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青路提升改造工程石塘立交段標段進入主體施工階段。(本組圖 記者 王協云 攝)
工人們在進行側墻鋼筋綁扎作業。
廈門日報訊(記者 謝嘉迪)馬青路(石塘立交-翁厝立交段)長約4.98公里,在特區快速交通網絡中,這一長度并不算突出,但它卻以一條“弧線”的形式連接著海滄大橋、海滄隧道,是西線跨島發展的“大動脈”。
但是,隨著近年來周邊道路以及配套設施大提升,馬青路“雙向6車道”的既有交通運輸承載力已較難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突破發展瓶頸、聚焦民生熱點。今年,在市高(快)速通道建設指揮部(簡稱“市高快指”)積極協調下,馬青路(石塘立交-翁厝立交段)提升改造工程邁入主體施工階段。“這是一項暢交通、利民生、惠長遠的重點工程。”據市高快指相關負責人指出,該項目不僅能優化城市交通銜接、發揮快速路網功能,還將進一步提升特區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為特區打造“人暢其行、物暢其流”的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提供重要支撐。
改變
道路“六改十” 交通承載力將翻一番
馬青路對接新陽大橋,是海滄、集美區之間互通的核心干線;東西向連接廈門、漳州,更是發揮經濟特區輻射帶動作用的重要載體。
“在過去的20余年,我見證了馬青路從‘兩車道泥土路’到‘雙向六車道瀝青路’的提升。可隨著近年特區交通發展不斷跨越,馬青路的交通壓力與日俱增。”過去因工作需要,海滄區北附學校教師蔣玲經常要從馬青路經過,通勤高峰,人車混行的情況令她備受困擾。
如將“交通擁堵”與交通組織復雜、通行效率低相關聯,“人車混行”則是與道路慢行系統存在短板密不可分。車輛來往穿梭,居民過街提心吊膽;人行道間斷,“人車混行”難以避免……對馬青路進行綜合提升改造可謂是民心所向。
民之所盼、行之所往。項目開工以來,市高快指及時組織人員現場調研,在征地、管線遷改、交通導改等要素保障方面提供堅強助力,為項目建設按下了“加速鍵”。“改造完成后,市民們能看到最直觀的變化就是馬青路(石塘立交-翁厝立交段)從六車道變成十車道——本次改造將對原有主線車道進行拓寬,雙向分別添加兩車道,實現‘六改十’。而機動車道邊,間斷的人行道也將串聯起來,同時還將分隔出非機動車道。”根據市高快指相關負責人介紹,該路段人行道與非機動車道設計寬度分別為2米、2.5米,兩道之間存有高度差,以此減少通勤高峰期“人車混行”的情況。
此外,提升改造后的馬青路將新增三處下穿通道,地點就在馬青路東段三處紅綠燈附近(路橋路口、鰲冠路口、翁厝路口)。待項目整體完工,馬青路東段將形成路口“主線下穿+地面燈控”的格局,地面燈控疏導沿線周邊匯入車輛,而經石塘立交至新陽大橋的車輛可通過下穿通道,實現全線“無紅綠燈”暢行。車輛合理分流,通行效率提升,據了解,項目投用后,馬青路交通承載力有望實現翻一番。
工程
民生不“添堵” 工程再提速
近日,在馬青路提升改造工程石塘段施工現場記者看到,鋼筋水泥之間,施工人員通力協作,底板鋼筋與側墻模板布設工作有序推進,石塘下穿通道口初現雛形;石塘路口以北交通導改已經完成,在工程機械陣陣轟鳴中,該路段土方挖掘工作正徐徐展開。
據了解,為保障日常交通正常運行,代建單位廈門路橋建設集團項目部采用“占三還三”進行交通導改配合施工,即提前在道路外側設置好臨時單向三車道標線、路燈等交通設備,在進入主線單向車道施工時,以臨時車道承擔運輸任務。
“地下施工規模較大,因此項目采用了明挖的方式修建隧道。根據原有方案,我們計劃直接在原馬青路道路中央劃定施工區域,這意味著雙向道路將沿著既有施工區域外兩側進行導改。”據廈門路橋工程公司項目負責人林瀟介紹,在實際測量中項目部發現,這一方案幾乎將臨時車道畫到了周邊居民住宅門口,貿然進場施工必將引發居民的不滿。
一面是項目進度、一面是百姓民生,在二者的路地矛盾中,市高快指將“實干擔當”化作破局的支點——經過業內專家研討,市高快指指導代建單位對項目施工組織進一步設計優化,通過增加工程投入、壓縮作業面,將下穿通道一個作業面分為三小部分進行施工,使翁厝下穿通道兩側小區圍墻免于拆除,做好土地集約使用的同時,保障了周邊居民的正常生活。
工作面“一分為三”,無疑將提升項目圍擋建設、交通導改等工程量。為保證進度有序推進,當前,項目一線400余位建設者正以全天候輪班作業推進項目建設,機械設備加倍投入、多個工作面同步推進。建設朝一線聚力、資源向施工傾斜,林瀟表示:“石塘立交段工程預計將于2024年春節前建成通車,鰲冠、翁厝兩處下穿通道也將在2024年陸續建成通車。其中,石塘下穿通道主體建成預計用時約9個月,建設速度幾乎比同類型工程快一倍。”
保護
創新“黨建+綠色”
文明施工“兩手抓”
抓好民生工程,要有力度,也要有溫度,建設跑出“加速度”的同時,也應保護好周邊群眾的生活環境。“以黨建為引領,進行綠色施工,打造品質工程。”市高快指對項目建設提出了新要求。
展開馬青路(石塘立交-翁厝立交段)施工圖可以看到,全線地勢復雜、多山地,大屏山部分山體甚至與項目施工區形成了交面,因此,“未雨綢繆、加護山體”成為項目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TBS植被護坡”,這是廈門路橋工程項目部在諸多設計方案中選擇的“最優解”,簡單來說這一技術就是在修建護坡前,在網格狀的空隙間種植綠植,建成后能使得該段景觀與前后山坡的植被和諧統一,以此實現生態修補、還綠于民。
“當前,項目沿線綠化帶中部分樹木移植移栽已經展開,我們將盡最大努力保護樹木,確保移植移栽和補植補種成活率。截至目前,項目全線已遷移苗木近4000棵,部分移植樹木已遷植至我市公園和景區內進行管護、養護工作。”據林瀟介紹,待項目建成后,綠化帶綠植優化補植工作也將同步展開,沿線綠化品質將進一步提升,以此為周邊居民塑造一面隔音、防塵的綠色幕墻。
除生態防治外,項目黨支部強化黨建主體責任意識,奮力打造“攻堅建設”黨建品牌,緊緊圍繞特色“黨建+綠色”模式展開工作,黨員干部主動亮身份、擔職責,牽頭開展文明工地建設行動,梳理安排施工現場降塵保潔具體措施,不斷加強黨組織的核心、堡壘作用,分級負責、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將揚塵治理落到實處。
土方集中堆放、裸露土方覆蓋、車輛出入清洗、現場噴霧降塵……從細節出發,壓實主體責任,項目部在文明工地創建工作中寫下亮眼一筆——在今年11月市交通運輸局市屬工地揚塵防治考評工作中,馬青路提升改造工程再度拔得頭籌。
責任編輯:唐秀敏
- 廈門海滄166座雨水篦月底完成改造提升2023-08-14
- 廈門海滄滄江路快速通道具備通車條件2023-03-31
- 東風夜放花千樹 廈門海滄新增夜景網紅打卡點2023-01-12
- 廈門海滄上馬一百個增資擴產項目 增資擴產不停歇 創先爭優啟新程2022-12-20
- 2022廈門海滄半馬完賽 陳天宇、梁田田分獲男女冠軍2022-11-14
- 廈門海滄:在職員工比增5.22% 就業形勢總體平穩2022-10-14
- 廈門海滄率先全市建立首個直播引才基地2022-10-14
- 廈門海滄:產業立區 闊步邁向國際一流灣區2022-10-13
- 廈門海滄開出廈門首張《維保單位違規行為通知書》2022-07-22
- 廈門海滄區小學招生 今起網上登記2022-06-09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悅游湖里”精彩亮相2023福建旅游交易會,實2023-11-27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AI畫筆勾勒戲曲新美學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