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漳州11月1日訊(本網記者 盧麗娟)10月31日,朱熹誕辰890周年的紀念日,由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青禾創作的《朱熹在漳州》新書分享會在漳州古城記憶館舉辦。
青禾說,我生在漳州,長在漳州,從小就聽大人們說斷蛙池、塔口庵的故事,朱文公這個名字經常在長輩們的口中流傳。長大后知道朱文公就是朱熹,知道朱熹在漳州當過父母官,人們都以此為驕傲。我萌發寫《朱熹在漳州》是讀到漳州詩人林宗臣(朱熹學生的學生)的詩《丹霞嶼》之后。“笑憑詩句說丹霞,城郭人民數萬家。禮接紫陽風俗厚,學傳東魯道源賒。”在該詩中,“丹霞”是漳州城區的一個別稱。“城郭人民數萬家”是寫實。“禮接”與“學傳”,強調經過朱熹“過化”,儒家思想在漳州的地位。一個“厚”一個“賒”,用得十分準確、生動。這首七律,生動地描述了當時龍溪縣城人民的生活圖景,讀來十分親切。
青禾說道:“我要感謝林宗臣,是他讓我下決心寫這部《朱熹在漳州》,經過一年的努力,《朱熹在漳州》終于完成寫作。作為漳州人,能為830年前漳州的地方官、理學大師朱熹寫一點有關的文字,這是一件幸事。”
《朱熹在漳州》分為四章,20萬字,分別從“作為理學家的朱熹”“作為封建官吏的朱熹”“朱熹知漳”“朱熹給漳州留下什么”四個方面介紹朱熹以及他對漳州的影響。
分享會上,參會的各領域專家學者還各抒己見,分享了自己的讀后感,并就漳州本土文學作品的創作發展、漳州歷史文化弘揚等進行研討。
朱熹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今年是朱子出知漳州830周年。1190年,朱熹出知漳州,興教育才、整飭吏治、體恤民瘼、移風易俗、刊刻“四書”,給漳州帶來了政治經濟文化改革的先進理念,推動了儒家禮儀文化在漳州的傳播。朱子知漳僅一年,但他頒諭禮教,百姓“遵若金科玉律,遺教越數百載”,漳州由此成為“紫陽過化、海濱鄒魯”。
責任編輯:唐秀敏
- 三明尤溪縣舉辦朱熹誕辰八百八十八周年紀念活動2018-10-24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漳州:創設有思想、有溫度、有色彩的“身邊黨2020-11-0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