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莆田新聞
    分享

    莆田最早古跡:越王臺與鐘潭噌響 □鄭靖岳

    漢高祖于公元前202年分封天下,莆地屬閩越國版圖。到漢武帝時,閩越國屢次與漢皇分庭抗禮,致使國主被滅,另立余善為東越王。

    余善自命不凡,野心勃勃,《史記·東越列傳》載:“余善刻‘武帝’璽自立,詐其民,為妄言。”漢武帝于公元前110年派遣朱買臣率兵,大張撻伐東越國。東越國損兵折將,一直退守到廣業里古院山(今莆田市白沙鎮與莊邊鎮的交界處)。此地群山起伏,林木榛榛,泉流汩汩,如嶂似屏,是兵家退守圖進理想之地。明周華《興化縣志》載,東越王余善叛漢,占廣業里古院山,筑臺據守,世稱“越王臺”。越王臺,成為莆田最早的古跡,現已被歲月的風雨剝蝕成段段殘垣,掩藏在萋萋荒草和漫漫塵埃里。此臺以東峰頂有三道瀑布,沿著葫蘆狀的石槽瀉下;以西巖上有上下串通、左右毗連的八大石洞,每洞可納數十人。

    越王臺旁有三燧峰,明弘治《八閩通志·地理》載:“舊志云,環山之巔筑臺十余層,為余善退兵南行的遺址。附近三燧峰,東越王舉烽火處。”是福建省有文字可查的最早烽火墩臺。山下有一片平川,土地肥沃,綠草如茵,傳為東越兵牧馬之處,故其他名“馬洋”(今白沙鎮寶陽村)。今白沙鎮田厝村還有一處溪流,名曰“將軍潭”,據說東越“吞漢將軍”騶力寧死不屈,躍入水潭而殉節此溪,因而得名。

    話說余善一行亡命途中,口渴腹饑,忽聽水聲如雷,聲震山谷,連忙越過山坡,只見峭壁上水瀑懸空瀉入深潭,勢如銀河倒懸,其源來自三紫山(在今華亭鎮)。余善一行蹲下捧水猛喝,清澈甘甜,頓覺神清氣爽,及至立身,發現四周已被漢兵圍住,親信乃將金鐘扔于深潭。朱買臣將余善斬首,首級懸掛在越王山南麓(今白沙鎮長興村)樹上示眾,此地名為“隔暝(晚)頭”。

    后人將東越兵沉鐘之潭,稱為“鐘潭”。潭滿水溢,分支而瀉,三注三瀉,各展奇姿,有的像飛瀑,望如白蛟翻銀擾雪,有的似龍騰虎躍,聲如雷,勢若山崩,有的似銀龍玉蟒翻身昂首騰長空。由于水力沖擊,形成三潭,好像三個酒盅,人稱“如盅”“如樽”“如敦”,也稱“三酒盅”。上中下三潭,流水交響,其聲如天然冰弦彈奏,似金鐘鳴、鼎響,即為“噌響”,與其“鐘潭”構成“鐘潭噌響”,乃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責任編輯:黃仙妹

    最新莆田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百隊職工扮靚百家工會驛站慶祝百年工運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靖市| 锡林郭勒盟| 南丹县| 日喀则市| 海门市| 宁城县| 台湾省| 南宫市| 镇康县| 南充市| 比如县| 普定县| 邢台县| 南岸区| 隆安县| 墨竹工卡县| 武威市| 颍上县| 南平市| 靖州| 西乡县| 邯郸市| 宜都市| 牟定县| 高青县| 武穴市| 晋中市| 刚察县| 苍山县| 麻阳| 渑池县| 聂拉木县| 龙泉市| 揭西县| 土默特左旗| 大荔县| 南投县| 东阳市| 灵丘县| 通州区| 寿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