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海峽兩岸大學生創業就業實訓平臺建設研討會昨日舉行。
福州新聞網6月15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劉琳 翁宇民/文 楊勇/攝) 以“更好服務于臺灣大學生來閩發展”為主題的首屆海峽兩岸大學生創業就業實訓平臺建設研討會,昨天上午在福州融僑皇冠假日酒店舉行。
這是兩岸第一個以臺灣大學生來大陸發展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由福建省文化經濟交流中心、福州晚報、臺灣大碩青年關懷基金會等單位主辦,福建融僑集團協辦。
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福建省文化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陳樺出席研討會并講話。福建省委組織部、福建省教育廳、福建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中國海峽人才市場、福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平潭綜合實驗區等單位的相關部門領導和福建融僑集團董事林開杰先生,與兩岸專家學者和青年企業人一起,為更好服務于臺灣大學生創業、就業、實訓獻計獻策。
施純純
王遠義
雙向交流溝通 共筑人才平臺
首屆海峽兩岸大學生創業就業實訓平臺建設研討會的參加者,不僅有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大學、臺灣政治大學、臺灣交通大學、臺灣聯合大學的學者,還有來自臺灣名校的博士后研究員,以及來自臺灣企業界的青年才俊、在閩創業成功的臺灣青年人才和福州文創產業園代表。
各方人士共聚一堂,提供了不同的觀察角度、專業視野,集思廣益,集中探討了五大問題:臺灣大學畢業生想來福建發展,有哪些新增長的服務要求?臺灣人才特別是臺灣大學生來福建就業創業還需要提供哪些政策幫助?臺灣大學生來閩發展需要提供哪些具體的幫助?如何建立一個臺灣大學生能便捷了解福建就業需求、創業商機、優惠政策和福建高校、醫院、企業也能便捷了解臺灣有意到大陸就業人才信息的常態化的雙向互通平臺?如何打造一個能快速征集臺灣青年對來福建就業創業的意見、建議和需要得到幫助的意見庫?
聽取了各方的意見建議之后,陳樺表示,下一步將聯合有關部門共同研究,推進相關政策落到實處。不僅要提高臺灣青年對來閩工作扶持政策的知曉率,解決臺灣學生的各種顧慮,還要提供精細化服務,特別是探討推進臺灣大學生來閩以實訓帶動就業、以就業帶動創業。
楊竣宇
朱駿
傳達政策利好 真情助力青年
近些年來,福建省出臺了不少優惠政策,歡迎臺灣博士生、碩士生和本科生來閩創業、就業和實訓。福建省文化經濟交流中心常務理事、閩臺交流中心主任林衛國說,據初步統計,截至目前,來閩就業創業的臺灣青年有9000多人,集中在各地的臺灣青年創業基地和臺資企業。這些青創基地引進的臺灣青年團隊有200多個,臺灣創業人員超過1000人,帶動臺灣青年就業1000多人。
研討會上,福建省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施偉平、福建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黃海、福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人事人才中心主任林栩和平潭綜合實驗區兩岸青創園主任林耀光詳細介紹了福建省、福州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出臺的歡迎臺灣大學生來閩發展的政策。
與會專家學者還就如何向臺灣大學生宣傳、解讀福建出臺的各項政策,如何讓這些政策落到實處提了許多極有價值的建議。
陳樺對專家學者的發言給予了高度評價,她說:“此次研討會的中心議題之一,就是如何讓福建省各級政府出臺的吸引臺灣專才及臺灣大學生來閩發展的諸多政策,轉化為對臺灣大學生實實在在的幫助,將惠臺政策的紅利落到實處。而今天兩岸學者會聚于此探討這個問題,體現了對兩岸青年的關愛。”
記者注意到,代表主辦方致辭的林衛國說的一番話十分懇切、令人感動:“今天我們相聚在被稱為福建母親河的閩江之濱,一起為閩臺兩地年輕人的美好明天獻計獻策,共同圍繞著建設兩岸大學生創業就業實訓平臺、圍繞著更好服務于兩岸大學生來閩發展的主題,各抒己見,群策群力,因為我們都希望經過十余載寒窗苦讀的兩岸學子都能有一份好事業,都能獲得事業的成功,這不僅僅是兩岸學子的幸事、兩岸學子家庭的幸事,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幸事,因為青年是民族的希望,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未來。”
責任編輯:李牧晨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今年“雙十一”期間福州快件將超2000萬件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