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閩南新聞>廈門新聞
    分享

    原標題:廈門“惠臺60條”均落地兌現 同等待遇升級版將適時推出

    廈門“惠臺60條”均落地兌現 同等待遇升級版將適時推出

    熱鬧的臺灣青年文創市集吸引很多市民游客。(資料圖:廈門日報記者王協云攝)

    廈門“惠臺60條”均落地兌現 同等待遇升級版將適時推出

    思明區臺灣青年公寓溫馨舒適。(資料圖:廈門日報記者王協云攝)

    海峽網訊(廈門日報記者詹文)3月21日,廈門距臺灣最近的口岸——翔安劉五店港區海翔碼頭開放試運行,兩岸產業對接、經貿往來又有了新通道,這個碼頭被稱為廈門物流新的“對臺橋頭堡”。以紀念開臺王顏思齊為主題的“開臺文化公園”,也于近期在海滄建成,里面專設兩岸同根開臺文化展示館,追根溯源閩臺歷史文化。

    臺胞李裕文入選廈門第九批“雙百計劃”的領軍型創業人才,臺胞湯俊賢獲得福建省勞動模范的榮譽,臺籍教師陳經超申請到國家社科基金,臺籍律師蔡文彬成為首批獲許在廈設立代表處的臺灣律師事務所之一的負責人……廈門在大陸率先推出“惠臺60條”至今近一年,所有惠臺措施均已落地兌現,惠臺紅利仍在持續加速釋放。許多在廈臺胞稱,這些惠臺措施真正體現了“自己人”“一家人”的情感,他們也把這里視為“感情融合、心靈契合的家園”。

    惠臺措施逐一落實到位

    廈門“惠臺60條”,被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紅視為“有誠意、接地氣”。

    作為大陸對臺最前沿、對臺工作的“橋頭堡”,我市始終堅定不移地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兩岸一家親”理念,充分發揮獨特的對臺優勢,致力于對臺先行先試。去年4月,率先貫徹落實中央“惠臺31條措施”,廈門推出“惠臺60條”,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

    細觀這60條,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認為,廈門的惠臺政策非常貼合城市特色,是當地臺胞臺企真正所需要的。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振廣則表示,廈門“惠臺60條”進一步打開了臺灣優秀人才融入廈門乃至整個大陸社會的大門,為臺灣優秀人才展示才華、實現夢想提供了一片熱土。

    好政策更要落實好。廈門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積極推進,多次召開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專題會,要求各相關部門必須將各級惠臺措施逐一落實到位。全市各區各部門分頭行動,80個職能部門參與制定了20多萬字的實施細則,確保出臺一條,落實一條,見效一條。市臺辦專設廈門市臺胞服務中心,開通熱線電話(968820),提供一站式服務。

    臺胞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懷著創業夢,從事高新技術研發的臺胞李裕文,在廈門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專注于新材料的開發生產。得益于“惠臺60條”,他入選廈門第九批“雙百計劃”的領軍型創業人才,“這份榮譽無論對我個人還是公司,都帶來實實在在的幫助,讓我可以把更多時間放在研發上,也讓我有了更多的歸屬感。”

    申請到首批在廈就業臺灣人才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認定書的臺籍醫師陳永仁,感受到同樣的歸屬感。他說:“各種惠臺政策,讓臺灣人才在廈門收獲了更廣闊的就業前景。”

    在廈門工作生活已有7年的臺胞許朝淵,在這里認識了一位福建姑娘,相知相愛成了家,有了可愛的兒子。“惠臺60條”讓他進一步感受到從工作到生活的全方位關照,“去鼓浪嶼可以走居民通道,各方面都享有同等待遇,廈門就是我們的家了。”

    臺胞符坤龍,兩年前成了一名社區主任助理,受他影響,曾是兒童教育專家的太太陳慧中也加入這個隊伍。夫妻倆一起融入社區、扎根社區,施展才華。引進臺灣社區治理專業人才參與社區建設,是“惠臺60條”中的一項,如今,已有66位臺胞擔任廈門社區主任助理。

    臺胞湯俊賢來廈已有9年,在宸鴻科技公司就職,帶領團隊研發出機械手臂,使得流水線上的人工成本每年節省1000多萬元。當得知自己獲評福建省勞模時,他很激動:“只要努力為夢想而拼搏,臺胞也一樣能在大陸獲得社會的認可和榮譽。”目前,已有7名臺胞獲評廈門市勞模,10名臺胞獲評市“五一獎章”。

    聽取臺胞呼聲

    惠臺政策將升級

    近200名臺胞獲評臺灣特聘專家和專才,百余名臺灣教師在廈任教,867家臺商個體工商戶在廈經營,1133名在廈65歲以上臺胞辦理敬老卡享受市內公共交通等優惠,5000余名在廈臺籍人士申辦臺灣居民居住證,臺胞憑臺胞證從市民通道前往鼓浪嶼已超3萬人次,7名在廈臺胞以個人身份參加養老保險,各級財政兌現獎勵2572萬元鼓勵臺青來廈就業創業……一串串數字背后,凸顯廈門“惠臺60條”帶來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利好。目前,廈門“惠臺60條”均已落地生效,讓廣大臺企臺胞得到切實利益。

    經濟交流合作方面,廈門新認定臺資高新技術企業37家,享受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給予臺資企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智能制造專項)補助已達1000多萬元;對市級臺資企業技術中心資助金額已達320萬元;用地惠企政策上,東亞機械成為廈門首家享受土地出讓合同價按成交價70%優惠的臺資企業;通過中歐班列運輸出口的冠捷電子貨物獲波蘭“安智貿”認定,實現雙方海關的監管互認;已有臺灣大陸通商專業事務所等3家臺資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入駐自貿片區;市級科技資金今年資助對臺產學研合作項目28項。

    社會文化交流合作方面,我市率先出臺《關于臺灣服務者在廈門設立個體診所有關規定的通知》,目前已成立6家臺胞獨資個體診所;全市各鎮街和涉臺調委會都可為臺胞臺企提供免費的人民調解服務;率先推動臺灣教育會赴甘肅臨夏州支教。

    臺生在廈學習實習方面,去年來受理84家單位申報的173個實習見習崗位,協助500余名臺生在廈實習見習;市教育局出臺《廈門市臺灣中小學學生獎學金管理暫行辦法》,對臺生申請獎學金給予明確規定。

    市臺辦昨日表示,我市將在對臺工作中貫徹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像為大陸百姓服務那樣造福臺灣同胞,持續深化落實中央“惠臺31條”、福建“惠臺66條”和廈門“惠臺60條”。聽取臺灣同胞呼聲,適時推出同等待遇政策升級版。繼續深化“臺商臺胞服務年”活動,充分發揮6個專項小組作用,構建涉臺服務長效機制,不斷增強在廈臺胞的獲得感。

    責任編輯:黃仙妹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惠閩寶2025”正式發布,共筑福建人民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建省| 新昌县| 东源县| 杭锦后旗| 恭城| 鄂托克前旗| 游戏| 泸州市| 南和县| 霍邱县| 天峻县| 石家庄市| 当阳市| 盐池县| 德化县| 南乐县| 屏边| 西城区| 区。| 汪清县| 互助| 平陆县| 阳原县| 怀安县| 隆德县| 衡山县| 南平市| 牡丹江市| 府谷县| 静安区| 汕头市| 汝城县| 扶沟县| 黑山县| 怀远县| 霸州市| 略阳县| 河池市| 海林市| 泾阳县| 获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