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奇妙的化學反應!《廈門人的一天》將走近天籟合唱團的“幕后英雄”
海峽網訊(廈門網記者馬慶偉)在去年,廈門六中合唱團的“天籟之音”火遍全國大江南北,這個“網紅”合唱團先后登上央視、浙江衛視、湖南衛視的舞臺,與霍尊、周杰倫、張靚穎等明星合作演出,成功吸粉無數。然而,大家看到的是臺上孩子們的天真笑容和純真表演,殊不知臺下有兩個默默無聞的人,這個合唱團的指導老師——徐聰和高至凡,是這個天籟合唱團背后真正的“幕后英雄”。一個獨立音樂人和一個音樂老師相遇,產生的奇妙化學反應便是現在的廈門六中合唱團了。
輕快空靈的多聲部合唱,別出心裁的身體打擊樂,經由廈門六中合唱團的阿卡貝拉演繹,很多歌曲都有展現出了“空山新雨后”的意境,在他們的歌聲里,我們聽到了《青花瓷》的清新、《山居秋暝》的空靈、《稻香》的童趣、《夜空中最亮的星》的積極向上,孩子們干凈美好的嗓音,伴著道具輕快的擊打節奏,讓聆聽者感受到青春的躍動節拍。
這一群00后的“小仙女”“小鮮肉”閃亮臺前,然而,是誰想出了如此有創意的演繹方式?這里的幕后英雄,是合唱團孩子們口中的“老徐”和“老高”。其實,他們并不老,徐聰85年出生,高至凡90年出生,一個書生氣十足,另外一個則是風趣幽默,就是這樣的組合,帶著這支“天籟之音”合唱團紅遍大江南北。
老徐,一個十足的學霸,畢業于武大中文系,到廈大中文系繼續深造,念完碩士又讀博士。他正兒八經接觸音樂,是在大學看到人文愛樂合唱團的招募消息。之后老徐第一次接觸合唱,知道了阿卡貝拉這種無伴奏、多聲部的合唱方式。雖中文系出身,但過去十年來,徐聰一直在做成人團隊的阿卡貝拉。在廈門,他和身邊幾個音樂好友,組建了島內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阿卡貝拉團隊――CitySingers醒耳人聲樂團。
老高,廈大音樂學院畢業,廈門六中音樂老師和合唱指揮,還曾擔任廈大學生管弦樂團的助理指揮。這個鋼琴、貝斯、電子琴、手鼓都能“上手”的科班學子,當初入職在知道自己的工作時,第一感覺不算太好。高至凡對合唱的最初印象和大多數人一樣,認為是老派的音樂形式,通常應用于政府機關、學校部隊的慶典活動,總之不是年輕人會喜歡的音樂。但漸漸地,高至凡對合唱有了更深的理解,覺得合唱應該有自己的個性和有趣之處。
兩人相識于5年前,音樂是他們的共同愛好,正是這樣,他們一拍即合,在音樂上越聊越興奮,很希望一起做點什么。成為室友一段時間后,老徐和老高決定做一些有意思、別人沒嘗試過的東西,老徐喜歡阿卡貝拉,老高做合唱,他們就想著要把流行和傳統合唱做一些結合,做一支年輕的流行合唱團。
他們倆召集身邊熱愛音樂的朋友開始組樂團,很快,2017年4月,吉島合唱團成立了。團員來自各行各業,有玩阿卡貝拉、玩樂隊、做合成音樂的,也有高中生、程序員、會計師、創業青年、咖啡館服務生、自由職業者,并且面向社會招募合唱團成員,目前人數已經超過40人。2017年的7月15日,吉島合唱團迎來首次公開演出,鷺島也迎來一股有趣的年輕之聲。
做阿拉貝拉這個東西,單獨一個人是無法做出來的,兩個人在技能、資源上面的配合,才能呈現出來這樣的效果。二人自嘲是兩個“音樂民工”,經常忙活到深夜,互相合作也互相挑剔,作品常常改了又改。
老徐說,“希望將來人們說起廈門這座優雅的小島時,不光有鳳凰木、三角梅和白鷺,還有像廈門六中合唱團和吉島合唱團這樣的‘廈門’歌聲。”對于未來,老徐和老高也有了他們的規劃,他們希望,音樂能回歸生活,用身邊的事物就可以創作音樂。下一季,他們會把流行合唱做得更純正,讓人們知道現代音樂也可以很精彩,也可以在生活中發聲。
2月20日,《廈門人的一天》將走近廈門六中和吉島合唱團背后的“幕后英雄”,體驗一個獨立音樂人和一個音樂老師相遇所產生的奇妙化學反應,感受阿卡貝拉的音樂魅力。
責任編輯:黃仙妹
- 天籟之音的幕后英雄 老徐和老高帶火廈門六中合唱團2019-01-17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企業下月可領穩崗補貼 近期可在人社官網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