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原標題:連江精心打造“三街一坊”歷史文化街區

    連江精心打造“三街一坊”歷史文化街區

    魁龍坊內第一座完成整體修繕的歷史建筑陳家大厝。

    海峽網4月17日訊 (福州日報記者 林洪相 蔣雅琛/文 黃立新/攝)四月的連江,山青水美。在縣城中心,一片原本破舊不堪的區域,正伴隨著暖春的腳步,逐漸煥發新的活力。

    上周,陳木霖、阮章魁、林知利三位古建專家準時赴約,來到連江縣魁龍坊特色歷史文化風貌區,上午走現場,檢查保護古建筑修繕是否得當;下午會同各工作部門,指導接下來的修繕重點要點。專家指導下,難題不再難:中山路1號門頭房排水問題得到解決,中山路25號東側夯土墻承重的問題也有了破解之法……

    魁龍坊特色歷史文化風貌區,是連江縣溫麻特色歷史文化街區的一期項目,于去年10月啟動建設。“連江對這項工作十分重視,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嚴格管控,精心修繕,全方位系統性推動這片老城的保護與復興。”陳木霖這樣評價。

    建設保護開發并重

    多年改革發展,連江縣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保障和改善民生,成為新一屆縣委、縣政府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連江縣溫麻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應運而生、順時而建。

    街區所在的老城區,面積約2平方公里,于1年前啟動改造,旨在改善當地居住生活條件、改變城市落后面貌,同時對老城區內遺存的眾多明清歷史建筑進行保護。

    去年5月,連江聘請知名專家為顧問,委托專業設計團隊,開展保護與復興系列規劃編制,確定推行精細化管控和建設模式,將老城改造納入長效機制,兼顧經濟增長、生態文明建設、民生建設與歷史文化保護傳承,新城老城聯動發展的綜合思路。

    “這一思路,經過充分調研討論并聽取大量意見后形成。”連江縣副縣長陳欽感慨地說,在此過程中,連江廣大領導干部思想觀念上也有了較大轉變,不再認為舊屋區改造只是單純“拆舊建新”,而是要兼顧經濟、文化、社會效益,傳統街區保護和經濟建設并重。

    規劃的溫麻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分為“三街一坊”,即上林街、天王前街、王步街、魁龍坊,總面積276畝,將建成老城區內文化特色最集中,重新煥發商業、生活氣息的中心區域。

    一厝一品皆有不同

    耗時3個月、投入數百萬元的陳家大厝,是魁龍坊內第一座完成整體修繕的歷史建筑。大厝建于清中晚期,占地1150平方米,相當于2.7個標準籃球場大小,建筑面積1489平方米。

    步入門頭房,穿過前廳,走進二進、三進……滿目皆是歷史的留痕:宅院大門鋪釘紅色斗底磚,彰顯古人應對火災的智慧;大廳軒廊兩側采用板門隱蔽居住的梢間,是連江古民居“明三暗五”的典型做法;斗拱之上的坐梁獅名曰“萬年吉慶”,成為宅院建造的神來之筆……連江縣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魏步云介紹,“陳家大厝對于研究清末民初社會形態、民居建造技術、生活貿易、文化教育、民俗藝術等具有重要的價值。”

    魁龍坊是“三街一坊”的核心區,坊內留存明、清、民國時期歷史建筑共23座(含兩座遷建古建筑)。林知利介紹,連江溫麻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內的古建筑,整體延續了閩東古建筑派系傳統穿斗式結構的做法,形制上更顯高大,這種建筑體系大體量的存在,形成連江城關的一大特色,“這是福州其他地區所沒有的,極具保護價值”。

    疏影小樓、四門簪樓、秋江吟院......一厝一品,皆有不同。這些古建筑修繕完成后,魁龍坊有望再現明朝至民國初年古連江城市肌理,繪就溫麻版“清明上河圖”。

    用心用情攻堅克難

    正在修繕的中山路25號又名“游家大院”,是明代顯宦游璉的府邸。記者在現場看到,經歷數百年的風雨,偌大的宅邸早已衰落破敗,僅剩一面傾斜的墻體和幾根賴以支撐房屋結構的梁柱。

    修繕這樣一棟古建筑,難!修繕20余棟這樣的古建筑,難上加難!

    連江的做法,通常以建筑保留現狀為原點,對后期改建的部分進行甄別、拆除,分析古建筑院落格局、結構制式、建筑用材、制作工藝,并按照相應年代古建筑營造法式和地方營造技法進行修繕。“每棟古建筑的建造技法不盡相同,必須一座一議,這也是古建筑最有魅力的地方。”魏步云說。

    道理聽起來簡單,背后卻是一道接著一道解不完的難題。為此,修繕團隊走南闖北,想盡各種辦法——用材用料不足,就提前堆料、訂制、發酵,將施工中拆除下來的舊石料、瓦片、木料、磚等,全部收集、清洗、歸類,重新用于修繕使用;專業技術人員不足,就聘請古建專家為技術顧問,外聘技術人員,指導解決技術疑難點。

    除此之外,連江還為街區建立制度保障:成立領導小組,縣委書記周應忠任組長,縣長鄭立敏任第一副組長,副縣長陳欽任副組長并負責街區建設全面工作;抽調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住建局、鄉鎮政府等精干力量,統籌協作;聘請國內、省內專家為政府顧問,指導保護規劃和傳統街區景觀規劃等空間布局;建立議事機制,每周日召開技術例會,不定期召集現場協調會議……

    “他們是在用心做這件事。”阮章魁表示,連江縣復興歷史文化街區不僅有態度,而且有制度。“工作過程中,難題會一個個冒出來,但是有了各項制度,都能及時迅速地解決,讓我也很有干勁。”

    “參與進來的干部,都認為這件事很有意義,為此格外用心。”陳欽說。

    目前,連江縣溫麻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建設項目,已完成中山路13號陳家大厝整體建筑修繕和中山路6棟古建筑門頭房部分的修繕工程。與此同時,工人們正結合古建筑修繕方案和街區設計初步方案,拆除街區保護院落內不協調的建筑。根據計劃安排,魁龍坊特色歷史文化風貌區內化龍街和天王前街(北段)將于明年春節期間對外開放。

    建筑只是載體,老城要走向未來,關鍵還在于活化使用。連江縣已委托專業機構,對整個街區進行運營策劃,嚴格把關入駐業態,協調推進招商工作,同時成立溫麻文化研究會,進一步研究挖掘連江溫麻文化內涵……

    “溫麻特色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建設,既能進一步改善老城區居民居住條件,提升城市宜居品質,又能充分展示連江古城歷史文化,讓廣大海內外鄉親記住鄉愁,不斷提升連江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連江縣委書記周應忠說。

    責任編輯:黃仙妹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冠軍出爐!2025年福建省第二屆"王文教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江县| 炎陵县| 乾安县| 册亨县| 宁乡县| 宜阳县| 大竹县| 淮阳县| 海城市| 禹州市| 安福县| 天祝| 茂名市| 吉木乃县| 阳新县| 郧西县| 松潘县| 虎林市| 繁昌县| 麦盖提县| 灯塔市| 民县| 新沂市| 通许县| 遵化市| 安西县| 鹿邑县| 凯里市| 资源县| 柏乡县| 观塘区| 新闻| 特克斯县| 贵定县| 潼南县| 肇东市| 张家界市| 武宁县| 封丘县| 江都市| 余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