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節日總是商家抓住商機大打節日經濟的時候,本周日(19日)就是父親節,相比剛剛過去的母親節、兒童節,市場上的促銷活動有些低調,父親節顯得有點“爸”氣不足。
商家“冷落”父親節
近日,筆者走訪巖城市區多個商圈,發現僅有少數店鋪打出父親節的營銷牌子。在一些專營男士商品的商鋪,除平日常見的西服、襯衫等商品外,并沒有針對父親節而精心準備的商品。我市一商場的企劃人員周倩倩表示,由于男性消費領域相對狹窄,送父親的禮品多數是集中在服裝、皮具、領帶、剃須刀等少數幾個種類,與母親節期間服飾、家電、廚具、床上用品等齊齊上陣的盛況大相徑庭,商家很難有一些新舉措。而在市區多個鮮花店里,更是很難看見父親節鮮花熱銷的場面。九一路一花店的老板稱,從一年四季節日銷售鮮花的情況來看,父親節是屬于鮮花銷量最少的幾個節日之一,一直風行不起來。“我知道母親節的時候,可以選康乃馨送媽媽,可這父親節,我覺得送爸爸花束也太奇怪了。”我市市民陳小姐稱,母親節自己選了禮物給媽媽,至于父親節,她好像從來沒有給爸爸準備過禮物。筆者在街頭隨機采訪了一些市民,相當部分人不知道“父親節”具體是哪天,只有一些年輕人表示,正選購或已準備好禮物,而多數身為爸爸的中青年男性表示,并沒有花錢犒勞自己的打算。
男性更理性促銷難見效
據了解,其實并非精明的商家不愿意在父親節上下功夫,而是投入產出的比例難以讓人滿意,促銷的效果并不明顯。中山路一家商場某男士服裝品牌負責人唐曉云表示,去年他們曾經針對父親節專門搞過促銷,但實際銷售情況并不比平時增加多少,而為了促銷要提前準備好多天,很多標語、售價都要調整,需要額外花費的地方很多,但實際收益卻不好,父親節促銷反而成了出力不討好的事情,“考慮到實際收益不大,我們今年就不再針對父親節搞活動了。” 對此,在我市從事活動策劃多年的羅志剛表示,節慶消費的目的其實是為了贏得顧客,以女性和兒童為主體的營銷活動,效果往往很明顯,因而也受到商家青睞,愿意花費更多的精力和金錢投入。而男性則相反,他們更傾向于把購物活動看作是項日常工作任務,消費的過程較為簡單、迅速,也不太容易受到周圍客觀環境的影響。“正是因為節日促銷對商家業績拉動不大,商家沒有熱情參與也就不足為怪了。”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龍巖新聞 頻道推薦
-
龍巖一司機超員瘋狂倒車想逃 乘客“出手”制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