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福州·城市大腦”吸引群眾駐足觀看。記者 鄒家驊 攝
福州日報記者 莫思予 楊瑩
“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廣闊。”
——習近平
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上,“數字福州·城市大腦”成為一張閃亮的數字名片。一塊塊屏幕墻上的數字不斷跳動,描述著數字福建建設20年來,福州在數字政府、智慧社會、城市治理等領域的建設成果。
如何讓群眾生活和辦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讓群眾表達訴求的渠道更暢通一些?如何讓群眾感覺更平安、更幸福一些?習近平總書記在軍門社區視察時作出的重要指示,是福州城市治理的前進方向。踐行“三個如何”,各類數字基因與福州城市建設管理深度融合,讓城市“大腦”更加聰明、管理更加精細、辦事更加便捷。
數字政務服務 讓辦事更方便
“過去花兩三個小時才能完成審批,這次只用了不到10分鐘,還免去了許多基本信息的重復填寫,方便多了!”這是福建成景運輸有限公司經辦陳浩辦理“運輸企業運輸建筑垃圾備案”事項后的感受。
提速來自今年4月福州在全省首推的行政審批“秒批”服務,標志著福州“互聯網+政務服務”再上新臺階。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工作期間,大力推行投資項目審批“一棟樓辦公”。20多年來,福州傳承弘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的優良作風,借助數字力量,實現政務服務效率的不斷提升。市行政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說,如今“網上報,機器批”的智能審批模式,代表了目前政務服務智能化的最高水平。
3秒!這是我市55個審批服務事項的辦結速度。經辦人員只要在網上提交材料,后臺由機器審批,全程受理零窗口、審查零人工、領證零上門。
除了智能化改造,“秒批”服務還攻克了數據共享難點。智能審批模式下,系統可以自動獲取、復用相關信息,減少了申請人信息填報的數量。
暢通智慧審批快速通道的同時,數字也在打通辦事服務“最后一公里”。
登錄省政務服務網,提交并完善相關材料,生成電子證照……近日,福建中維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經辦點點鼠標,零上門、零成本就辦好了集體合同審查事項,像“網購”一樣方便。
近年來,我市加快政府信息系統互聯互通,服務事項“應上盡上,全程網辦”。省網上辦事大廳、“e福州”APP、“福州窗”官方微信等平臺集聚而成的“數字矩陣”,增強了“互聯網+政務服務”的能力輸出。截至目前,我市“最多跑一趟”事項占全部事項的97.8%,其中超七成事項可以“一趟不用跑”。
當越來越多企業和市民享受到辦事便利,足不出戶線上辦、隨時隨地掌上辦、在家門口就近辦成為新常態,福州的數字政府服務能力也受到了肯定。2019年數字政府服務能力城市排名中,我市位列優秀梯隊首位,網上服務能力指數在全國32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9。
創新社會治理 讓渠道更暢通
數字,提升的不僅是群眾的辦事體驗,日常生活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也在增強。
“楊橋東路107號店面正上方4樓墻體發生垮塌,存在安全隱患,希望部門及時處理。”一名市民向福州市12345便民(惠企)服務平臺反映墻體垮塌問題后,鼓樓區南街街道與社區立即行動,一邊拉起警戒線,一邊通知業主整改。
當天反映、當天回應,這是12345平臺帶來的高效。
2000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高瞻遠矚地作出建設數字福建的戰略決策。次年,福州市鼓樓區成為數字福建重點項目建設示范區。2003年1月,12345平臺在鼓樓正式開通。“12345,有事找政府”,成為福州市民熟知的一句話。這串數字不僅是電話號碼,而且融合了網站、短信、傳真等渠道,打造出一個政民互動的新平臺。
2006年,隨著平臺影響力的日益擴大,12345平臺升級為福州市級熱線服務平臺。2012年,“福州經驗”被復制推廣至全省。
如今,一年365天、全天24小時,群眾有任何操心事、煩心事,都可以通過微信、APP、網端等9種方式反映。這些訴求可以智能受理、即時問答,自動批轉給對應責任部門。
過去一年,平臺共受理來自市民、企業的訴求104.56萬件,訴求件回復率為100%,群眾滿意率為99.7%。福州12345平臺在2020年全國政務熱線運行評比中,榮獲“全國十佳熱線獎”,在全國副省級城市和省會城市中排名第一。
與此同時,在福州的各縣(市)區,一個個掌上社區服務平臺加速構建,社會治理日趨高效化、精準化、主動化。
鼓樓區于去年上線“鼓樓社區幸福通”微信公眾號,開啟居民與社區互動的數字化新模式。
散步時看到路邊的電箱門不見了,洪山鎮居民林兆翎打開手機拍照,將情況發送給“鼓樓社區幸福通”。不久,回復和照片傳來:“您反映的問題已處置完畢,感謝您對鼓樓區工作的關心與支持。”
鼓樓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對于居民反映的各類身邊問題,“幸福通”可直接連接“鼓樓智腦”,立即啟動“一線處置”機制,“一線呼叫”全區各級各部門,定時、定點報到并采取措施。
“幸福通”還將事項告知、辦事預約、心愿墻等社區服務“搬”到掌上,打造了集便民服務、社區宣傳、互動交流等功能于一體的一站式掌上服務平臺。
在林兆翎看來,“幸福通”和居民成了“線上好友”,信息溝通更順暢,社區治理的參與感也更強了。
智慧城市建設 讓管理更精細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手段向城市管理全過程、多領域延伸,福州的城市“大腦”不斷擴容,連續四年獲評“中國領軍智慧城市獎”。
福州數字城管系統,經過7年耕耘,形成了“包羅萬象”的大城管格局。打開系統,你能看到一張覆蓋全市公用設施、市容環境、園林綠化等城市管理項目的“電子地圖”。115類“部件”和79類事件,對接全市470多個處置責任單位的平臺。
這意味著,“電子地圖”上的每一“部件”都能準確定位責任主體,每一事件都能全程跟蹤。“城市管理的大小‘病癥’,只要上報給這位‘城市管家’,它就能在第一時間將問題批轉給責任單位,并督促解決,大大提升城市管理效能。”“智慧福州”管理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各類數字應用在城市內澇、環境保護、交通出行等領域也大顯神通,讓福州在變大變美的同時,城市治理的步子越走越細。
在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各水系要素情況一覽無余。通過物聯網監測、大數據分析、云平臺計算等多種手段,工作人員可對上千個庫、湖、池、河、閘、站進行在線監測、實時分析和遠程調控,實現福州城區水系全生命周期的管控。項目實施以來,城區排水防澇應急處置效率提高了50%,庫湖河調蓄效益提高了30%以上,城區內澇得到緩解。
在福州市生態云平臺,匯聚了跨部門市級生態環境數據,建立“測、管、罰、服”聯動的環境網格化監管體系。各類在線監控構建空天地一體化“云視覺”,統籌分析、預警預報中發揮著“云智慧”,一線執法人員還裝上了“云手腳”。云端監管、指尖執法守護榕城碧水藍天,讓群眾對美好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在交通大數據平臺,4355輛公交車和6345輛出租車浮動車GPS、600個電子警察編織成了一張智慧大網。工作人員只要點開屏幕,就能精確掌握道路擁堵成因和突發事件情況,點對點快速處置堵點,實現交通數字化管理。
……
數字驅動,“繡”出有福之州治理現代化。眼下,更加科學、精細、智能的城市治理體系,正在釋放更大的數字效能,更好地服務城市品質提升、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責任編輯:趙睿
- 央媒聚焦數字福建建設取得突出成效2020-10-14
- 省委和省政府召開數字福建20周年座談會 王欽敏于偉國講話2020-10-14
- 第三屆中國糧食交易大會將于10月19日至21日在福州召開2020-10-13
- 中國電科福州基地揭牌2020-10-13
- 福州倉山區司法局積極普法 推進法治文化建設2020-10-13
- 現實版“外科風云”在福州上演 直播展示近百臺外科手術2020-10-13
- 乘客轉了兩趟車1.2萬元不見了 福州公交及時幫他找回2020-10-13
- 聚焦創新發展 暢想精彩未來 與會嘉賓分享數字福建建設成果與經驗2020-10-13
- 閩劇戲迷今明可欣賞四場惠民演出2020-10-13
- 福州鼓樓區:回答“三個如何”奏響法治強音2020-10-13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大咖談數字峰會 | 周天然:加快推進人工智能2020-10-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