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wǎng)>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閩南新聞>泉州新聞
    分享

    原標題: 81歲紙織畫大師:大半生都在搶救奇特民間藝術

    81歲紙織畫大師:大半生都在搶救奇特民間藝術

    周文虎在編織

    本周三,是農(nóng)歷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也是我國法定的“老人節(jié)”。在此前后,我們將推出一組“老手藝人”的報道,展示他們“老有所為”的感人故事,他們有的一生致力于紙織畫、妝糕人等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創(chuàng)作與傳習,有的堅守鄉(xiāng)村理發(fā)店幾十年為村民服務……他們都有一個樸素的愿望:把自己掌握的傳統(tǒng)技藝傳承下去。

    “我今年81歲了,大半生都在搶救紙織畫這門民間藝術,想著法子培養(yǎng)傳承人。”周文虎說。作為永春縣唯一一位紙織畫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周文虎自1957年起師承永春紙織畫專家黃永源,60余年來潛心研究創(chuàng)作,并自1980年起開始培養(yǎng)學徒,1990年設立紙織畫專業(yè)學院,為的就是要讓這門奇特的民間藝術發(fā)揚下去。重陽節(jié)前,我們來到周老家,聽他說說他和紙織畫的故事。

    □本報記者 謝宜萱 通訊員 姚德純 文/圖

    民間藝術面臨傳承難題

    記者來到永春縣桃城鎮(zhèn)周文虎的工作室時,他們剛制作完一幅紙織畫,“我年紀大了,現(xiàn)在只能作畫,至于裁剪、編織這些工序就由年輕人來做,我做會拖慢進度。”周文虎笑著說。

    周老先生向記者介紹,紙織畫是永春獨有的民間藝術,由中國畫發(fā)展而來,有1400余年歷史,與杭州絲織畫、蘇州緙絲畫、四川竹簾畫合稱“中國四大家織”。2011年,永春紙織畫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

    那么,紙織畫要怎么制作呢?與純粹的宣紙畫相比,它有什么特殊之處呢?周老先生指著墻壁上一副以永春白鶴拳為主題的紙織畫向記者介紹說:“要先在宣紙上繪好圖畫,再將此畫裁成一條條纖細的紙條,最佳條寬為2毫米-3毫米,此作為經(jīng)線。然后再取潔白的宣紙,裁成同樣的條寬,作為緯線。然后在特制的紙織機上經(jīng)緯交穿,輕輕編織。最后根據(jù)畫面需要,補上顏色,再進行裱褙,這樣別具一格的紙織畫就完成了。”

    周老先生說,紙織畫創(chuàng)作時側重于色彩的明暗關系處理,這樣剪裁、編織后的畫作才能既有“霧里看花”的朦朧之美又不失立體之美。

    周老先生的兒子兒媳和女兒,全部傳承了這門技藝。如今,眼看著傳承人不斷流失,他也想讓孫輩們來學習這項技藝,但心里卻有憂慮。

    81歲紙織畫大師:大半生都在搶救奇特民間藝術

    繪畫

    全縣僅4家從事紙織畫制作

    “過去從事紙織畫行業(yè),雖然累,但好歹可以養(yǎng)家糊口;如今的紙織畫卻是有價無市,單單靠賣畫是無法維持生計的。”他說,“這門技藝傳承到我孫子輩時,我無法再要求他們學得精、專了,他們必須從事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然后把作畫、賣畫當作副業(yè),并把它傳承下去。”

    記者查詢資料發(fā)現(xiàn),1988年時,永春全縣有8戶人家在制作紙織畫,而現(xiàn)如今,僅剩4家、一共25人還掌握著這項技藝。“一直以來,紙織畫因為制作艱難等原因,發(fā)展十分緩慢,1949年永春僅存我?guī)煾迭S永源一家紙織畫藝人。1957年,我跟隨師傅學畫,繼承傳統(tǒng)、推陳出新,慢慢這項技藝有了點起色。而現(xiàn)在,它又遇到了瓶頸。”他說。

    為了繼承和發(fā)揚這項傳統(tǒng)民間技藝,他非常重視培養(yǎng)傳承人。1980年,他開始培養(yǎng)自己的孩子學習制作紙織畫,1988年退休后創(chuàng)辦了一家紙織畫專業(yè)學院,“當時一共招收了13名學員,然而2年后,有10名學生選擇去參軍,剩下的3名學生見狀也放棄了學藝。”他言談中充滿遺憾,“就這樣,學校辦不下去了。”

    “紙織畫制作工藝繁瑣,且每道工序都要學得精,才能出品一幅優(yōu)良畫作,想要學成出師不容易。”他繼續(xù)分析,“另外,由于銷路無法打開,紙織畫成了有價無市的藝術品,許多人只得另外謀生。”

    拿退休金貼補工人工資

    如今,永春全縣范圍內(nèi)全家族參與制作紙織畫的僅剩周文虎一家,這離不開周老先生的努力維持。“賺不了錢,小輩有些想要另謀生路,我說你們只要有時間都要來做,我付給你們足夠的工錢。”他告訴記者,他每個月付的工錢要1萬元左右,除了賣畫的收入,他還要把退休金和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津貼拿出來補貼工錢。

    為了讓紙織畫傳承給下一代,周文虎等永春紙織畫大師們定期走進校園,走向青少年,指導學生們創(chuàng)作紙織畫, “孩子們都很喜歡紙織畫,很多會做小幅的了。”周文虎感到些許欣慰,他說這讓他看到了紙織畫傳承下去的希望。

    81歲紙織畫大師:大半生都在搶救奇特民間藝術

    裁畫

    81歲紙織畫大師:大半生都在搶救奇特民間藝術

    成畫

    責任編輯:黃仙妹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建金融監(jiān)管局:推動養(yǎng)老金融提質增效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wǎng)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nèi)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wǎng)(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wǎng)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wǎng)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山市| 伊川县| 平顶山市| 扎兰屯市| 灌南县| 甘德县| 武宁县| 五常市| 安多县| 弥渡县| 祁阳县| 象州县| 湘西| 鄂尔多斯市| 英吉沙县| 乌兰县| 健康| 富蕴县| 敖汉旗| 延边| 元阳县| 广饶县| 阿合奇县| 南阳市| 紫云| 蓬安县| 南皮县| 彰化县| 印江| 福州市| 弥渡县| 通河县| 元江| 普兰县| 进贤县| 左云县| 中卫市| 确山县| 东台市| 米易县| 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