐種業受益其中,已發展成為省級育、繁、推一體化種業龍頭企業。
今年,建寧種業“三連突破”:
種植面積突破15.2萬畝!
總產量突破3200萬公斤!
總產值突破20億元!
其中,面積和產量均超過全國的十分之一。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這個數字,來之不易。
然而,蓄之既久,其發必速。讓建寧種業飛起來,還得靠一雙“翅膀”。
走,田頭瞧瞧去!
Play Video
起飛,懸停,巡航,定點降落。
建寧縣種業產業化核心區,溪口鎮楓元村。豐收季節已過,農閑人不閑。
農民黃勤建在田埂上為社員們培訓無人機操作。
說他是農民,似乎又有些牽強。他的另一個身份是:蓮鄉農機專業合作聯社“當家人”。
他操縱的無人機,翼展近兩米,飛起來呼呼生風。噴藥、授粉樣樣精準高效。
農民能操作這樣的無人機,驚不驚喜?
更驚喜的是,黃勤建牽頭的合作聯社,今年要培訓200多人!
數百農民能操作無人機,這在一個縣,絕對是不得了的事。
話說2006年,黃勤建試著買了臺收割機。開著開著,逐漸找對了感覺。因為,鄉親們越來越接受了機械化的好處——高效、省錢。
當然,購機還有補貼,最低三成,最高五成。
此后,各種農機在建寧的推廣就剎不住閘了。
像耕田機、播種機、插秧機、收割機、烘干機、無人機等等,已經在建寧普及。
去年,黃勤建還引進了神奇的筑埂機。
近5年來,建寧成為各類農機公司追捧的銷售熱土。
黃勤建的兒子,畢業后加入合作社,迅速把自己練成了“十八般”農機操作小能手。
這不,他當天就在農機服務站,操作色選光選一體機,幫助農戶篩除不合格稻種。
站在田頭,溪口鎮農技站站長江福祥與黃勤建一起,就每畝單季稻合計了一本賬:
農機整體技服700元,含農藥;種子100元;化肥200元;田租800元;畝均毛收入2800元。
若是自家的田,畝均純收入1800元;
若不是自家田,畝均純收入1000元。
若種雙季,種10畝、100畝……
看來,要做新時代農民,不會算術怎么行?
算術題做完了,我們再來看一份“作業”——
農業部印發的《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第十三個五年發展規劃》,提出在“十三五”期間,農業綜合機械化率要達到70%,其中三大主糧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穩定到80%以上。
這個數字,建寧在去年就達到80.3%,答題妥妥滿分。
下個5年,建寧種子還要鑄造它的“噴氣式引擎”。
這個“引擎”就是數字化。
目前,種業互聯網平臺開發團隊已經入駐國有資本主導的建寧禾眾種業科技。
團隊負責人、清源科技副總經理楊劍,對開發進度信心足。
他們6月份中標,目前在加快線上線下磨合,預計系統平臺明年4月可交付。
這個平臺帶來的好處可期:
種業傳統交易渠道,統一到平臺交易,高效、透明;
農機服務對接,統一到平臺上來,有效配置資源;
平臺可以集中農資需求、實行集中采購,大大降低成本;
……
眾人拾柴火焰高。愛上建寧的人越來越多啦。
9月15日,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洪程、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溫福等多位院士、專家,在建寧共同發出《關于加快中國稻種基地建設推進三明現代種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書》。
建寧,你真的越來越優秀了。作為老鐵,還能升級的話,我希望是老鐵+、老鐵10W+。么么噠!
福建日報·新福建采訪組
記者:雷光美 劉必然 全幸雅 繆志濤 王毅 方煒杭,建寧縣融媒體中心陳曉星 饒麗英 熊海棟
策劃:朱海華 雷光美
責任編輯:趙睿
- 建寧縣:發展庭院經濟,美了村莊富了村民2020-11-23
- 建寧:減免稅費4618.35萬元助力企業發展2020-10-22
- 建寧寧化加入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行列2020-10-19
- 建寧農民合作社:鍛造鄉村振興新引擎2020-09-27
- 福建建寧:種蓮面積每年基本穩定5萬畝 年產通心白蓮3000多噸2020-08-26
- 建寧:楓元村里歡笑多2020-08-20
- “咽喉”工程即將打通 浦梅鐵路建設按下“快進鍵”2020-05-13
- 浦梅鐵路建寧縣北站改造拉開序幕2020-04-16
- 三明建寧云上牧歌田園綜合體建設有序推進2019-08-30
- 三明建寧縣:讓小農戶搭上現代農業“快車”2019-08-30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寧化濟村鄉脫貧故事:一塊塊豆腐,撐起了脫貧2020-12-1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