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活無形資產 助企綠色騰飛
廈門在全國率先啟動排污權交易制度融合改革,打造“一站式服務+一證式管理+一體式監管”模式
審批更高效 辦事更便捷
自2023年10月排污權交易制度融合改革全面落地以來,廈門已有62個建設項目和15家企業實現排污權交易審批業務融合辦理和排污權自主核定,共計節省材料139件,節約審批時限445個工作日,節省排污權核定報告編制費用超過30萬元
廈門日報訊(記者 王玉婷)位于廈門火炬高新區的天馬新型顯示技術研究院,是天馬研發Micro-LED技術的攻堅平臺,建成在即,正待投產試運行。
可前段時間,企業負責人卻遇到一個情況,“企業的排污許可證申報和初始排污權核定尚未辦理,聽說辦理手續需要一兩個月。”了解到該情況后,翔安生態環境局立即組織工作人員到場幫扶指導,向企業介紹剛剛推行的排污權交易與排污許可制度深度銜接改革政策,從排污權核算到申報資料準備、網上申報等環節,進行全流程跟蹤指導,順利幫助企業及時完成排污權確認并取得排污許可證。
“材料省、流程簡、速度快。得益于排污權交易與排污許可制度改革,在生態環境部門指導下,我們只用了短短半天,就完成了兩個事項的辦理!”企業經辦人尤曉燕開心地告訴記者,目前,Micro-LED試驗線項目已順利落地開展設備調試,將為廈門打造新型顯示產業高地提供科技支撐。
“2023年,廈門在全國率先啟動排污權交易制度融合改革,創新打造‘一站式服務+一證式管理+一體式監管’模式,從審批提速、管理并軌、制度完善三方面著手構建與污染源管理制度深度銜接的排污權交易體系。”采訪中,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胡軍拿出一份最新數據:自2023年10月改革全面落地以來,廈門已有62個建設項目和15家企業實現排污權交易審批業務融合辦理和排污權自主核定,共計節省材料139件,節約審批時限445個工作日,節省排污權核定報告編制費用超過30萬元。
排污權交易,是指在區域內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不超過環境總量的情況下,各排污單位之間通過貨幣交換的方式相互調劑排污量,是推動產業轉型、護航高質量綠色發展的重要引擎。這套創新打造的“一站式服務+一證式管理+一體式監管”模式,是如何助力企業綠色騰飛的?
據介紹,“一站式”服務,是融合建設項目主要污染物總量指標與環境影響評價審批,實現“一評多效”;合并環評批復、排污單位初始排污權核定與排污許可證核發管理,實現“三證合一”。如今,在全市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上,已架設排污權總量管理模塊,為企業全程網辦提供互通共享的數據和技術支持,實現企業一次申請、一證許可、多項辦結,重塑審批服務體系。
而實行“一證式”管理,則建立起了聯動的管理體系。近年來,廈門先后制定相關技術規范,統一環評、排污權、排污許可污染物排放核算方法,并修訂出臺相關管理辦法、印發實施細則,將排污權在排污許可證登載確權,納入排污許可總量管理,構建以排污許可為核心的“一證式”環境管理模式。
“一體式”監管——廈門啟用“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系統”“廈門環保信用”平臺,在全國首創實施處罰和信息披露“雙告知”機制,實現錄入-查詢-監督一體化。打通數據匯集、共享、公開渠道,以排污許可等數據全面支撐執法監督,建立基于排污許可證的監管、監測、監督一體化工作方式,不斷強化執法監管體系。
“構建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污染源管理制度,是落實建設項目污染防治主體責任、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有力舉措,有利于融合銜接污染源管理相關制度,減輕企事業負擔,推動形成公平規范的市場環境。”國家排污許可專家吳亮表示,排污權交易制度融合改革的落地,不僅助力項目落地更便捷高效,而且將促進區域產業布局優化,為廈門高質量發展增添綠色動力。
責任編輯:唐秀敏
- 寧德市排污權交易額超億元 推動企業“綠色”轉型2018-10-31
- 福州排污權將有償使用和交易 覆蓋所有工業排污單位2017-05-08
- 閩排污權交易額超4億 市場活躍度居全國前列2017-03-29
- 福建排污權交易總額超4億元 活躍度位居全國前列2017-03-04
- 寧德發放首筆排污權抵押貸款2015-12-29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內參杯”第一屆中國高校校友企業家高爾夫友2024-01-2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