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用MR混合現實做手術
患者的立體影像立即“懸浮”在空中
海峽網7月11日訊(海都記者 陳燕燕/文 毛朝青/圖) 真人全息影像讓人驚艷,如今,這種技術更進一步,不僅僅用于娛樂,還在醫學領域發揮奇效。昨日,在福建協和醫院,胸外二科主任康明強帶領團隊,戴著特制的頭盔做手術,如同有了透視眼,做手術如看“透明人”。
這是福建首次運用混合現實技術(MR)進行手術,更精準、更高效、更安全,有望成為外科醫生的利器,手術時間縮短1/3,病人也能更快康復。昨日,記者獨家走進該院手術室,和醫生一起體驗“透視”手術。
“懸浮”影像可放大、旋轉、移動
昨日,一名49歲的女性患者被推入手術室。康明強說,患者的左上肺長了小結節,僅0.8厘米,又很隱匿,以往,醫生只能依賴CT、磁共振等檢查結果,在大腦中“想象”還原。術中,完全依賴主刀醫生的經驗、應變能力,有一定風險。
和以往不同,這次,醫生們戴上了一副黑色頭盔,患者的立體影像立即“懸浮”在空中,血管、臟器等看得一清二楚。醫生拿著平板電腦,可以讓影像放大數十倍、旋轉360度、左右上下移動,還可“刪掉”血管、神經或皮膚,更清楚地看到自己想看的部位,再將虛擬的3D數字模型,與病灶重疊在一起,病灶成了立體的。這樣,醫生仿佛有了透視眼,可以精確定位,可以看到哪怕很小的結節、旁邊血管的位置。
據介紹,醫生將患者的影像資料輸入系統,制成3D模型,再戴上頭盔,就可將3D模型從電腦屏幕中“拖拽”出來,患者病灶細節很清晰,“該切到哪、切多少,醫生心中有數”。手術只用了2小時,幾乎沒出血,精準、徹底地切除了病灶,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肺功能。
中國團隊12年研發 手術時間縮短1/3
“手術時間可縮短1/3。”此次,醫生手術用的是世界首套MR醫學全息三維系統,是純國產,由國內一家公司歷時12年研發,價值200多萬元。
目前,MR已在廣州、上海、重慶等大型醫院的骨科、甲乳、神經、泌尿外科等領域應用。全球頂級醫學院校也計劃引進。
專家介紹,近年,3D打印技術很流行,但只能打印出一個呆板的實體模型,不能放大、縮小,一般只有骨骼,看不清血管、神經等其他組織。MR技術解決了這些問題,沒有耗材成本,制作時間更快,還能與患者的解剖部位進行對應,是以往任何一種影像技術都做不到的。
有了MR,醫生可以和患者、家屬溝通,讓患者看到自己的病變部位,再聽醫生講解,做到心中有數;學生上解剖課,不再受標本、場地等限制;查房時,可多人同步觀看相同的數字場景,直觀易懂,年輕醫生更容易理解手術。
但目前MR只能展示一個靜態的全息影像,無法做到動態三維成像。不久,能用于手術導航的新一代MR產品將問世。屆時,醫生的每一個手術動作,都能在全息影像中實時顯示,比如打進一個釘子、切掉一塊組織等。
□新名詞
MR全稱Mixed Reality,是一種混合現實技術,是VR和AR的結合。MR將虛擬物體置于真實世界中,并讓用戶與這些虛擬物體進行互動。
責任編輯:陳錦娜
- 我的前半生唐晶得了什么病要做手術?唐晶為什么會得胃癌2017-07-21
- 7天大嬰兒無法排便做手術 醫生:像在豆腐上動刀2016-12-13
- 湯普森女友科勒自嘲是斑點狗 除了減肥還做手術除雀斑 2016-12-07
- 150公斤小伙做手術 醫院請8名壯漢幫他翻身2016-11-24
- 武漢女醫生告別丈夫和兒子援非 打手電做手術2016-11-01
- 女子戴頭盔遮臉買柚子 真鈔換假鈔被攤主發現2016-10-13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今年“雙十一”期間福州快件將超2000萬件2017-11-12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AI畫筆勾勒戲曲新美學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