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龍巖新聞
    分享

    福建長汀入圍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實驗區

    日前,文化部辦公廳下發專門函件,同意設立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實驗區。龍巖市的長汀縣、上杭縣、武平縣、連城縣、永定區被納入其保護范圍。

    福建長汀入圍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實驗區

    “這是福建文化建設的一件大事、喜事,標志著閩西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工作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龍巖市客家文化研究會秘書長張勝本告訴記者,這次文化部批準設立的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實驗區,其保護范圍為 “古汀州八縣”,即包括現今龍巖市的長汀縣、上杭縣、武平縣、連城縣、永定區和三明市的寧化、清流、明溪三縣。保護區面積1.94萬平方公里,人口292.1萬人。

    張勝本認為,建設國家級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對文化生態進行整體性保護,對于促進文化、自然、社會、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保護傳承客家文化,留住文脈和鄉愁,建設億萬海內外客家人共有的精神家園,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深遠意義。

    福建長汀入圍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實驗區

    據了解,為應對現代化、城鎮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 以下稱“非遺”)保護傳承帶來的影響和沖擊,切實加強文化遺產的整體性保護,不斷優化“非遺”的生態環境,從2009年起,福建省及龍巖市以建設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區為重要抓手,全面啟動創建國家級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實驗區工作,起草編制了《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區規劃綱要》,并于2010年6月上報國家文化部。幾年來,龍巖市圍繞創建國家級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區目標,制定了工作計劃,設立了專門工作機構,每年撥出專門工作經費,堅持做到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機結合、有所側重,緊緊抓住“非遺”保護重點,著重突出瀕危、極易消失的“非遺”項目的保護,全方位推進重要“非遺”項目的保護傳承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全市現有國家級“非遺”8項,省級26項;世界文化遺產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處40個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0處110個點;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村、鎮)12個、省級11個,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7個,充分體現了閩西客家文化的多樣性、獨特性和完整性。

    福建長汀入圍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實驗區

    責任編輯:李牧晨

    最新龍巖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國際友人點贊、央媒聚焦,《月映武夷》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若尔盖县| 南安市| 宝应县| 泰来县| 罗山县| 乡城县| 延川县| 丽水市| 长葛市| 渭南市| 盐池县| 通江县| 乌什县| 筠连县| 泌阳县| 阿拉善右旗| 旅游| 景泰县| 栖霞市| 澎湖县| 濉溪县| 特克斯县| 无极县| 大姚县| 仙桃市| 广饶县| 砀山县| 大同县| 泾川县| 遂平县| 清苑县| 通城县| 新乐市| 如东县| 太湖县| 石首市| 称多县| 板桥市| 搜索| 西和县| 柘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