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季休漁期即將結束,經過3個半月的休整,集結在東山后井碼頭的漁船整裝待發。伴隨著船只的轟鳴聲、往返作業貨車的引擎聲,碼頭人頭攢動。漁民們正緊鑼密鼓地做好耕海牧漁前的各項準備,有的在檢查船只設備,有的在碼頭采購生產生活物資,有的在冰場運輸用于保鮮的冰塊,大家滿懷期待與喜悅,迎接即將開漁的“第一網”。
補給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8月11日,在銅陵萬祥造船廠,烈日當空下,船長張慶水正帶領船員對新造的鋼制漁船做最后調試,甲板上碼放整齊的不銹鋼籠具泛著金屬光澤,一捆捆粗大的錨繩、纜繩也已就位,等待著吊機裝載上船。這艘新船造了4個多月,投入800多萬元,終于趕在開漁前完工,再過幾天即將下海,張慶水興奮地期待首次出海能夠“開門紅”。
在銅陵后井碼頭,加油車、加水車、加冰車等各類車輛往來穿梭,漁民們正將成箱的淡水、米面、食用油、肉菜等生活物資搬上漁船,冰場里晶瑩剔透的冰磚被打成冰花裝上車運往漁船冷藏艙。“我們備了20件救生衣,還新添了兩臺衛星電話。”漁民林建國邊清點物資邊說,生活必需品,油、水、冰、漁網等生產設備都準備齊全,GPS導航設備等安全設施也已經檢修完畢,現在只等一聲令下,就可以大展拳腳。
巡檢 排除隱患,護航開漁
“消防滅火器材壓力正常,救生筏年檢合格,通導設備信號穩定。”東山縣海洋與漁業局工作人員登上“閩東漁61118”號漁船,逐項排查安全生產隱患。為確保漁民順利出海作業,開漁前夕,執法人員加大檢查力度,深入轄區各漁港碼頭,重點對漁船消防救生設備、通信導航終端、定位系統設備等開展安全檢查,把好出海安全關。
此外,執法人員聚焦重點海域、重點船舶及夜間、凌晨等關鍵時段,開展高頻次執法巡查,截至目前已開展岸線巡查673趟次,海上巡查529趟次。“我們近期對漁船進出港不報備、漁船不適航、拆卸損壞屏蔽定位終端設備等安全隱患進行排查整治,共排查出隱患漁船19艘次,發現并整改安全隱患37處。”縣海洋與漁業局工作人員張一貴說。
開漁后,縣海洋與漁業局還將通過“海上漳州”平臺對漁船實施監管,通過不定時、不定期發送安全警示短信對船舶、船只進行警示提醒。
“充電” 技能培訓,實操演練
“拉動這根紅色啟動繩,救生筏就能快速充氣展開。關鍵時刻,這就是咱們的‘生命方舟’。”在近日舉行的2025年東山縣海洋與漁業培訓班上,教官手持救生筏關鍵部件高聲講解,數十位漁民神情專注地圍攏在四周,輪流上手模擬操作步驟。“今天親手練了幾遍,每個步驟都記牢了,心里踏實多了。”宮前村漁民王建波深有感觸地說。
這樣的救生筏實操課,已成為當地伏季休漁期漁民雷打不動的“必修課”。每年伏季休漁期,東山縣都會精心組織開展漁民技能培訓,這已成為當地保障漁業安全生產、提升漁民綜合素質的重要舉措。今年,東山縣共開展漁業船員培訓14期,培訓漁民725人。培訓課程緊扣漁民海上作業需求,涵蓋海上求生、救生艇筏操作、船舶消防、海上急救等多項實用內容,每一項課程都采用“理論講解+實操演練”的模式,確保漁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切實提升應對海上突發情況的能力。
通過系統學習現代漁業知識、安全生產規范和應急處置能力,漁民的作業水平和安全意識顯著提升,為休漁結束后的出海作業筑牢安全防線。(歐東茵 林東妹)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漳州:多個小區柴火間竟成“充電站”2025-08-1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