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建新聞
    分享

    編者按:27日出版的今年第30期新華通訊社《瞭望》新聞周刊刊登特稿《福建GDP首超臺灣之后》。文章說,黨的十八大以來,福建經濟發展快馬加鞭,GDP連續跨越三個萬億級臺階,2019年經濟總量更是突破4萬億元人民幣,首次超越臺灣。福建經濟總量趕超臺灣,將給兩岸融合發展帶來新的契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的八閩大地,將為臺胞提供更大的發展舞臺、更多的實惠便利、更好的心靈契合。本報今日予以轉載。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康淼 邰曉安 李慧穎 許雪毅 

    ◎福建經濟總量首次超越臺灣,將為兩岸融合發展帶來更堅實的產業基礎、更蓬勃的發展勢頭和更高質量的發展機遇

    ◎作為近八成臺胞的祖籍地,福建已成為廣大臺胞特別是臺灣青年創業、就業和生活的“福地”

    ◎福建人均GDP與臺灣仍有差距,亟需在科技創新、產業結構、居民收入等方面補齊短板

    1∶40,這是改革開放之初,福建與臺灣GDP的差距。到2012年,福建經濟總量已成長至接近臺灣的三分之二。黨的十八大以來,福建經濟發展快馬加鞭,GDP連續跨越三個萬億級臺階,2014年至2019年經濟增速達年均8.5%,位居東部地區前列,2019年經濟總量更是突破4萬億元人民幣,首次超越臺灣。

    福建與臺灣隔海相望,一水相連,地緣相近,血緣相親。當前,福建省正致力于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經濟總量趕超臺灣,將給兩岸融合發展帶來新的契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的八閩大地,將為臺胞提供更大的發展舞臺、更多的實惠便利、更好的心靈契合。

    首超具有里程碑意義

    根據閩臺兩地統計年鑒等權威資料,2019年福建省GDP折算為6145.5億美元,臺灣GDP同口徑折算為6112.6億美元,這意味著福建經濟總量已相當于臺灣的100.5%,福建在經濟總量上首次超過臺灣。

    港口是觀察沿海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風向標,也是閩臺經濟發展對比的一個縮影。亞太港口服務組織(APSN)近日發布的《2019亞太港口發展報告》顯示,廈門港2019年集裝箱吞吐量達1112萬標箱,排名亞太經濟體第11位,再次超過臺灣第一大港口高雄港。

    剛剛過去的6月,盡管遭受疫情影響,廈門港集裝箱吞吐量依然逆勢上揚,首次突破100萬標箱關口,創下單月歷史最好成績,顯示出福建經濟的強大韌性。

    從基礎設施看,福建省鐵路、公路、能源等基礎設施規模已全面超過臺灣。福建省委政研室副主任譚亞川告訴記者,臺灣自2009年以來鐵路營業長度一直保持在1400公里左右。2013年,福建鐵路營業長度是臺灣的1.96倍,此后建設不斷提速,成為大陸首個設區市“市市通高鐵”的省份。到2018年,福建鐵路營業長度已是臺灣的2.48倍。

    從產業角度來看,福建一二產業規模均大幅超越臺灣。2019年,福建的農業增加值是臺灣的3.49倍,工業增加值是臺灣的1.16倍;服務業增加值目前只相當于臺灣的73.4%,但近六年增速達到9.6%,增速超過臺灣的2.4%。

    從1996年來到福建漳平市永福鎮種植臺灣高山茶開始,臺胞謝東慶見證了福建農業對臺灣的快速反超。作為當地第一位臺灣茶農,謝東慶的茶園從最初的300多畝一步步擴大到上千畝面積。茶園還嘗試引種櫻花,年吸引游客數十萬人。

    如今,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已入駐臺企76家,其中高山茶企48家,年產茶1600多噸,實現產值7.2億元,前來創業就業的臺農600多人,成為臺商個體在大陸投資最密集的鄉鎮、中國大陸最大的高山烏龍茶生產基地。

    “臺灣近二十年經濟成長緩慢,而大陸則持續快速發展。”臺商許睿峰說,福建經濟總量超過臺灣是遲早的事,他對此毫不意外。

    “首次實現經濟總量趕超臺灣,對地處對臺前沿的福建來說,具有里程碑意義。”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鵬說,這將為兩岸融合發展帶來更堅實的產業基礎、更蓬勃的發展勢頭和更高質量的發展機遇。

    閩臺融合不斷深入

    經濟總量趕超的背后,是閩臺融合不斷走向深入。作為對臺工作的“排頭兵”和“試驗田”,福建通過貫徹應通盡通、落實惠臺利民措施、促進民間交流等方式,積極先行先試,建設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

    2019年底,6艘臺輪在福州連江黃岐鎮對臺客運碼頭對臺供水站注滿水后,緩緩離港駛向馬祖。這是繼“引晉入金”供水工程開通后,福建又一項對臺供水工程——向馬祖近期供水工程。

    閩臺基礎設施聯通,特別是金門、馬祖同福建沿海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的“小四通”備受關注。福建省相關部門介紹,目前“引晉入金”工程向金門日供水超萬噸,向馬祖近期供水工程可達到每小時500噸供水能力。此外,與金馬電力聯網方案和向金門供氣方案也已明確,廈金、福馬通橋方案基本確定。“福建省一定會全力推進,希望早日能夠通電、通氣、通橋。”福建省委書記于偉國對《瞭望》新聞周刊說。

    福建經濟快速發展、更多惠臺利民措施持續推出,閩臺經貿合作不斷提升。福建省委臺港澳辦介紹,去年福建省新批臺資項目1382個,臺企累計超過1萬家、個體工商戶超過2000家。

    產業園區方面,廈門、泉州獲批以“一區兩園”方式設立海峽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合作試驗區,莆田媽祖健康城獲批設立海峽兩岸生技和醫療健康產業合作區。閩臺精密機械產業園,已有32家臺資企業入駐,年創產值近10億元。聯芯、矽品、福聯、鑫天虹、古雷煉化一體化、臺達綠色建筑等項目加速推進,臺灣奇美、長春、富士康工業互聯網等項目落地。

    金融合作方面,兩岸首家全牌照合資證券公司金圓統一證券獲批設立,臺企資本項目管理便利化試點政策、臺商臺胞金融信用證書頒證工作擴至全省,82家金融機構開通臺灣地區信用報告查詢服務。平潭臺灣農漁產品交易市場開業,首批設立9個閩臺農業融合發展產業園,農業利用臺資的數量和規模保持大陸首位,福建6個國家級臺創園繼續包攬農業農村部和國臺辦綜合評價前6名。

    伴隨經貿合作的不斷深化,閩臺民間交流也在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實里走。

    7月4日,廈門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曾正道到莆田湄洲島參訪進香。這一次,除了拜媽祖,他還特意到島上的“兩岸同愿林”走了一圈。兩年前,曾正道和多位臺胞在湄洲島義務植樹,并將從臺灣帶來的10株牛樟樹種植在同愿林,以此見證兩岸友誼。

    來自臺灣桃園的黃柏欽、姚佳玲夫婦,3年前了解到福建高校面向臺灣招聘人才,毅然前來應聘。工作生活一段時間后,夫妻倆發現閩臺兩地的生活差異遠比想象中小,于是把兩個孩子接到身邊上學,一家四口在福州穩穩扎下了根。

    作為近八成臺胞的祖籍地,福建已成為廣大臺胞特別是臺灣青年創業、就業和生活的“福地”。據統計,2019年臺灣青年來閩實習就業創業新增1萬多人,同比增長近40%;累計吸引臺灣青年超過3.6萬人;累計有400多名臺灣教師在福建省高等院校和中小學執教,500多名臺灣醫師在閩執業,引進50個臺灣建筑師團隊、新增66個閩臺鄉建鄉創合作項目。

    趕超之后再出發

    盡管福建已在經濟總量上趕超臺灣,但臺灣的先發優勢依然明顯。

    從發展階段來看,福建仍處于工業化后期階段,三次產業結構為6.1∶48.6∶45.3,保持“二三一”格局。而臺灣已到后工業化階段,三次產業結構為1.8∶35.8∶62.4,是典型的“三二一”結構。

    從產業發展角度看,福建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具有比較優勢,而臺灣的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占優,尤其在半導體、電子零部件、生物醫藥等產業領域優勢顯著。譚亞川分析說,長期以來,福建的產業結構偏輕偏傳統、規模企業數量少,“只見星星難見月亮”,加上高水平科研機構不足,使得創新投入規模與強度偏低,科技創新能力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人均GDP是生產效率的主要標志。“2019年福建省人均GDP為15530美元,處于中高收入水平。臺灣人均GDP為25889美元,已達高收入水平。雙方仍有1萬多美元的差距。”福建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綜合處處長蔣淞卿說,為此,福建仍要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繼續保持一個較快的增長速度,力爭盡快實現人均GDP超越臺灣。

    近年來,福建正加大力度在科技創新、產業結構、居民收入等方面補齊短板。

    ——加快推進省創新實驗室建設,補齊科技創新短板。

    今年6月,福建能源器件科學與技術創新實驗室正式開工建設。這個由福建省政府、寧德市政府與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建設的實驗室對標國際一流,圍繞當前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關鍵卡脖子技術及未來技術產業發展的前沿制高點,布局“新儲能材料化學體系、新儲能系統設計與工程、新儲能系統應用場景”三大主攻方向和“先進材料與器件、先進方法與裝備、產業建設體系、能源政策智庫”四大支撐方向,構建從前沿技術研究,到產業應用技術研究的全鏈條創新布局和相互支撐的創新體系。

    該實驗室是福建省確定首批建設的四家省創新實驗室之一。福建計劃按照“高起點、高標準”和“成熟一個、建設一個”的原則,到2025年建成若干個省創新實驗室。

    福建省科技廳廳長陳秋立說,福建還將加快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著力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積極營造創新創業創造良好環境,不斷提升科技創新治理能力,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推動制造業高質量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加速成長,補齊產業結構、發展質量短板。

    今年3月,擬投資500億元的萬華化學福建產業園MDI項目正式動工建設。作為福州市今年集中開工的第二批100個重大項目之一,該項目計劃打造世界級的聚氨酯生產基地,將大幅提升福建省石化產業的發展質量。

    電子、石化、機械是福建省三大主導產業。福建正著力建鏈、強鏈、補鏈,提升產業鏈水平,新型顯示、集成電路、半導體照明等實現全產業鏈發展,以上汽寧德基地為龍頭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加快形成,中化泉州乙烯、古雷煉化一體化等石化重大項目加快推進。

    通過實施百億龍頭成長計劃和千億集群培育計劃,福建省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的工業企業已達45家,產值超千億元的產業集群達18個。

    做優存量,追求增量,福建大力推進新興產業發展。福建省工信廳綜合處處長林明光表示,通過實施新興產業倍增工程,新型功能材料、生物醫藥等4個集群已入圍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2019年,福建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達5400億元,增長25%。

    ——加大醫衛、教育、養老、文旅、體育等公共投入,補齊民生事業短板。

    年初,位于泉州市豐澤區的泉州正骨醫院北峰院區開始樁基建設,建成后該醫院可新增1000張床位。隨著一系列醫療衛生、教育等民生項目的建設,泉州市民將享受到更多的優質醫療和教育資源。

    近年來,福建省基本公共服務不斷改善。僅2019年,全省就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200所、新增學位6萬多個;推進醫療資源提質擴容,2家醫院進入復旦版全國醫院百強,69個縣(市、區)公立綜合醫院醫療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鄉醫療救助省級財政補助超過100億元;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基本實現鄉鎮(街道)全覆蓋。

    “我們將立足福建實際情況,以財政政策的精準發力護航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福建省財政廳廳長余軍表示。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福建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泉州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輪候庫開放申請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巴嘎旗| 东丰县| 百色市| 永福县| 池州市| 绥宁县| 成武县| 芜湖县| 锡林郭勒盟| 连云港市| 阿勒泰市| 百色市| 金平| 通辽市| 凌云县| 观塘区| 武安市| 南昌市| 康马县| 鄂托克前旗| 托克托县| 鄂伦春自治旗| 科技| 尼勒克县| 治多县| 和平区| 安庆市| 揭东县| 营口市| 文登市| 冀州市| 达州市| 容城县| 句容市| 湟源县| 松江区| 铜梁县| 山西省| 泾川县| 新巴尔虎左旗| 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