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福清市成立以古民居入股的農村合作社,打通古厝修繕、管理、運營全鏈條,吸引鄉賢返鄉投資、創業,為鄉村振興開啟新引擎

    古厝能入股 鄉村激活啦

    東南網12月1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卞軍凱)冬日的周末,福清市鏡洋鎮南宵村下和洋自然村迎來旺盛人流,看百年古厝、聽“學霸”故事、品院士家風……紛至沓來的游客,讓小村莊十分熱鬧,也給下和洋的文化旅游產業注入了動力。

    沉睡的古厝,變成了珍貴股份

    從沉寂的村莊到旅游的熱點,下和洋的變化離不開一項基層創新——把沉睡的古厝變成珍貴的股份。

    下和洋是個小村,人口不到500。但這里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尚學”之風濃厚,人才輩出。下和洋小學是福清第一所且現今僅存的自然村完小。村里先后走出200多名大學生,涌現出名醫世家、教師世家和科技世家。其中,著名氣象學家、福清第一位中科院院士高由禧就出自下和洋。

    人才濟濟,給下和洋留下了歷史瑰寶,比如古厝。村里既有南洋建筑風格的華僑厝,也有地域特色鮮明的六扇厝、四扇厝,20多座古厝形成的古建筑群至今留存完好。

    一邊是鄉村振興的產業選擇難題,一邊是百年古厝的獨特魅力,兩者結合,會碰撞出什么樣的火花?

    今年8月,下和洋村成立了全省首個以古民居入股的農村合作社,將沉睡的古厝變成珍貴的股份。下和洋村所有擁有古厝繼承權的村民都是古厝合作社社員,每人的股份按照擁有繼承權的古厝面積計算。合作社通過發展旅游業實現古厝盈利后,一部分用于古厝維修,剩余的分配給持股人。

    “沒想到,靠著家里的古厝,還能成為股東。”村民高金輝介紹,按照自己擁有繼承權的古厝面積,他在合作社占2.82%的股份。“我在外經商20多年,理解股份的帶動作用。”高金輝表示,古厝合作社成立后,對村民而言,不僅是一種分紅的權益,更是一份保護古厝的責任,在心里萌生出幫助家鄉發展的強烈愿望。

    培育旅游業,催生了修繕熱情

    合作社的主業,是利用古厝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然而,這些古厝年久失修,完成修繕需要不菲的資金,誰來出錢?

    村里率先引導。據了解,下和洋自然村所在的南宵村獲評“中國美麗鄉村”后,十分注重挖掘下和洋的文化底蘊,引入多支設計團隊,對古民居作出了專業性的保護性修繕規劃。

    與此同時,江鏡鎮制定“古厝擁有人集資、鄉賢捐資、政府補貼”三結合的修繕籌資政策,帶動村民集資和鄉賢力量的投入。

    六扇厝是下和洋古厝的名片之一。在修繕過程中,六扇厝有繼承權的200多名村民,每人出資1000元,鄉賢又捐資50多萬元,讓近千平方米的六扇厝修舊如舊、重煥光彩。此外,四扇厝家族出資十幾萬元,政府又補貼數萬元,合力完成了修繕。

    修好古厝,啟動產業。合作社社長何梅芳介紹,在活化利用古厝方面,一方面建設紀念館、展覽館等場所,增加古厝含金量;另一方面在不破壞結構和風格的基礎上,將部分古厝開發成民宿,開拓古厝增收渠道。

    目前,合作社已在古厝中建起了革命斗爭史紀念館、高由禧院士紀念館、海絲與福清展覽館、夜校銅雕展覽館、古代鄉村生活石器館等,為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集聚起越來越旺盛的人氣。

    鄉村被激活,引回了返鄉投資

    古厝修好了,游客愛來了,下和洋村民的熱情更高了。

    記者在村里看到,村民對支持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積極性很高,他們爭當志愿者為古厝游客服務,還摘下房前的梨,端出剛煮的花生,送給游客。村民高建達告訴記者:“大家都是股東,我們熱情服務,就會有更多客源,古厝就能下更多金蛋。”

    “農民有了積極性,就有了創造性。”鏡洋鎮黨委書記林忠強介紹,在合作社帶動下,不僅留守的村民積極支持產業發展,連在外經商的村民也返鄉開起民宿。

    高金輝就是其中的代表。在成為合作社股東后,他回到了闊別20多年的家鄉,投資百萬元修繕自家的兩層老屋,將自己多年收藏的40多件老物件集中展覽,打造了一個名為樂古齋的小型展示館。

    草木蔥蘢、流水潺潺,清朝一位科舉榜眼家流傳的門鼓石、古代武狀元的舉重石……高金輝的樂古齋雖然不大,卻成為下和洋的獨特景觀,引來不少游客駐足欣賞。“能給村里添一景,很自豪!旅游發展了,大家都受益。”高金輝說。

    來到下和洋的除了游客,還有不少探索鄉村治理的公益組織。目前,利用修好的古厝,多個公益組織聯合在下和洋發起成立了步云學堂。每周,志愿者定期向村里的老人、婦女等傳授聲樂、美術、人文、歷史等知識,豐富大家的文化生活。

    責任編輯:趙睿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浮山县| 禄丰县| 中宁县| 绥阳县| 高碑店市| 大城县| 民勤县| 阳泉市| 德惠市| 枞阳县| 驻马店市| 陈巴尔虎旗| 闻喜县| 莱州市| 石阡县| 文成县| 长泰县| 阳朔县| 东乡县| 望都县| 马山县| 尖扎县| 遂川县| 华安县| 西和县| 阳新县| 新和县| 苏州市| 凤翔县| 兰坪| 任丘市| 运城市| 静海县| 肇州县| 弋阳县| 太仆寺旗| 壶关县| 庆阳市| 金门县| 顺义区| 长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