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閩南新聞>泉州新聞
    分享

    泉州鄉村婚俗吹新風 從“彩禮攀比”到“慈善為榮”

    志愿者開展文明婚俗宣傳(晉江市委文明辦供圖)

    “鄉村是要有人情味,但不能背人情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傳統禮俗和陳規陋習之間劃出一條線,告訴群眾什么是提倡的,什么是反對的。推進農村現代化,不僅物質生活要富裕,精神生活也要富足,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一場深刻的婚俗變革在泉州鄉村悄然展開:曾經困擾許多家庭的“天價彩禮”逐漸被“慈善捐贈”取代,婚禮從攀比排場的負擔轉變為傳遞愛心的平臺。通過建章立制破除陳規陋習,倡導慈善捐贈樹立文明新風,這場政策引導、示范帶動、群眾參與的移風易俗實踐,不僅為婚姻“減負”,更讓慈善文化成為鄉村振興的精神紐帶。 □融媒體記者 范金林 通訊員 饒東斌 盧艷婷

    制度引領 為彩禮“限高” 為新風“鋪路”

    從“軟倡導”轉向“硬約束”,泉州以制度創新為抓手,推動移風易俗,構建“市級政策+縣級細則+村級公約”三級治理體系,出臺《節儉辦婚喪喜慶實施意見》等文件,明確婚喪宴席規模、彩禮限額標準,全市98%村(居)將“喪事簡辦”寫入村規民約,有效遏制了大操大辦、高價彩禮等陳規陋習。

    “彩禮不要多,共建幸福窩。”南安市省新鎮為彩禮裝上“限高架”,推動移風易俗有成效。過去,省新鎮婚嫁彩禮在30萬元至50萬元之間,數額比南安其他鄉鎮高出不少。對此當地出臺《省新鎮治理天價彩禮推動移風易俗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婚慶標準公約,倡導彩禮不超過10萬元,嚴禁索要天價彩禮,對禮金、宴席、用車提出限高標準,并通過修訂《村規民約》將“抵制天價彩禮”制度化。作為省新鎮第一個落實倡議號召的村落,園內村當月就修訂《村規民約》,對“抵制天價彩禮”作明確規定。“婚俗觀念改變后,有幾家甚至一分錢彩禮都不收。”園內村黨支部書記尤志云說,現在村里彩禮多數為8.8萬元,婚嫁彩禮壓力大大減輕,村民們更有余力做公益,你出5萬元、我出10萬元,合計為小學捐資100多萬元。

    洛江區羅溪鎮前溪村建立“移風易俗兌換活動資金管理制度”,簡辦結婚宴席、婚慶布置、準時開席等都有積分獎勵;石獅市寶蓋鎮出臺《鄉風文明積分禮遇清單》,村民在婚喪喜慶時主動做公益會獲得文明積分,積分可兌換商品;永春外山鄉將“積分制”管理與移風易俗、鄉風建設等結合起來,設置26項積分內容,激勵村民從旁觀者變成實踐者,實現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雙豐收……近年來,泉州各地探索推行文明實踐積分制等務實管用管理方式,將婚喪簡辦、公益捐贈等行為量化賦分,大大提升群眾參與熱情。

    慈善新風 從“炫富”到“共富”的文明實踐

    2021年晉江入選全省首批婚俗改革實驗區,隨后,石獅市、泉港區分別入選第二批、第三批婚俗改革實驗區,在政策引導下,泉州各地簡辦兒女婚宴捐資做公益的事跡層出不窮——

    企業家吳金裱簡辦長子婚禮,捐贈1000萬元支持鄉村振興,企業家王安邦在兒子婚禮上向公益基金會捐資1000萬元;企業家盧榮智為子婚禮捐資1000萬元,旅港人士王仁獎捐贈500萬元支持教育及社團建設;普通新人盧鵬峰、黃晨欣將節省下來的2萬元婚慶費用捐贈給社區老人協會,用于公益事業……各地鄉村能人、企業家率先垂范,掀起“慈善婚禮”熱潮,“不比排場比捐款,不炫豪禮炫公益”的觀念正蔚然成風。

    濟危扶急、修橋鋪路、興學助學……作為全省首個慈善文化主題展館,晉江市慈善館詳細展示了晉江慈善事業的蓬勃發展和慈善文化的興盛,透過晉江慈善的歷史和足跡,讓慈善氛圍成為“看得見、摸得著、能參與”的生動實踐。在鼓勵資金捐贈的同時,晉江更注重引導通過參與公共服務項目、開展志愿服務、組織公益活動等多元方式參與慈善,將構建良風美俗與弘揚慈善精神結合起來,先后向全社會發出“簡辦俗事,捐資行善”“最炫公益,不炫嫁妝”等倡議,號召全市人民弘揚感恩孝道,擔起社會責任,將簡辦俗事節約下來的錢用于慈善公益或設立專項慈善基金,引導了公益慈善的新風氣。據統計,2024年晉江市僅20名鄉村能人就省下婚喪開支轉化捐贈資金1.99億元,晉江市慈善總會接收的婚慶捐資已超19億元,占慈善捐資總額近一半,惠及困難群眾超18萬人次。

    文化浸潤 為幸福“加分”為鄉村“鑄魂”

    婚俗改革“既守護了家庭幸福,又為慈善事業注入新活力”,成為鄉村振興的“精神底座”。

    泉州將傳統禮俗與現代文明共融,在改革中注重保留文化根脈,以創新形式賦予婚俗新內涵,通過文化創新推動觀念轉變,形成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泉港區舉辦集體婚禮,新人身著中式禮服參與傳統儀式,金婚夫婦現場分享持家之道,倡導“簡約而不失莊重”的婚俗;石獅市紅塔灣景區設立泉州市首個戶外結婚頒證點,將婚姻登記與公益宣傳結合,賦予領證儀式公益內涵,吸引年輕人參與;永春縣湖洋鎮憑借“聘金3000元、宴席不收禮”的百年傳統,成為全國婚俗改革的典范,當地通過家訓館、祠堂宣講等活動,將節儉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這場變革不僅減輕了經濟負擔,更重塑了鄉村文明生態。泉州積極發揮閩南人樂善好施的性格,以慈善為抓手推動移風易俗,通過制度創新與公益實踐雙向發力,實現傳統習俗向文明新風的轉型。

    舉辦泉州市慈善大會,公布114個泉州慈善家、慈善世家、慈善大使、慈善企業(機構)名單,并頒發牌匾;建立慈善榮譽雙軌制,25個集體/個人獲“中華慈善獎”,19個集體/個人獲首屆“福建慈善獎”,培育出“世遺古城·善行泉州”城市慈善IP。在慈善先進的示范帶動下,泉州注重引導通過參與公共服務項目、組織公益活動等方式參與慈善,推動慈善之風深入尋常百姓家。目前全市慈善組織已達168家,形成了“市、縣有慈善總會,鎮有慈善社會組織,村有愛心慈善援助站”的四級慈善網絡。近五年來,全市慈善組織籌集善款91.06億元,年均募集善款到位數超15億元,“樂善好施”的文化已鐫刻在泉州的城市基因中。

    責任編輯:唐秀敏

    相關閱讀
    關鍵詞: 鄉村婚俗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美智庫民調顯示越來越多臺灣民眾不相信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营口市| 麻阳| 红河县| 马公市| 阿勒泰市| 南木林县| 云南省| 弥渡县| 嘉善县| 太康县| 延边| 岚皋县| 铅山县| 广州市| 高邮市| 荥阳市| 沙洋县| 岢岚县| 固阳县| 潼南县| 文安县| 卫辉市| 凤台县| 成武县| 德钦县| 元氏县| 商都县| 孟州市| 南陵县| 禹城市| 桂林市| 金阳县| 墨玉县| 洛阳市| 洮南市| 房山区| 拉萨市| 大冶市| 永善县| 皮山县| 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