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江兩岸,草長鶯飛生機勃勃。
福州日報記者 阮冠達/文 池遠/攝
核心提示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考察調研時,來到福山郊野公園實地了解福道風貌。他登上觀景平臺,遠眺福州新貌,聽取城市生態公園規劃建設、城市水系綜合治理情況匯報。總書記指出,建設好管理好一座城市,要把菜籃子、人居環境、城市空間等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切實抓好。福州是有福之州,生態條件得天獨厚,希望繼續把這座海濱城市、山水城市建設得更加美好,更好造福人民群眾。
春天,是福山郊野公園一年中的黃金時節。寬闊的山道上,隨處可聞市民游客的歡聲笑語,山道兩側,滿目青翠,啾啾鳥鳴。春光明媚,萬物復蘇,一幕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景象,引得人們紛紛拍照留影。“既要發展經濟,也要保護生態,人類和自然和諧共生,共同發展,才是最美的景象。”市民黃小姐說。
三山峙立,兩江相擁,山水風光與自然肌理,深深鐫刻進榕城的大街小巷。4月22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記者從市自然資源與規劃局獲悉,近年來,福州牢記習總書記囑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科學規劃引領,在全市大力推進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據統計,2018年至2020年項目期內,全市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140平方公里、天然濕地保護修復1.1萬畝、封山育林2.3萬畝、廢棄礦山綜合整治48處。水環境質量明顯提高,生物多樣性得到改善,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規劃引領 發展保護兩手抓
4月上旬,永泰山間,剛剛落地的古院礦區內一派熱火朝天,作為近期出讓的一批機制砂礦山中首個動工的項目,古院礦區未來預計將可為福州的建設市場提供每年70余萬立方米的機制砂。
砂石,是城市建設的重要資源,過去大多來自于河砂。由于過度開采容易造成河道安全、生態環境等問題,近年來,福州大力整治非法采砂,同時收緊對河砂開采的審批,河砂的全市年產量僅余數十萬立方米。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既要保護自然生態,也要滿足城市生存與發展的基本需求。”市資源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去年以來,福州全面開展新一輪礦產資源規劃編制。結合實際,重點做好砂石需求調研,優化礦業布局,以科學規劃推進礦業合理開發。由石料制成的機制砂,成為保障建設用砂需求的新選擇。
礦產開發,生態先行。為了避免機制砂開采走上破壞生態的老路,市資源規劃局堅持規劃引領,為機制砂開采設下了許多“條條框框”,從礦山選址開始,就執行嚴格的規劃管控。新一輪規劃將生態保護紅線、基本農田和各類保護區均劃定為禁采區,強化規劃對礦產資源開發的管控作用。對不符合礦產資源規劃和產業政策要求的區域,不設置采礦權,有效保護生態環境。
“既要保護生態環境,也要保障合理開發利用。”上述負責人介紹,管控之余,針對滿足規劃要求的礦山項目,市資源規劃局也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政府部署,全力推進機制砂礦山采礦權出讓,熱情、高效做好服務。在福清市漁溪紅山礦區,礦山道路等配套用地征租地工作遇到困難,市資源規劃局現場召開協調會,理清配套用地權屬關系,推動其盡快出讓。
“項目落地之前,以規劃保護自然生態。落地之后,以服務推動合理開采。既保護山地與江河湖海的生態環境,又滿足了城市建設的資源需求。”上述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期間,福州已關停敖江流域飾面石材礦山146座,治理面積約471.5公頃。做到了關停治理并舉,礦山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2020年以來,福州已完成7宗機制砂礦山采礦權出讓,新增機制砂產能521.6萬方/年,有效緩解福州用砂緊張,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用心修復 綠色長城煥新生
陸地上,幢幢高樓拔地而起,條條大路四通八達;天空中、海面上,飛機貨輪往來不息,項目資金紛至沓來。如火如荼建設中的濱海新城,漸漸成為福州未來的城市副中心。而濱海新城海岸之上,一道新時代的“生態長城”也在漸漸成形。
“近年來,濱海新城開發速度迅速加快,大規模的開發活動帶來了繁榮的經濟,人們對于濱海區域的生態問題也愈加地關注起來。”市資源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降低人為干擾,改善水土流失、樹齡老化等因素導致的防護林斷帶缺口、沙灘蝕退現象,修復新城海岸帶,成為維護城市形象、治理海洋生態環境的必要之舉。
早發現,早治理。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打造福州新時代生態長城,2020年,新一輪濱海新城海岸帶修復工程正式啟動。據悉,本次修復工程包含長樂機場沿線北部濱海防護林修復建設,長樂機場北部海灘整治修復與養護,外文武海堤堤后濕地生境修復三大工程,涵蓋海灘、林帶、濕地三大類別。
生態修復,刻不容緩。三大工程分門別類,迅速推進精準修復。針對濱海防護林開展人工造林,查缺補漏,補足林帶;針對東湖濕地,更新老化殘次防護林,補植斷帶,保障防風固土效果;針對機場北部海灘,全面清理人為垃圾及占灘建筑,恢復海灘穩定性。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三大工程雖然對象不同,但系統性與整體性的理念,貫穿修復工程始終。”上述負責人介紹,通過建設沙障,配置樹種,科學規劃,濱海防護林即將打造防護能力強、森林景觀豐富、群落結構穩定的多層次綜合防護體系,成為兼具防風固沙、休閑健身等多重功能的生態屏障與綠色長廊;濕地修復工程,同樣將生態海堤與特色生態系統有機融合,既提高區域防災減災能力,又可優化生態群落配置,打造綠色美觀、步移景異的立體化濱海濕地生態環境。
火線修復捍衛生態長城,系統提升共建綠色空間。三大工程全力推進之下,由海灘—防護林—濕地共同構建的綠色屏障已漸漸成形。記者從市資源規劃局獲悉,未來,濱海新城海岸帶將由海向陸,形成由寬緩海灘、層層林帶、大片濕地組成的交錯梯隊緩沖帶及與人文景觀自然融合的生態減災空間體系,打造集海岸防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優化于一體的海洋生態安全格局。
“眼下,外文武海堤堤后濕地生境修復工程已基本完工,茵茵綠草,啾啾鳥鳴,正是對生態修復成效的最好見證。”上述負責人表示,未來福州還將在修復過程中提升景觀效果,進一步改善濱海新城景觀綠化環境,以“城市綠肺”打造美麗新城。
牢記囑托 生態文明譜新篇
開好局,起好步,謀好篇。“十四五”規劃正式開局之年,福州也迎來了新一輪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記者從市資源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處獲悉,編制中的新一輪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將進一步延續“3820”戰略工程,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發揮福州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以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福州高質量發展。
“建設山水城市,造福人民群眾,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的殷殷囑托。在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策略上,福州未來將以山海廊道聯通和流域治理為重點,進一步加大對生態重要及敏感地區的保護力度。”上述負責人介紹,新一輪空間規劃全面拓展生態保護范圍,嚴控山海生態聯通廊道,同時以閩江等流域為單元,全面推進生態修復與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建設,全面提升福州自然生態系統穩定性與生態服務功能。
記者了解到,新一輪規劃同時著重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落實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要求,構建雙城雙軸、兩翼一區的開放式、網絡化、集約型、生態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內容多,任務重。在總體規劃上,市資源規劃局將著力打造連續、系統、完整的生態保護網絡,維護區域生態整體安全。”上述負責人介紹,未來,福州將加強各大自然保護地、重要灣區、大面積濕地的生態保護與功能修復,適當進行保護性開發;同時重點保護五條重要河流生態廊道與六條重要山體生態廊道,構建藍綠交織的山海通廊。
以人力保護山水,以山水服務市民。中心城區的自然生態,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載體。未來,老城區將通過城市更新、內河整治等措施逐步增加綠地及開敞空間用地;新城區將高標準建設城市綠地和公園體系;同時在全市范圍內劃定城市綠線,依托現有的城市山體與水體資源,構建“兩環、一帶、兩廊、十楔、十四群”的綠地系統布局。“下一步,市資源規劃局將繼續推進生態文明和生態治理體系建設,持續錨固海陸自然生態格局,改善山水林田湖生態系統,建設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福州。”上述負責人表示。
責任編輯:趙睿
- 4月21日福州新增境外輸入無癥狀感染者3例2021-04-22
- 福州自貿片區掛牌6年改革創新碩果累累2021-04-22
- 福州實施六大攻堅戰 打造“幸福閩江”2021-04-22
-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工作會暨生態環境執法大練兵總結部署會在福州召開2021-04-22
- 福州:迎接4·23世界讀書日 學黨史 傳書香 承文化 育新人2021-04-21
- 國網福州供電公司:電力賦能 古老坊巷實現優雅轉身2021-04-21
- 福州市領導檢查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籌備工作2021-04-21
- 福州加快住房租賃市場試點建設2021-04-21
- 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25日啟動 這份觀展報名攻略請收好2021-04-21
- 福州市國土空間規劃專家研討會召開2021-04-21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4月21日福州新增境外輸入無癥狀感染者3例2021-04-2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