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打造“種業硅谷”育農業良“芯”
瑯岐基地實現工廠化育苗,助力鄉村振興見成效
16日,走進位于地處福建省(瑯岐)種業創新基地的雪美種苗創新基地的溫室大棚,只見經工廠化育苗后一株株晚稻秧苗、青梗菜苗等長勢喜人、青翠欲滴。再過不久,它們將通過機械化插秧,轉移到周邊農戶的農田里繼續生長。據統計,今年從這里向外輸送的秧苗預計可種植水稻5000畝,青梗菜苗達5000萬株。
福建省(瑯岐)種業創新基地全貌。
種業是農業的“芯片”。工廠化育苗是加速構建“育、繁、推”一體化現代種業體系的極其重要的一環。2022年以來,堅持貫徹“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根據市委、市政府將瑯岐島打造成為“可參觀、可學習、可復制、可推廣”的“種業創新”基地要求,福建省(瑯岐)種業創新基地除了實現育種創新資源互通共享,還打造集教育研學、農旅觀光、休閑采摘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旅游休閑基地。
作為立足福州、輻射全省、面向全國的“種業硅谷”,福建省(瑯岐)種業創新基地是福州市總結提煉和宣傳推廣“千萬工程”成功經驗,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走深走實的一個生動實踐。
工廠化育苗
引領現代農業服務新模式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16日,雪美集團董事長李向雪告訴記者,以晚稻秧苗為例,隨著秋耕臨近,他們提前就開始放育秧盤、放育秧土、澆水、播種、覆土等一系列工廠化育苗工作。在智能化設備的加持下,智能灌溉、智能溫室、精準施肥等智慧農業新模式的運用,一定程度上縮短育苗周期和提升種苗品質。
“相比傳統育苗方式,秧苗成活率從80%提升至98%,畝產增加約200斤,成苗周期從30天縮減至20天至25天。更重要的是,工廠化育苗這種‘代育苗’方式能確保技術到位,保證供苗品質,不僅有效解決了農村留守老人、婦女‘育不了,管不好’的問題,還起到節本、省種、省工、節省時間的作用。”李向雪坦言,這種現代農業的服務方式在國內已成為主流趨勢。并且,基地內還建設有1萬立方米蔬菜保鮮冷藏庫和5000多平方米冷鏈配送中心,一次性可儲存蔬菜2000噸,通過冷鏈運輸車和“互聯網+營銷”模式,日銷售蔬菜可達100多噸,幫助周邊農戶解決農產品銷路難題。這正如黨的二十大報告所要求的“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
在福建省(瑯岐)種業創新基地內,雪美集團并非個例。另外一家萬農高科集團(瑯岐)基地也致力于對育成的特色新品種進行配套栽培技術研究和推廣,以達到惠及農戶的目的。
在不久前,永泰清涼鎮小田村的12畝玉米迎來采摘期。當地種植的玉米,正是村集體于去年從萬農高科引進的萬鮮甜6188純黃甜玉米和黑美人黑甜糯玉米。它們口感鮮甜,富含花青素等,各類營養均含量高于其他谷類作物,經濟效益十分可觀。村民不僅盤活了拋荒地,還由此多了一筆“豐收賬”:產量5000多公斤,銷售額可達4萬多元。
“利用我們集團在福建、海南、廣西,云南等不同類型的生態區都有育種基地的優勢,每年我們可測配的新品種組合在5000個左右,通過自交、回交、二環系、單倍體選育等傳統育種手段開展。不論是自主研發,還是與科研單位開展定制化育種,在歷時4年至5年的研發審定中,力爭有效篩選出適應性比較廣的材料,配出比較有優勢的3個至5個組合。”萬農高科集團(瑯岐)基地工作人員林曉漩說,目前他們已實現水果玉米在福建和西雙版納地區周年不斷供應。他們希望借助瑯岐打造“種業硅谷”的影響力,繼續實現育種創新資源互通共享,造福更多農戶。
展示基地
打通種業推廣“最后一公里”
不久前,省種業創新中心(瑯岐)新品種展示評價基地舉辦了一場春季鮮食玉米新品種聯合展示觀摩活動。
活動中,瑯岐百余畝的田地里集中展示了來自省農科院、北京農林科學院等全國各地科研院所,萬農高科、立信種苗、曉富種子等一批種子企業,以及省“十四五”種業創新與產業化工程項目等培育的多個品種,體現我國鮮食玉米育種方面的較高水平。
育種專家、種子企業代表、流通商、種植大戶等齊聚一堂,走進玉米地,對綜合外觀、蒸煮品質、田間生長等方面的表現,逐一評分,評選出“萬鮮甜330”“閩甜488”“浙白糯702”等優良審定品種15個,“福寶甜160”“閩雙色10號”等優勢后備品種8個。
福州市農業農村局種子服務站站長郭德章表示,此舉不僅逐步搭建起種子企業“擺禾推種”和種植戶“看禾選種”的良種推介平臺,也為基地積極爭取申辦全國性的種業博覽會積攢了信心。
努力建設“產學研合力”種業創新高地,自然離不開研企合作。福建省(瑯岐)種業創新基地利用省農科院、市蔬菜科學研究所等研發空心菜、玉米等新品種,與立信種苗、萬農高科等企業合作,優勢互補,助推良種生根發芽,實現“育、繁”的過程。而最后一步“推”的環節,由福州振興鄉村集團建設運營的福建省種業創新中心(瑯岐)新品種展示評價基地承擔。
該基地占地311.5畝,主要以水稻、玉米、甘薯、花生、西紅柿、黃瓜、西瓜、甜瓜等農作物種苗繁育推廣為主,2022年8月被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認定為“國家農作物品種展示評價基地”,2022年10月列入福州市數字農業基地和農業物聯網應用基地。
基地負責人葉孝建說,作為農作物新品種展示和示范推廣的平臺,基地去年共開展水稻、花生、玉米、甘薯、大豆、蔬菜瓜果等近3000個品種和組合的種植與展示,組織了5場品種評價會,并由福建省種子總站、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福州市蔬菜科學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專家以及與種子相關的企業人員一起品鑒篩選。去年共推薦花生、葉菜、玉米等11個品種,分別在龍巖連城,漳州南靖,福州長樂、閩清、閩侯、福清以及瑯岐周邊基地推廣種植,真正起到打通良種推廣“最后一公里”的作用。
活用基地
打造農文旅研學功能于一體
“依靠堅實的種植農業基礎,瑯岐鎮去年入選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在實施種業振興的同時,也為我們指引了鄉村全面振興的實現路徑。”瑯岐經濟區黨工委、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自去年2月種業創新基地建設以來,瑯岐當地群眾全過程共享基地發展成果。比如,通過創新土地流轉模式,由群眾分散流轉,改為村集體集中統一經過國有企業流轉,完成流轉913.52畝。此舉既成片流轉了土地,又獲得統一穩定的租金收入。隨著農業產業項目的落地、推進,瑯岐農民就業率增加了3%,預計每天有115位農民在種業創新基地工作,其中50周歲以上的農民占比80%。農民在享受土地流轉收益的同時,又獲得家門口的就業機會,增加了收入。
目前,基地已富集了省農科院、萬農高科、立信種苗等福建省優勢科研單位與種業企業入駐,集聚效應已突顯,成為福建省農作物新品種研發與成果展示的新基地、規模化基地。為充分利用這一優勢,瑯岐鎮在已落地項目和規劃項目用地的范圍內,加強縱橫交錯的機耕路建設,架起基地之間道路網,計劃串聯落地項目和旅游資源,努力打造集教育研學、農旅觀光、休閑采摘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旅游休閑基地。
比如,利用白云山優越地理條件及歷史底蘊,謀劃布局研學營地、康養、素食等文旅產業,推進農文旅一體化發展;提升龍鼓片區旅游發展水平;加快望江樓酒店、山地越野、沙灘露營、大眾茶館等在建項目建設及對外營業;加強攀巖、夜市、水上娛樂等在談項目的跟蹤對接,夜市、趕海項目預計8月初對外營業;以龍鼓文旅核心區為基礎,申報創建研學基地;通過直播和視頻電商運營支持,打造瑯岐形象視頻賬號和特色瑯岐文化IP形象,宣傳瑯岐田園風光,推廣瑯岐風味特色產業;舉辦“美麗鄉村旅游季”“果蔬節”“瑯岐杯”釣魚比賽等瑯岐特色節慶活動,著力打響“田園風光·瑯岐風味”旅游休閑基地品牌。
延伸閱讀
福州種業知多少
福州市持有種業生產經營許可證的種子企業235家,2022年全市種業企業產值42.37億元,比增10.5%。
福州空心菜種子銷售量約占全國空心菜種子總銷售量的70%,福建金品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生產的耐熱青梗菜種子銷售量約占全國青梗菜種子總銷售量的30%。
萬農高科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鮮食玉米種子在全省名列前茅。福建永誠農牧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和福建豐澤農牧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兩家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年出欄種豬約0.99萬頭。
全省唯一的父母代種雞場——福州市農墾種禽有限責任公司,年可向社會提供800萬羽的商品代蛋雞苗。(記者 陳木易/文 林雙偉/攝)
責任編輯:趙睿
- 海內外青年閩商大會在福州舉行2023-07-17
- 福州車站:開通“綠色”通道 助力“小茉莉”合唱團進京參賽2023-07-17
- 2023年第二季度“福州好人榜”揭曉 請為這些“身邊好人”點贊2023-07-16
- 今年第4號臺風“泰利”生成 將影響福州2023-07-15
- 福建省安寧療護專科聯盟在福州成立2023-07-15
- 福州都市圈重大項目“一閘三線”工程全線通水2023-07-15
- 7月16日!福州臺江萬達這場公益活動不容錯過!2023-07-14
- 福州南街街道開展中學暑期禁毒宣傳活動2023-07-14
- 免費巴士福州直通平潭!快收好這份”追淚“攻略2023-07-14
- “復活”歷史!福州上下杭藏著一家古籍修復基地2023-07-14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車站:開通“綠色”通道 助力“小茉莉”2023-07-1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