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全市機械制造產業實現產值217.6億元,增加值46.7億元,同比增長10.3%。
數字全線“飄紅”,反映出全市機械制造產業“羽翼漸豐”。機械制造是我市的重點產業,起步于上世紀五十年代。近年來,我市突出抓龍頭培育、抓創新驅動、抓園區集聚,現已初步形成汽車及零部件、工程機械、橡塑機械、數控機床、冶金機械、礦山機械、農林機械、建材機械、鑄鍛件等9個優勢產業,產品涉及45個門類,形成較為完備的產業體系。目前,全市機械制造企業523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47家。
抓龍頭培育。通過兼并重組、技術改造、對接引進、政策扶持等措施,加快龍頭企業培育,帶動產業鏈拓展延伸。一方面,壯大提升存量企業。加快企業改制重組,推動三明化機廠、永安汽車廠等企業改制重組,使老企業煥發新活力,培育形成華橡自控、海西汽車公司等一批新的龍頭;通過退城入園,促進廈工三重、永安軸承、三明齒輪箱等一批企業加快發展,壯大我市產業龍頭。另一方面,對接引進優質企業。強化央企合作,先后引進了機科院、中節能等一批央屬企業,導入央企資金、技術、市場等資源優勢,提升產業發展水平;注重民企對接,突出全國民企500強和行業龍頭,強化產業鏈招商,先后對接機械產業民企合同項目93個,總投資400多億元。
抓創新驅動。搭建創新平臺方面,支持機科院海西分院加快建設,打造裝備制造行業服務平臺,助力產業轉型升級。目前,海西分院組建了產品研發和產業隊伍,建立裝備制造行業服務平臺并發展會員企業80家,開展技術服務560項次,幫助企業申請專利370項。發展智能制造方面,以推動“兩化融合”為重點,實施數字化車間示范工程,加快海西重汽智能制造車間、毅君鑄造數字化生產車間建設;實施“機器換工”,已有海西重汽、匯華缸套、瑞奧麥特等一批企業實施“機器換工”,普諾維、百特智能裝備、將樂半固態研究所等10多家企業著手開展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的研發生產。注重品牌建設方面,實施品牌帶動戰略,支持企業創建品牌,搶占行業市場,目前全市機械制造行業擁有國家名牌產品1個,省名牌產品16個,形成了一批市場占有率高的產品。如華橡公司的“雙輪牌”輪胎定型硫化機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40%;廈工三重的“三重牌”振動壓路機產銷量全國第三位,垃圾壓實機國內市場占有率達70%。
抓園區集聚。按照“專業化、特色化、集群化、規模化”的思路,加快機械制造產業園區建設,現已初步建成沙縣金沙機械產業園、永安埔嶺汽車工業園、金古農林機械產業園、將樂模具產業園。其中,金沙機械產業園被科技部授予“國家大型裝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將樂模具產業園被省經信委授予省級“模具集聚示范區”。特色園區打造方面,永安埔嶺汽車園入駐企業22家,產值規模達150億元,基本形成以海西重汽和中科動力新能源汽車為龍頭、神鷹汽車和福迪汽車等專用車及零部件企業配套集聚的“一重一新一專”產業格局;海西高端裝備產業園入駐企業9家、3家實現投產,半固態研究所已開發出紡織機械、軌道車輛、通訊和新能源汽車等高端部件并形成市場能力;海西綠色高端鑄鍛產業園開發面積5000畝,重點打造以市區高端裝備鑄造、將樂半固態成型鑄造、沙縣精密鑄造、大田大型機械鑄造為主的鑄鍛產業集群。
責任編輯:林航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三明:“黑衣帥哥”洪流中勇救落水者 后悄然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