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援藏教師教藏族學生寫毛筆字(資料圖片)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用心澆灌、勤育桃李。
2017年8月,福建省“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隊漳州分隊共10位教師,肩負使命、奔赴高原,對口支教西藏昌都市第三高級中學,踏上了傳道授業的教育援藏之路。
這是漳州市精挑細選的一支政治堅定、業務過硬、作風優良的骨干教師隊伍,其中黨員6名,高級教師職稱5名,年齡跨度從32歲到49歲,任教涵蓋漢語、英語、生物、地理、化學、美術等學科。
入藏以來,漳州援藏教師團隊迅速進入工作角色,充分利用人才優勢、資源優勢、技術優勢,圍繞團隊融合、教育教學管理、教師隊伍建設等環節,創新教育援藏方式,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教育援藏各項工作扎實有序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漳州分隊隊長李龍乾道出了全體援藏教師的心聲。
高原地區的艱苦眾所周知,高寒缺氧、氣候惡劣,給援藏教師的身體帶來了諸多不適。郭建輝卻從來沒有因病而請過一次假、耽誤過一堂課。他引用汪國真的詩句表示:“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看到昌都三高師資力量缺乏,許多漳州援藏教師主動請纓,承擔起內地1.5倍的超課時教學工作。其中以任教高三漢語的黃少林任務最重,他除了每周34節課之外,還要負責教務處的工作,每天早中晚連軸轉,生活節奏異常緊張。
藏族學生普遍基礎差、底子薄,教學難度可想而知。“許多學生初中沒學過英語,我們就從字母、音標等最基本的教起;沒有預復習的習慣,我們就盡量讓他們把所學知識在課堂上消化。”許冬綠說,通過因材施教、循循善誘,學生們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有了很大提高。
針對昌都三高實驗教學的“真空”現狀,李武光向校領導提議組建理化生實驗室,并添置實驗儀器,給當地教師演示和指導。經過努力,實驗室已達到能完成高中要求的一些基本實驗的條件,填補了學校理綜實驗課的空白。
“學校原來的教學教研方式比較單一,自援藏教師來了之后,我們有意安排他們與本地教師一起進行課題研究,形成了一股‘比學趕超’的風氣。”昌都三高副校長端桑加說。
為促進當地教師快速成長,漳州援藏教師開展了一對一教學教研幫扶結對“影子工程”、黨團員教師一幫二或二對一“聯幫制”、教師夜校師資培訓等活動,積極與三高本地教師結成師徒關系,通過“同課異構”“傳幫帶”等形式,進一步濃厚教學教研氛圍。
所謂“同課異構”,是指同一節課的內容,由援藏教師和在藏教師根據自己的實際理解,自己備課并上課。“這種教學研討活動為教師們提供了一個面對面交流互動的平臺。”在藏教師紛紛表示,大家共同探討教學中的熱點難點問題,交流彼此的經驗,整體教學教研水平得到了提升。
此外,漳州援藏教師團隊積極組織高考備考、考綱解讀、高考質量分析、教學專題講座及德育論壇等12場;組織開設援藏教師示范課、被幫扶教師展示課、新教師匯報課等56節;被評為自治區最美援藏教師1人、昌都市優秀教師4人,獲得國家級競賽獎勵5人次、市級競賽獎勵5人次,指導學生獲獎16人次……
兩年來,漳州援藏教師交出一份高質量的“成績單”。以最直觀的學生成績而論,昌都三高今年的高考硬上線率82.9%、本科上線率20.2%,比2017年的75.1%和10.4%分別提高了7.8和9.8個百分點。
“漳州援藏教師的到來,不僅帶動昌都三高教育教學質量逐年提升,更重要的是,為學校培養了一支‘永遠帶不走的優秀教育專業人才隊伍’。”端桑加如是說。☉本報記者 陳巖
責任編輯:海凡
- 華為漳州云數據中心正式上線2019-07-05
- 漳州傳統木帆船薯莨染帆技藝展示館揭牌2019-07-05
- 7月8日起 高新區“安得廣”安居房開始接受申請2019-07-04
- 6日至7日 漳州九龍江大橋部分路段將交通管制2019-07-04
- 漳州輔警暈倒在烈日下 系站崗中暑已轉危為安2019-07-04
- 2019海峽兩岸青年閩南文化研習營在漳開營2019-07-03
- 漳州積極推進法治進村助推鄉村振興2019-07-03
- 古雷港經濟開發區 12個新機構集中揭牌2019-07-03
- 福建省第三個保稅物流中心(B型)通過驗收2019-07-02
- 陳藝章任漳州臺商區管委會主任2019-07-02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華為漳州云數據中心正式上線2019-07-0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