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南平新聞
    分享

    南平光澤崇明古陶瓷博物館,收藏了700多件精品印紋古陶,其中9件象鼻盉與河南夏遺址出土物同款,驚動了考古界 南平光澤古陶 探尋福建“夏文化”的密鑰

    崇明古陶瓷博物館館長傅建明介紹館藏品 南平光澤古陶 探尋福建“夏文化”的密鑰

    光澤崇寧饅頭山遺址房址群現場 南平光澤古陶 探尋福建“夏文化”的密鑰

    與河南夏遺址出土物同款的象鼻盉 南平光澤古陶 探尋福建“夏文化”的密鑰

    光澤人傅建明自建博物館,保護光澤古陶

    海峽網4月25日訊 (海都記者 石磊磊 童正忠 林華/文 黃啟鵬/圖)南平光澤,地處閩江源頭、武夷腹地,素有“閩贛咽喉”之稱。作為福建古文化發祥地之一,當地陸續出土的大批印紋古陶,成了破解光澤歷史之謎和福建古文化的一把“密鑰”。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光澤縣出土大量印紋陶,數量甚至超過了中原核心地區。比如,被專家認為是夏代王室禮器的“象鼻盉(hé)”,除光澤外,全國包括河南偃師二里頭夏王朝遺址在內,只出土了13件。但據光澤縣文物部門估計,當地有百余件“象鼻盉”散落在民間。

    20年前,光澤人傅建明偶然發現,當地出土的古陶,許多流失到廣州等地,痛惜之余,他決定不惜代價,要留住這些屬于光澤歷史根脈的“壇壇罐罐”。如今,傅建明籌建的“崇明古陶瓷博物館”,精品之豐富,器形之完備,年代之久遠,震撼了北京大學的考古專家,震撼了福建省博物館的專家,震撼了古陶業界。館中藏有9件造型完好的象鼻盉,還有700多件被專家斷代為“新石器時代到秦漢時代”的印紋古陶。

    5月中旬,來自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中國社科院考古界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福建省博物院,以及江西、安徽、四川等地考古領域的夏商周研究學者,將齊聚光澤,走訪這片神奇的土地,一探光澤古陶的諸多謎團。

    古陶剛出土時是軟的 兩小時后硬化

    傅建明非考古專業出身。1998年,他經營綠化造林公司,有廣州商人來到他的工地,想收購施工中發現的印紋陶。

    “我們都不知道地下有古陶,鉤機一鏟,就被破壞了”,“廣州商人常住光澤縣,哪里有工程,他就去哪里收東西,在廣州售賣。我聽說古陶的事情后,覺得家鄉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怎能流失到外地。”

    傅建明說,過去20年,只要他聽說家鄉有古陶挖出來,就會上門收藏,當年經常是用一條煙和農民交換,時間長了,農民會主動提供信息。老傅還告訴記者一個秘密:“埋藏幾千年的古陶在出土時,兩小時內,都是軟軟的,可以校正它的器形。出土兩小時后,古陶就會硬化、定型。這也是那些古陶販子悄悄流傳的秘密。”

    “有時一場大雨過后,陶器冒了出來,就有人上門通知我。”傅建明說。

    出土的象鼻盉全國最多

    崇明古陶瓷博物館展示了9件完整的象鼻盉,在全國總數最多。

    在古陶領域浸潤多年的傅建明分析說,這些象鼻盉可能來自當時位于光澤縣域的小番國,番國王室將制作工藝傳給了子孫,因此光澤縣內不少山頭都有出土。象鼻盉像是用來洗手、凈手的禮器,但也極可能是祭祀用的禮器。

    201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傅建明將象鼻盉的照片發給了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主任徐天進教授,后者在連聲驚嘆的同時,立即帶團隊到光澤縣,邊研究,邊為印紋陶斷代,一待就是六年。

    六年后,徐天進編著出版了《閩北古陶錄》一書,館藏的9件象鼻盉被定為夏代(公元前1800年到公元前1600年)制作。徐天進在書中表示,在先秦時期,福建和中原王朝已經有了交流,他推斷,閩浙贛交界地帶有一個相對獨立的文化圈。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羅汝鵬認為,這些象鼻盉可能是東南地區對中原王朝的一種貢品。

    省文史館館員、省曇石山博物館首任館長歐潭生教授則推斷,夏桀死于安徽巢湖后,夏王室殘部經浙江松陽、江山到達福建光澤,象鼻盉是夏王室御用工匠制造。

    尚未發現窯址謎團待破解

    傅建明告訴記者,光澤雖然出土了大量陶器,但尚未發現窯址,相關考古也一度暫停。

    光澤縣博物館館長黃富蓮確認了傅建明的說法。1985年,崇明古陶瓷博物館所在的崇仁鄉,出土了夏代陶象鼻盉。2012年,邵光高速公路建設時,省博物院的考古隊,對崇仁鄉沙坪村茯苓山附近五處面積超過3000平方米的遺址,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出土了53件陶器(屬新石器時代至商代),此后,考古就暫停了。

    黃館長帶記者去當時的考古現場查看,原先的遺址已被綠色鐵絲網護欄圍起,植被豐富,很多樹都長大了。

    黃館長說,光澤發現的象鼻盉仍是一個謎:“2013年后,考古發掘工作就暫停了。希望國內一流院校或者考古機構的團隊,能關注光澤的印紋陶遺址,尋找夏文化和福建的關系。”

    記者了解到,光澤縣將在5月16日到19日,舉辦“閩北先秦文化暨《中國古代印紋陶全集》編撰研討會”,眾多專家學者將探究光澤夏代陶器的歷史謎團。

    □延伸閱讀

    閩北古陶錄

    《閩北古陶錄——崇明古陶瓷博物館藏品集萃》,由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主任徐天進教授編著,2017年8月出書,該書收錄了閩北地區古代陶器,自新石器時代晚期至漢代共238件,均為崇明古陶瓷博物館藏品。

    責任編輯:黃仙妹

    最新南平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以色列:未來任何談判都將在炮火中進行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雄县| 崇礼县| 汾西县| 呼图壁县| 迁西县| 沅江市| 沛县| 无棣县| 阿巴嘎旗| 克什克腾旗| 井冈山市| 富川| 竹山县| 西城区| 梁山县| 通化县| 新昌县| 廊坊市| 肥东县| 永和县| 阳泉市| 安义县| 余姚市| 苍梧县| 合山市| 赣榆县| 斗六市| 曲阜市| 屏南县| 万全县| 梅河口市| 威远县| 河西区| 大化| 轮台县| 怀安县| 清远市| 巢湖市| 罗定市| 团风县| 金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