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周末的福州文廟,已然成為“儒家拳”的一個武術傳承基地。三十多名青少年身著紅武服向記者款款走來,他們時而“前空滾翻”,時而“狗越”,動作簡練,力道卻不容小覷。

    以“儒家拳”第五代唯一嫡傳弟子、掌門人、代表性傳承人潘立騰為代表的福州市傳統武術協會近日加入福州晚報“福小子”青訓平臺,想習武強身健體的孩子們速來報名體驗吧。

    潘師傅正在教學員打拳

    潘師傅正在教學員打拳

    “儒家拳”被列為省市兩級“非遺”

    “儒家拳”屬于南拳,它的歷史據《福建武術拳械錄》記載,相傳始于明末的福建。閩越古都有4位儒士結伴進京趕考,因朝廷昏庸,科考未果,故遍訪名山古寺習文演武,習得源于唐代梨山老母8個女徒弟所傳的內家拳,即儒、魚、牛、狗、猴、鶴、雞七種拳法中的儒、魚、雞、狗四種拳法,集上、中、下盤為一體,寓意著“天地人和”。并用老子的“無為而治觀”“有無觀”“運動變化觀”“動靜觀”“虛實觀”等哲學思想貫穿于武學拳路中,形成獨特的儒士之拳——儒家拳。

    1982年,福建省武術協會成立了武術挖掘領導小組,對儒家拳進行整理,并于1989出了錄像制品,于2011出版的《福建省武術拳械錄》上對“儒家拳”進行了記錄。

    “儒家拳”第五代傳人潘立騰成立了福州市傳統武術協會,在福州文廟設“儒家拳”傳習基地。2015年,“儒家拳”被列為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17年1月又被福建省政府公布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由此進入了蓬勃發展的階段。

    責任編輯:莊婷婷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绿春县| 泰州市| 墨竹工卡县| 蒙山县| 汶上县| 壤塘县| 大关县| 宜兰市| 简阳市| 鹿泉市| 遂川县| 平果县| 襄城县| 离岛区| 常宁市| 和顺县| 青浦区| 太康县| 鸡东县| 天全县| 雅安市| 三原县| 张家港市| 米易县| 广汉市| 汝阳县| 富阳市| 丹江口市| 宁津县| 沙坪坝区| 巴楚县| 紫云| 城固县| 富源县| 绥德县| 应用必备| 松滋市| 山阳县| 沧州市| 松江区| 鄂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