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德市古田縣鶴塘鎮后彰村,“晨巡晚議”已成為黨員干部聯系群眾的有力紐帶。“有事找黨員”的樸實承諾,讓黨員干部叩開的不僅是一扇扇家門,更是一扇扇通往民心深處的心門。
晨光熹微,包村領導黃章羽推開五保戶余大爺家那扇吱呀作響的舊木門。昏暗屋內,老人掙扎著從舊躺椅起身,喃喃道“老了,這腿…走不動嘍。”黃章羽關切地詢問:“大爺,米夠吃嗎?藥還有嗎?最近身體怎么樣?”這些看似平常的話語,卻直擊老人內心深處的孤獨——他怕疾病突發無人管,怕獨居的沉寂吞噬時光。
當晚,余大爺的難題成了“晚議”的焦點。黨員們態度堅決:“幫扶要戳中痛點!”
次日,幫扶行動迅速展開。村醫帶著設備上門為老人建檔,“不舒服隨時叫我們”的承諾,讓老人卸下了對疾病的恐懼;黨員志愿者組成“嘮嗑小隊”,陪老人聊村頭八卦、讀新聞,用家常話和新鮮事驅散屋內的冷清;黨支部積極對接殘聯,為老人申請更輕便、更穩固的助行器。志愿者還同老人約定:“等新拐杖來了,就帶您出門遛彎!”老人聽了,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叩開的是門,連接的是心。余大爺的故事,正是“晨巡晚議”活動深入基層、體察民情的一個縮影。“晨巡”叩開家門,發現群眾急難愁盼;“晚議”凝聚智慧,將問題清單轉化為切實的幫扶行動。“晨巡晚議”與“有事找黨員”的緊密結合,共同編織起一張溫暖的幫扶網,既保障了群眾的“米缸充盈”,更撫慰了他們的心靈,為群眾托起“穩穩的幸福”答卷。(余鄭如 周添添)
責任編輯:易初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