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被推薦參與全國道德模范評選 這個小區因她“變臉”
徐詩華(中)與居民溝通小區管理事宜。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陳佩珊)在萬壽山鐵路職工住宅小區,有位主任幾乎家家戶戶都認識。他就是小區業委會主任、調委會主任徐詩華。他勇挑重擔,從解決各類糾紛入手,終結了小區“臟亂差”的局面;他忙前忙后,為提升居民幸福感奔走,在居民、業委會、物業公司之間建立起了良性互動。
近日,徐詩華被廈門市思明區推薦參與第七屆全國、第六屆福建省“敬業奉獻”道德模范評選。
勇挑重擔終結“臟亂差”
萬壽山鐵路職工住宅小區最開始的居民都來自同一個系統,但家屬來自全國各地,其中不乏尚未適應城市小區生活的一些老人。據居民回憶,入住不久后,小區綠化帶被改造成了雞圈鴨圈、菜地等,架空層也被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儲物間,小區通道被亂停放的車輛堵住。很多居民怨聲載道,卻不知該從何入手解決,也沒人敢挑起如此重擔。
業主徐詩華首先萌生了“我來”的念頭,他找來小區的熱心人士,先小范圍開會、動員、建立聯系,后選拔樓棟組長,接著走訪鐵路相關單位的領導,請街道、司法所等單位給予支持。這一圈了解下來,徐詩華發現,小區的實際問題比他想的還要棘手。
徐詩華組織居民先動起來,從清理雜草和垃圾入手。首戰告捷,小區面貌有了變化,大家的想法也因此轉變。
徐詩華常隨身攜帶一本筆記本,利用下班時間入戶溝通,了解需求;走進街道、司法所、社區等,咨詢業委會籌備事宜。經過8個月的努力,2015年3月小區業委會成立,徐詩華任業委會主任。居民們開玩笑說徐詩華“愛找麻煩”“愛管閑事”,這職務適合他。
上下齊心擰成“一股繩”
業委會成立僅僅是個開始,徐詩華更忙了。入戶調查走訪時,停車難是居民們反映最多的問題,徐詩華一直惦記著。
2015年6月,新物業入駐后,徐詩華一方面要求物業公司拿出停車位改造方案,一方面尋找小區能人參與進來。他的目標是以最小的投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好停車難題。
其中,最讓徐詩華頭疼的就是車位改造的費用要從哪里來。那時小區業委會剛剛成立,公維金寥寥無幾。為了這筆錢,徐詩華積極向原開發商溝通協調。在多方努力下,開發商最終同意給予相應支持。
據統計,當時小區車輛達220輛,亂停放現象嚴重,居民走路都得“十八彎”。在徐詩華的牽頭改造下,如今小區舊貌換新顏,道路、空地畫上了黃色停車線,車輛停放井然有序,通行暢通無阻。
小區管理積累了一定經驗,居民也終于有了“一股繩”的意識,監控和路燈改造、綠化提升、棋牌室建設、消防優化等問題迎刃而解。“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發動業主一起干,幫助樹立主人翁意識,花小錢辦大事,還能讓大家有參與感、獲得感。”徐詩華總結。
實際上,每個問題的解決都耗費了徐詩華大量時間、精力。他扮演著“和事佬”的角色,通過談情、講理、說法,協調著小區內各方的關系,將大小糾紛化解,為小區管理掃清障礙。更可貴的是,居民、業委會、物業公司之間形成了良好的互動關系,小區事務管理駛入了正軌。
徐詩華說,這不是他一人所為,而是大家的功勞。但事實上正是有了他的帶動,才有了這么多愛管閑事、管得好閑事的“徐詩華”,小區才越來越好。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國際頂級青訓機構落戶廈門 將培養更多校園足2019-04-2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