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莆田新聞
    分享

    莆田古代“學霸”多 進士2482人狀元21人雄踞福建榜首

    延壽村有一片半月形的水池,狀元井就坐落在其中 

    海峽網6月2日訊(海都記者 陳盛鐘 馬俊杰 見習記者 唐明亮 文/圖)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來臨,各地的文科、理科“狀元”又將成為熱點。其實,當今的高考狀元與古代的狀元并不一樣。古代考狀元并非易事,要連闖童試、鄉試、會試、殿試幾大關,全國第一名者方為狀元。因而,古代的狀元不僅意味著榮華富貴、光宗耀祖,還會成為天下讀書人學習的榜樣。

    有著“文獻名邦”美譽的莆田歷史上出過多少個狀元?他們留下了哪些事跡?根據莆田地方文史專家和莆田學院相關專家多方論證,科甲鼎盛的莆田累代共出進士2482人、狀元21人,雄踞福建省榜首。可以說,古代莆田考生的成績十分優秀,俊才如林。也正因此,不少市民建議應設立專門的進士館、狀元館,弘揚深厚的地方歷史文化,推進莆田文化事業發展。

    探訪:狀元井喝出一堆學霸

    在莆田城廂區延壽村一片農田里,有一口聞名遐邇的狀元井,迄今已有千年歷史。這口八角古井內橫截一塊豎石,把井分為兩邊。左邊水濁而重,右邊水清而輕。傳說這口井是唐末僧人妙應禪師為徐氏所開鑿的,妙應禪師善做讖言,或許這口井的開鑿是在預示延壽徐家后人將考中狀元,后來徐鐸果然在北宋中了狀元,當上吏部尚書,鄉人在井的圍欄石上刻下“徐井”二字。

    延壽村文化積淀深厚,而整體保存完好的狀元井,千年不枯,這口曾供應延壽村全村人飲水的古井,喝出了一大堆學霸。徐寅之后,延壽徐氏又出了徐奭(shì)、徐鐸兩位狀元和35位進士,留下了“鰲頭三占”、“兄弟五刺史、祖孫三狀元”等科舉佳話。

    現如今,延壽村村民都用上了城區的自來水,已經沒有村民再喝古井里的水了。2004年,狀元井被列入城廂區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成為游客尋幽懷古的景點。

    尋古:累代出狀元21人

    我國古代科舉考試制度始于隋朝,在清末廢除,綿延存在了1300年,在國內外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鄉試第一稱“解元”,會試第一稱“會元”,殿試第一稱“狀元”。狀元,號稱“大魁天下”,是科舉考試中的最高榮譽。狀元及第,是古代讀書人寒窗苦讀的畢生追求,也是步入仕途、光宗耀祖的最好途徑。而在長達千余年的“古代高考”中,莆田書生的表現異常亮眼。

    莆田知名作家鄭國賢說,“文獻名邦”是莆田一張重要的名片,而文獻名邦的稱謂,不僅在于莆田歷史悠久,文化遺產豐富,更在于莆田歷史上文化昌明,科舉鼎盛,人才薈萃,名流輩出。此外,莆田歷史上的儒子雅士,著書立說蔚為風氣,不僅以詩賦文章名揚科場,更以著述筆耕飲譽學界,佳作如林,收錄《永樂大典》、《四庫全書》、《全唐詩》及《全宋詞》等著述眾多。

    根據莆田地方文史專家和莆田學院相關專家多方論證,莆田累代出進士2482人、狀元21人。以宋代為例,莆田狀元徐鐸、黃公度、鄭僑、吳叔告、陳文龍等人入仕后,在文學、政事等方面作出相當的成就,并擔任要職。而在整個科舉時代,全國各地進士達千名以上的進士縣只有18個,其中福建省占4個,而莆田雄踞福建進士縣的榜首。

    同年文武狀元出自莆田

    古代莆田的“學霸”們以儒家的仁義道德為精神信仰,在不同的領域施展抱負,在歷史上鐫刻下自己的身影。細讀狀元們的人生歷程和詩文歌賦,會發現他們身上滿滿的正能量仍能穿越時空,給予今人以啟迪和教化。

    北宋熙寧九年(1076年),福建路興化軍(今莆田)的徐鐸和薛奕分別高中文武狀元,宋神宗得知大魁天下的文武狀元乃是同鄉時,不由龍顏大悅,特作詩以賜,詩曰:“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gòu)中。”這也是歷史上唯一一次同年文武狀元均為同一個地方的舉子,邑人稱之為“一歲兩狀元”或“一科兩狀元”。

    此外,歷代科舉唯一一次“四異”同科也是莆田人創造的。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戊午科省試,進士總數293人,興化舉子16人榜上有名。其中,莆田人黃公度為進士第一,陳俊卿為第二,73歲的林鄧為年紀最大的進士,18歲的龔茂良為年紀最小的進士。

    狀元中也有舍生取義者。宋咸淳四年(公元1268年)莆田人陳文龍高中狀元,累官至參知政事。元軍南下,南宋王朝風雨飄搖時,陳文龍始終不棄抗元之志,后兵敗被捕。在被押送杭州途中,他開始絕食,經杭州謁拜岳飛廟時,氣絕而死,葬于杭州西湖智果寺旁。

    莆田重教興學之風鼎盛

    莆田市社科聯研究人員介紹,科舉鼎盛造就了莆田歷史上的濟濟人才,國家棟梁輩出,光耀政壇、文壇。歷代官至宰輔者達17人,官至尚書者達41人,官至六部侍郎者達52人,官任御史者達180多人,官任知府、知州、知縣者達1500多人。綜合《二十四史》、《新元史》、《清史稿》,莆田入正史人物傳的達上百人之多,因此仕宦佳話也不絕于耳。

    《莆田進士錄》的編著者林祖泉表示,重教興學是莆田科舉鼎盛最重要的因素。南朝陳時及鄭露三兄弟“開莆來學”。唐代,莆仙書院興盛;宋代以降,軍學、縣學、衛學、社學遍及城鄉,教育體系形成,重教興學之風可見一斑。而在記者采訪中,不少受訪市民認為,歷史上莆田人重視、扶持地方教育的種種善舉,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建議莆田市要設立專門的進士館、狀元館,集中展示和回顧狀元和名人進士的人生軌跡,包括狀元生平、成就和著作等,加深市民對中國歷史和傳統文化的認知,弘揚深厚的地方歷史文化,弘揚尊師重教的良好傳統。

    莆田市博物館館長游國鵬透露,目前莆田市新博物館已進入布展及室外景觀建設階段,年內就將開館。新博物館將全面系統展示莆田市地靈、人杰、神異、商儒的歷史文化,在《莆田歷史》專題陳列展廳中,莆田的歷史文化名人也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

    責任編輯:陳錦娜

    最新莆田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平潭邊檢站保障利比里亞鐵礦工程船舶通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谋县| 缙云县| 汤原县| 汽车| 安乡县| 贡觉县| 平阳县| 安平县| 威远县| 鄄城县| 交城县| 曲水县| 太康县| 锡林浩特市| 汾阳市| 扎囊县| 彰武县| 保康县| 娄底市| 雅江县| 沁源县| 太谷县| 南阳市| 安福县| 抚松县| 奇台县| 伊金霍洛旗| 特克斯县| 文化| 营山县| 台中县| 湖南省| 宣城市| 巴林右旗| 平江县| 三明市| 颍上县| 永年县| 长治县| 和静县| 尼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