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閩南新聞>廈門新聞
    分享

    原標題:廈門先行先試勇當先鋒 圍繞閩南文化對臺開展多方位交流活動

    廈門勇當先鋒 圍繞閩南文化對臺開展多方位交流活動

    在集美舉辦的兩岸龍舟賽是兩岸交流的一扇窗口。圖為來參賽的臺灣輔仁大學龍舟隊。(資料圖/林志杰攝)

    廈門勇當先鋒 圍繞閩南文化對臺開展多方位交流活動

    臺灣洪氏鄉親回廈尋根謁祖。(張天驕攝)

    廈門勇當先鋒 圍繞閩南文化對臺開展多方位交流活動

    書法家王元(左)。

    廈門網訊 (本組文/廈門日報記者詹文)廈臺同根同源,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因臺而設的廈門經濟特區,在促進兩岸關系發展中被寄予厚望。經濟特區創辦以來,廈門在中央對臺工作大政方針的指引下,先行先試,勇當先鋒,緊密圍繞閩南文化對臺開展多方位的文化交流活動,增進了兩岸文化同根同源的認同感,拉近了兩岸人民的感情,成為對臺工作最重要的前沿陣地。

    涉臺文物見證兩岸萬縷情緣

    上香、奠酒,76歲的葉福偉在云頂巖上、侯卿社葉孔榮墓前,虔誠祭拜。數月前,一批臺灣葉氏宗親來到廈門,和葉福偉一起,敲鑼打鼓,追思兩岸葉氏共同的祖宗。那天,被列為市第三批涉臺文物保護單位的侯卿社葉孔榮墓,舉行文保單位揭牌儀式。

    葉福偉在兩岸尋親路上已走20多年。文史專家龔潔說,侯卿社葉孔榮墓見證了不少葉氏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到臺灣開枝散葉,這說明兩岸葉氏的根在廈門。

    幾乎同一段時間,同安區祥平街道“觸目皆文物”的正一宮,作為市第三批涉臺文物古跡,也被正式立碑保護。正一宮與臺灣多座宮廟聯系密切,兩地信眾往來頻繁,前來進香的臺灣信眾,看著廟里造詣高超的清代道光石雕驚嘆萬分。

    文史專家說,這些涉臺文物,將廈臺之間歷史文化的淵源與過往、將兩岸人民不可分割的萬縷情緣凝固下來,成為見證。目前,我市已普查登記的涉臺文物古跡達250多處,公布涉臺文物保護單位88處。

    涉臺文物古跡是廈臺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載體,多年來,市委市政府積極開展涉臺文物保護與管理,成效顯著。每年都有上萬臺胞到我市各涉臺文物古跡點參觀探訪、尋根謁祖,人數逐年增加。

    民間信仰聯絡起鄉誼親情

    “廈門地方文化以中原文化為底蘊,又是閩南方言區,民間信仰形態傳承保留較為完好。部分民間信仰宮廟與臺灣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關系,歷史上民間信仰的神靈隨著先民多次移民去臺灣,并在臺灣廣泛流傳,形成數量眾多的民間信仰宮廟。”一位文史專家說。

    “人尋根、神尋祖。”對于廣大臺胞來說,宮廟是他們故土文化的一個重要表征,許多臺胞回鄉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到宮廟去尋根、謁祖。據統計,我市青礁慈濟宮、灌口鳳山祖廟、馬巷池王宮等宮廟僅在臺灣就有分爐分廟近兩千座,近年來先后接待前來謁祖朝拜的臺胞數萬人次。這三個祖廟管理組織也多次應臺胞邀請組團走訪臺灣,民間信仰在聯絡鄉誼親情,推動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等方面起著特殊的作用。

    閩南文化成兩岸文化交流紐帶

    廈門、臺灣,同屬閩南文化地域。在兩岸文化交流中,閩南文化成為紐帶。

    “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廈門就利用區域優勢和閩南文化優勢,在對臺文化交流工作中,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市臺辦有關人士說。近5年來,我市共辦理有關臺灣、金門地區的文化交流項目181批次,人員9994人次,來廈參會、參展、參加各項文化交流活動人員達23103人次,交流的項目與人員呈逐年增長態勢。

    構建大平臺,打造文化交流品牌;找準突破點,突出閩南文化優勢;拓展新領域,全面推進交流項目;培育名品牌,打造兩岸文化產業……在這么多年的廈臺文化交流合作實踐中,廈門先行先試,積累了許多可推廣的經驗。

    我市每年都組織有一定規模、批次、數量的專業及民間藝術團體赴臺灣進行文化交流與合作,將優秀的表演藝術及美術、書法、攝影、文物精品展覽等送入臺灣。同時,打造出一批兩岸文化交流品牌,舉辦了“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海峽兩岸歌仔戲藝術節”、“海峽兩岸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等兩岸文化交流品牌活動,不斷密切著廈臺文化聯系。

    兩岸情緣

    1987年9月24日

    臺灣記者首次來廈門采訪。

    1995年1月30日

    廈門首次在何厝和大嶝兩地同時燃放迎春焰火,大小金門也與此呼應燃放,構成兩門同慶的節日氣氛。

    2004年

    廈門啟動首屆“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主題系列活動,每年一屆。

    2005年

    首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啟動,已在廈門和臺灣輪流舉辦12屆。

    2005年開始

    “兩岸三港書畫聯展”在廈門、基隆、高雄三地輪流舉辦,不斷豐富廈臺美術交流與合作內容。

    2008年

    首屆“海峽兩岸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啟動,目前已成功舉辦9屆,是大陸唯一以“海峽兩岸”命名、海峽兩岸共同舉辦的大型文化展會。

    【人物】

    王元(市臺辦宣傳處處長、書法家):

    對臺交流廈門有優勢

    “中華傳統文化是兩岸文化交流的源泉,這是民族無形的影響力,是民族基因。幾千年沉淀,它就在那兒,不需要你去創造,只需要共同挖掘。”王元說,在廈門開展對臺文化交流,除了中華傳統文化這個大背景,還擁有閩南文化的獨特優勢,從廈門街頭走到臺灣街頭,會發現,閩南文化在臺灣有著清晰的傳承發展脈絡。2007年,王元剛到市臺辦工作,接手的第一件事就是與兩岸學者共同編寫《閩南文化百科全書》。越是深入研究,兩岸學者越是發現,兩岸閩南文化一脈相承、唇齒相依。

    “兩岸一家親,真正的統一就是要落在文化上,讓心靈契合。”王元說,兩岸交流有三個層次:結合、和合、融合,逐步深入,融合便是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最高層次。文化交流做的就是融合的文章,讓心靈互通。

    王元說,兩岸文化交流是基礎性、根本性的工作。這些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積極把握實施綜合配套改革和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的機遇,致力于打造兩岸交流合作先行區,以兩岸相承的文緣為基礎,開展了很多對臺經貿文化交流的具體工作,不斷提升兩岸融合發展程度,對臺戰略支點作用更加凸顯。

    責任編輯:陳錦娜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從入境消費到離境退稅 跨境服務便利化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山县| 耒阳市| 黑龙江省| 瑞丽市| 四会市| 舟山市| 合山市| 英吉沙县| 丹寨县| 民县| 杭锦后旗| 隆化县| 弋阳县| 应城市| 阜平县| 仁寿县| 开封市| 宁蒗| 东乌珠穆沁旗| 永川市| 水城县| 西和县| 科尔| 和政县| 中西区| 武清区| 温宿县| 曲靖市| 宝山区| 江口县| 新泰市| 荣昌县| 天津市| 营山县| 本溪市| 卢湾区| 闵行区| 襄樊市| 霞浦县| 洪泽县| 舟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