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寧德新聞
    分享

    國際媒體寧德傾聽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動人故事 點贊鄉村華麗“蝶變”

    參訪團一行在溪邳村村史館參觀 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 攝

    東南網5月26日訊(本網記者 盧金福)“小時候住在船上,遇到暴風雨天氣,經常是上面漏水下面海水涌入,半夜要起來把水打到海里。”今日上午,“中國有約 遇見福建”2021年國際媒體主題采訪活動來到寧德市福安溪尾鎮溪邳村進行了實地采訪,村黨總支書記江寬全向參訪團一行講述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鮮活故事,該村是“連家船民”上岸聚居的純漁業村,經過多年的發展建設,已改變了貧困狀況,正穩步邁向小康的新征程,鄉村的華麗“蝶變”,受到了參訪團一行的點贊。

    溪邳村地處福安東南沿海之濱的鹽田港畔,從寧德市區出發,約一個小時的車程就到達了村部,沈海高速公路途徑而過“一條破船掛破網,祖孫三代共一艙,捕來魚蝦換糠菜,上漏下漏度時光”是溪邳村連家船漁民過去生產生活的寫照。“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的船民,最大的愿望就是上岸落腳安家。

    在溪邳村的漁民廣場上,擺放著一艘船,這是村民過去在海上居住的場所,反映了當時的生活情景。“整條船只有6米長,最寬的地方不足2米,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船上分為幾個船艙,前面的艙用來裝載捕來的魚蝦和生活用水,后面的艙用來放置衣食雜物等。”解說員告訴記者,過去村民以船為家,一家六七口人都住在小小的船上,還要養雞養鴨,生活條件艱苦。

    1997年,福建省開始實施連家船民搬遷上岸工程,隨后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政府免費提供土地,負責路電、水、通訊、廣播電視信號等“五通”工作。同時對上岸建房村民實行資金補助,短短幾年相繼建成“溪邳造福新村”和鮮艷沃黑澳虎頭鼻、斗門頭,塘迷頭等連家船民安置點,新建房258幢,1028間,面積達54萬平方米,解決了349戶1425人的上岸定居問題。2013年,最后137戶漁民也全部上岸定居。溪邳村民從此徹底告別“以船為家,終日漂泊”的生活。

    “溪邳從過去的討小海,轉變為如今的綠色海洋經濟。” 江寬全告訴記者,溪邳村不斷拓展村民的收入來源,鞏固提升“海上養殖業”,壯大“水產品批零業”,做強“勞動服務業”,培育“海產品加工業”,發展“漁村旅游業”五業并舉,提高水產養殖的科技含量,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現代新型漁民。一方面大膽改變小農經濟式的個體內港漁業生產模式,靠集體的力量擴大生產規模走向外海,發展新型經濟組織,先后成立網箱養殖、魚塘養殖、無公害生態灘涂養殖等三個合作社,從南到北實行“大圍繒”的生產作業,另一方面又圍墾造地,試行生產的多樣化, 在“名、特、優”水產養殖品種上下功夫,致力打造溪邳產業振興新樣板。

    據介紹,溪邳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6戶22人,這幾年通過易地搬遷、發展生產、救育扶持、醫療救助、社會保障兜底等一系列脫貧幫扶措施,于2017年底實現全面脫貧。目前,溪邳村已列入全省鄉村振興試點村預計到2021年,全村總產值將突破2億元,農民人均收入將達到2.8萬元,村財收入有望突破200萬元。

    近年來,溪邳村還圍繞美麗鄉村建設,推動村莊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環境衛生優化整潔、鄉風民俗轉變凈化,并先后獲得了“全國文明村鎮”“國家級最美漁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等榮譽稱號。

    鄉村面貌的日新月異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鄉工作和創業。90女孩劉彤從小就在溪邳村長大,2014年回到村里成為一名專職村干部,她還和另外一名大學生一起做海產品加工,每年的營收有近10萬元。在任專職村干部期間,劉彤會組織村民到浙江等地考察,學習先進經驗,開拓視野,她表示作為農村培養出來的大學生,應該回到村里來,為鄉村振興作貢獻。

    當天參訪團一行沿著一條寬敞的村道,走進漁民們“岸上的家”, 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門牌,配備高檔家電以及多種生活用品,有的還添置了私家車,村里新建的濱海綠道、光影棧道、浮碼頭、水上漁屋、海蠣工棚以及垂釣中心“串點成線”。

    “過去在媒體上了解中國脫貧攻堅取得的巨大成就,感覺很了不起,今天實地走訪考察,有了更深的體會,看到了人民生活真真切切的變化,而不只是紙面上的數據。” 來自澳大利亞的中國日報社外籍記者Anthony Perry在溪邳村走進了村民生活的房屋,采訪了村民對現在生活的感受,他對溪邳村翻天覆地的變化贊嘆不已。

    “我聽到了過去村里人艱苦生活的故事,在擁擠的漁船上生產生活,條件惡劣,如今他們搬出了漁船上了岸住進了高質量的房屋,過上幸福的生活。” Anthony Perry說道,他會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形成報道,讓全世界各地的讀者能夠了解到中國鄉村的真實面貌。

    來自新華網的外籍記者安德濡還搭乘船只在海上游覽了一圈,他表示,當地村民利用周邊優美的自然環境和漁業資源,發展旅游業,吸引游客,增加了收入來源。“這里海非常漂亮,我和這里的村民聊天,他們很喜歡認識新朋友,讓更多游客來看看他們在海邊的生活。”

    24日下午,參訪團一行還參觀了寧德扶貧開發主題展示館。該主題展覽館內設展廳分為“越過溫飽線”“藍圖繪到底”“打贏攻堅戰”三大展覽板塊,以時間為軸,介紹了1988年至今寧德的“擺脫貧困之路”歷程,展現閩東人民發揚“滴水穿石”“弱鳥先飛”的精神,扎實推動精準扶貧擺脫貧困奔小康的生動實踐。

    展覽內,一幅幅紀實的照片,一件件實物,以及寫實的場景,記錄了寧德地區脫貧致富的點滴,讓參訪團一行深受感染。來自西班牙埃菲通訊社的記者隨風在參觀完展覽后表示,中國在扶貧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過去的三十年間,整個鄉村面貌發生了巨大改變,值得其他國家學習。“脫貧不僅對中國本身,也對整個世界大有裨益,其他國家能夠從中國的成功實踐借鑒到一些經驗。”

    此次,采訪活動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中國日報網聯合主辦,以“脫貧攻堅 鄉村振興”“改革開放 美好生活”為主題,活動從5月24日持續至28日,參訪團將先后深入福州、寧德、南平泉州等地,對福建脫貧攻堅、生態建設、美麗鄉村、文化保護等方面發展成就進行采訪報道和海外傳播,講好中國故事、福建故事,并為7月在福州召開的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預熱。

    國際媒體寧德傾聽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動人故事 點贊鄉村華麗“蝶變”

    參訪團在了解“連家船民”過去生產生活的船只 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 攝

    國際媒體寧德傾聽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動人故事 點贊鄉村華麗“蝶變”

    參訪團一行在采訪當地村民 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 攝

    國際媒體寧德傾聽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動人故事 點贊鄉村華麗“蝶變”

    溪邳村正在開發旅游業 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 攝

    國際媒體寧德傾聽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動人故事 點贊鄉村華麗“蝶變”

    參訪團一行在參觀寧德扶貧開發主題展示館 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 攝

    國際媒體寧德傾聽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動人故事 點贊鄉村華麗“蝶變”

    外籍網紅在寧德扶貧開發主題展示館拍攝 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 攝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寧德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2025中國福州國際招商月丨多維賦能,鼓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岸区| 桓台县| 泌阳县| 台山市| 峨边| 金湖县| 酉阳| 岳阳市| 象州县| 合江县| 成都市| 图木舒克市| 灵寿县| 托克逊县| 邯郸县| 泽州县| 清徐县| 海原县| 申扎县| 东兴市| 辽中县| 彰武县| 梁山县| 札达县| 安丘市| 尖扎县| 德清县| 宣城市| 龙里县| 马鞍山市| 扬中市| 敦煌市| 张掖市| 沾益县| 广东省| 成安县| 八宿县| 绥化市| 久治县| 宜黄县| 高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