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wǎng)>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57位在臺抗日志士英名刻上紀念墻

    昨日上午,又有128位抗日志士的英名鐫刻在福州抗日志士紀念墻上,其中57位福州人是抗戰(zhàn)時期在臺灣堅持戰(zhàn)斗的抗日英雄。本報記者多方采訪,揭開塵封的歷史,深入了解這些英雄感天動地的抗日故事。 記者 楊勇 攝

    海峽網(wǎng)9月2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劉琳/文 楊勇/攝)陳發(fā)梨、郭尚清、何云登、方幼祥等57位抗戰(zhàn)時在臺英勇抗敵的福州籍工商人士的英名,昨天上午鐫刻在福州抗日志士紀念墻上。參加每年一度抗戰(zhàn)勝利日福州紀念英雄活動的抗日老兵和老兵后人,向這些回到家鄉(xiāng)的英雄獻上黃色的菊花。

    昨天的紀念抗日英雄活動由本報、三山人文紀念園及福州市國家安全局、福建省長江支隊革命史研究會、福建省新四軍研究會、福建省閩浙贛革命史研究會、福建省閩粵贛革命史研究會、福建省山東南下干部革命史研究會、福建省黃埔軍校同學會等共同舉辦。

    首次揭開福州鄉(xiāng)親

    在臺抗日歷史

    此次活動首次揭開了福州鄉(xiāng)親在臺抗日的歷史。

    1894年甲午海戰(zhàn)失敗,次年清政府被迫簽訂喪權(quán)辱國的《馬關(guān)條約》,日本強占臺灣。

    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在臺灣經(jīng)商的福州鄉(xiāng)親不懼生死,奮起抗日,主要從事的抗日活動有:協(xié)助祖國政府,組織在臺的福建人撤回家鄉(xiāng),以免被日軍抓壯丁;創(chuàng)立抗日組織,并通過創(chuàng)設互助救濟會等集合力量,準備配合起義、光復臺灣;籌資并通過地下渠道寄回祖國抗日前線,支援打擊侵略者;假借開發(fā)海南島名義集資,捐獻給祖國政府;聯(lián)絡臺灣山地同胞,調(diào)查臺灣重要戰(zhàn)略物資等,提供給祖國抗日軍隊;策動在臺灣的福州籍青壯年,回到祖國參加抗日軍隊;了解祖國抗日軍隊情報需求,為抗日收集情報……

    在臺福州鄉(xiāng)親的抗日活動,被日本軍警發(fā)現(xiàn)。抗日鄉(xiāng)親被捕后,日軍酷刑逼供,逼他們交出組織名單,但抗日鄉(xiāng)親抱定必死之心,沒有一人叛變,他們有的被日軍放出的狼犬活活咬死,有的被日軍毒打致死,有的被沉海滅跡。但是,福州鄉(xiāng)親前仆后繼,與日寇斗爭至臺灣光復。

    在臺抗日鄉(xiāng)親英名

    首次刻上紀念墻

    海峽兩岸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找到抗戰(zhàn)時在臺流血犧牲的陳發(fā)梨、盛雪俤、郭尚清、何云登、錢潭潭、葉朝銓、鄭壽豪、方幼祥、陳天明、方傳超、鄒惡妹等57位福州鄉(xiāng)親,他們多為在臺灣有影響力的企業(yè)家,有名震寶島的魚丸大王、銅器大王、鞋模大王、服裝大王等,其中不少壯烈犧牲。

    據(jù)悉,這是在臺抗日鄉(xiāng)親英名首次刻上紀念墻,福州也是大陸首個大規(guī)模紀念抗戰(zhàn)時在臺抗敵的志士的城市。

    57位在臺抗日志士英名刻上紀念墻

    抗日老兵代表林章騏致辭。

    五位九旬抗日老兵

    參加紀念活動

    昨天有五位九旬抗日老兵舉著國旗,來到紀念墻廣場參加紀念活動。

    他們中年紀最大的是姜元珍老人,今年96歲,曾任福州十二中黨支部書記,自福州市教育局離休。抗戰(zhàn)爆發(fā)后,她的父親參加八路軍,參與開辟了山東抗日根據(jù)地,后在反掃蕩戰(zhàn)斗中犧牲。姜元珍在父親犧牲后,帶著兩個弟弟參加了八路軍,投身對日作戰(zhàn)。1949年,姜元珍與同在抗戰(zhàn)烽火中投軍的丈夫于春荃一起,隨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兵團南下福州。

    昨天的活動結(jié)束后,姜元珍來到紀念墻刻著丈夫名字的地方,將貼在胸前的國旗輕輕揭下,貼在丈夫的名字上面。她說:“丈夫生前覺得天下最美的就是五星紅旗,因為他為五星紅旗的飄揚奉獻了一生。”

    海軍抗戰(zhàn)老兵林章騏,家中滿門忠烈。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他家十幾人在抗日前線與敵作戰(zhàn)。1943年,上初中的他投筆從戎。昨天,他說出了許多抗日老兵的心里話:“我的家族一直以參加抗戰(zhàn)打鬼子為榮,我也以自己成為抗日戰(zhàn)士為人生最大的榮耀。一個人,能夠為祖國走上前線打擊侵略者是幸福的,即使犧牲了生命也是值得的。”他的另一番話也獲得了熱烈掌聲:“偉大的抗戰(zhàn)精神告訴我們:靠著這種精神,我們打敗了日本侵略者;靠著這種精神,我們今天依然能打敗那些妄圖阻擊、破壞中華民族復興的外國勢力。”

    最遠的參加者

    來自山東淄博

    昨天,有400多位抗日老兵的后人從福州、武夷山、廈門莆田及省外趕來參加活動,最遠的參加者是來自山東淄博的張明。張明在淄博市高青縣工商區(qū)工作,父親張振業(yè)1949年隨十兵團進軍福建,參加了解放福建的戰(zhàn)役,1983年離休后回到山東老家。

    聽說今年父親的名字刻上了福州抗日志士紀念墻,張明特地從山東趕來參加活動。他直贊福州以抗日志士紀念墻及大型紀念活動的方式傳承抗戰(zhàn)精神的做法,說此次來閩是上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生動一課,他也為父親感到幸福,因為他戰(zhàn)斗和工作過的福州沒有忘記他。

    抗日老兵后人

    講述父輩故事

    活動現(xiàn)場,抗日老兵后人用詩、歌與舞蹈講述了父輩的紅色故事。

    來自福建省閩粵贛邊區(qū)革命史研究會的抗日老兵后代,用詩朗誦《謳歌那面不倒的紅旗》,講述了閩粵贛邊區(qū)革命斗爭史;來自福建新四軍研究會的抗日老兵后人,用合唱《英雄贊歌》,彰顯新四軍的“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來自福建閩浙贛邊區(qū)革命史研究會的林梅,父親林白、母親舒城和姑姑林瓊都是抗日老兵,她以詩朗誦《高高飄揚的紅旗》,講述了閩浙贛邊區(qū)紅色烽火歲月;來自山東南下干部革命史研究會的抗日老兵第二代,用舞蹈《中國脊梁》,展現(xiàn)了山東抗日根據(jù)地風采;來自福建長江支隊革命史研究會的八路軍的后代們,用歌曲聯(lián)唱和《愛我中華》,讓人感受太行英雄兒女的赤誠報國之心。

    最令人激情澎湃的,是全體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國》,歌唱時人們用力揮舞著手中的國旗,唱罷則微笑著放飛紅色的氣球,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

    自2015至2018年,福州抗日志士紀念墻共鐫刻8000多位國共兩黨抗日老兵的英名,今年又有128位抗日志士的英名刻上紀念墻。

    責任編輯:黃仙妹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放心消費在福建”行動賦能福州商業(yè)街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guān)注海峽網(wǎng)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nèi)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wǎng)(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quán)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quán),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quán)說明| 海峽網(wǎng)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wǎng)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梅河口市| 吐鲁番市| 双流县| 十堰市| 阿城市| 宕昌县| 临沂市| 贺兰县| 岳阳县| 渭源县| 焦作市| 阜南县| 襄樊市| 铜陵市| 顺昌县| 怀安县| 栾城县| 宣化县| 荃湾区| 荔浦县| 阳泉市| 呈贡县| 贵南县| 安丘市| 龙井市| 连州市| 营口市| 新泰市| 闸北区| 桐梓县| 镇雄县| 濮阳县| 绍兴县| 博野县| 胶州市| 齐齐哈尔市| 方城县| 定结县| 明星| 竹北市| 宜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