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臺農業合作是福州農業的一大特色,也是兩岸融合發展的亮點。近年來,福州深耕榕臺農業領域,不斷探索創新模式,推動臺灣農民創業園產業升級,促進兩岸農業技術交流與資源共享。
扎根沃土,逐夢田園。眼下,不少臺農臺企選擇在榕奮斗,共同書寫兩岸“三農”的動人篇章。
臺企相繼入園來
臺農汪育森將今年視為來榕發展的又一關鍵節點。
6年前,他離開臺灣臺南關廟鄉,跨海來到福清臺灣農民創業園,擔任臺企正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技術員;如今,他完成身份轉換,成立了福清市禾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主栽紅心芭樂。
“我們在福清龍田鎮流轉了400畝地,已栽種100余畝,目前正抽苗發芽,預計年底可以結果。”祖輩務農,汪育森從小耳濡目染,掌握了一套成熟的農業栽種技術。聊起新項目,他干勁十足。
臺創園的設立,有力吸引臺灣農業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要素集聚,為在榕臺農臺企搭建了廣闊平臺。據不完全統計,截至去年年底,全市涉臺農業企業共計137家,總投資約5.9億美元,招商引資取得積極成效。
這次,汪育森引進紅鉆芭樂、紅寶石等臺灣高優芭樂品種,計劃采用新的栽種模式。在他看來,臺灣農業強調精耕細作,也有諸多創新。“我們把經營理念帶過來,再與大陸豐富的土地資源和廣闊市場相結合,一定能夠優勢互補、雙贏共榮。”
靠前服務強信心
臺農臺企增資擴產的信心,還源于地方的貼心服務。
5月青梅豐收季,位于永泰葛嶺鎮臺口村的梅百華文化創意園車間內一派繁忙。另一頭,青梅加工廠二期項目建設同樣火熱。
該創意園由“80后”臺青楊棋崴投資籌建,4年前開園迎客后,不僅延長了永泰青梅產業鏈,還為公司帶來新的增長極。如今,梅百華正馬不停蹄地擴廠生產。
項目資金不愁,但建設過程中的電路布置卻是個問題。“新廠房建設需要對電路進行改造,農業等有關部門積極上門協調,不到1個月便解決了問題。”梅百華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呂華偉介紹,產業園1號廠房已經完工,2號廠房及3號廠房也已陸續動工。
和其他臺企一樣,今年新成立的福州漁樂谷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也享受到了周到的服務。
“我們多地走訪調研,最后選擇落戶永泰同安鎮洋中村,就是看中地方在農業用地流轉、項目審批等涉農服務方面提供的大力支持,可以讓企業安心投入、全力發展。”公司負責人吳佳城告訴記者,即將動建的福州漁樂谷生態農業項目將重點打造集生態種養、鄉村體驗和休閑娛樂于一體的設施,包括80畝水塘、50畝農田和400畝山林。
在永泰閩臺農業融合發展產業園有關負責人張延暉看來,主動把政策、補貼、服務送上門是發展秘訣之一,將各項惠臺利民措施落實到位,能夠進一步提振臺農臺企在榕創業發展的信心。
技術交流更深入
隨著榕臺農業交流合作不斷深入,兩岸農業融合發展呈現新趨勢、走上新臺階。
在閩清縣塔莊鎮,福建青禾五堂春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團隊引進臺灣精細農業技術,打造閩臺農業兩新研究示范基地,邀請臺灣農技專家笠竹教授駐點指導新品種育苗。
與此同時,福州惠臺利農政策措施不斷疊加。福州出臺的《關于促進榕臺農業融合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確,要著力提升臺企科技水平、推進榕臺種業創新,重點鼓勵在榕臺企申報各類農業科技計劃項目、設立科技創新平臺和新型研發機構。
去年,全省首批閩臺農業良種繁育與研發中心項目落地連江,由臺資企業福建森永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承接,將引進更多臺灣新品種、新技術,為閩臺種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提供重要平臺支撐。
以閩臺農業融合發展推廣縣和推廣基地為載體促融,福州在行動。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創建1個閩臺農業融合發展推廣縣,累計建設36個閩臺農業融合發展推廣基地,涵蓋蔬菜、水果、食用菌、茶葉、花卉等種類,帶動120多家企業、5.36萬農戶發展現代農業。
“下一步,我們將不斷拓寬臺企臺農在榕發展路徑,在優化完善政策服務、深化榕臺農業合作、搭建基層交流平臺、壯大特色鄉村產業等方面持續發力。”福州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說。(記者 藍瑜萍 通訊員 溫維筠 鄭泓)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積極探索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新路2025-05-16
- 福州風電裝備產業鏈、綠色食品產業鏈多點開花2025-05-16
- 世界福州十邑同鄉總會僑商回歸系列活動海交會期間舉行2025-05-16
- 福州市深入貫徹落實“大僑務”觀念,不斷推動新時代僑務工作高質量發展2025-05-16
- 本周末的福州,有大事!2025-05-16
- 學科融合 AI賦能 福州這場教學年會超有“料”2025-05-15
- 福州持續擦亮“萬商云集有福之州”金字招牌2025-05-15
- 天氣漸熱 當心蛇出沒2025-05-15
- 福州城區這些道路將臨時管制2025-05-15
- 價格將低到“難以置信”!福州人今年有望“榴蓮自由”2025-05-15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本周末的福州,有大事!2025-05-1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