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舉辦。在這場人工智能全球高級別會議上,文化成為重要板塊,吸引眾多國內外專家圍繞AI在藝術、文旅、游戲等領域的應用展開激烈探討。當數字技術深度滲透文化產業,一場關于“科技+文化”的行業變革正在上演。
在政策暖風與技術浪潮的雙重驅動下,當下,我國數字文化產業展現出蓬勃生機與巨大潛能,成為驅動文化繁榮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2024年,以數字文化產業為主體的16類文化新業態營業收入突破6.67萬億元,占GDP比重接近5%,增速高達12.4%。這背后是技術應用與內容創新的深度融合,文化借助數字之翼打破時空藩籬,實現了影響力與價值創造的雙重躍遷。
當TikTok重新定義全球短視頻社交體驗,當《黑神話:悟空》在全球游戲市場掀起“東方神話旋風”,當DeepSeek成為史上最快突破3000萬用戶的APP,中國數字文化企業正踴躍參與國際文化話語體系的重構。在經歷從模式復制到規模擴張,再到價值重構的轉變后,中國數字文化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角色正由參與者逐步轉變為引領者,為世界貢獻了“中國路徑”。
然而,挑戰與隱憂同樣不容忽視。內容創新同質化與數字技術應用表層化成為顯著瓶頸,大量產品僅滿足于技術形式的簡單堆砌。區域發展失衡問題也十分突出,優質資源與創新能力集中扎堆北上廣深杭等經濟發達地區,中西部地區存在明顯短板。此外,前沿技術如先進渲染引擎、數字基礎平臺仍存在短板。面向未來,推動數字文化產業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需要多方協同發力。
在政策支撐層面,深化要素配置,夯實發展根基。加快完善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制定涵蓋技術接口、內容質量、版權保護等關鍵領域的國家標準體系,促進文化要素跨域融通。重點支持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擴展現實(XR)等顛覆性技術在文化創作、保護、傳播中的深度應用開發,提供長期穩定支持。探索建立科學的數據資產確權、交易與收益分配機制,營造創新發展環境。優化區域協同機制,以“東數西算”國家樞紐節點為依托,在西部地區布局數字文化算力中心與備份基地,打造“虛擬創意飛地”實現人才與資源共享。
在企業實踐層面,強化科技攻關,提升創新能力。秉持長期主義,堅持內容為王,深耕具有中華美學精神與時代氣象的優質IP,比如《王者榮耀》游戲中以“長安賽年”為背景重現盛唐繁華,成為中華文化數字活化的生動案例。強化技術自主攻關,尤其要在文化領域專用算法模型、智能創作工具等關鍵核心技術方面加大投入,逐步降低對國外基礎工具和平臺的依賴。創新商業模式,鼓勵科技公司與文化機構建立“逆向技術授權”機制,推動前沿技術向文博、非遺等領域開放賦能。
在消費者體驗層面,培育理性市場,激活消費潛能。大力提升數字文化消費體驗便捷度與普惠性,推廣適老化、無障礙數字文化產品,鼓勵博物館、圖書館開發輕量化云游應用。培育理性健康的數字文化消費習慣,營造尊重原創、樂于付費的良好市場環境。倡導并加快構建健康消費生態,鼓勵平臺設計防沉迷機制,抵制“算法陷阱”。完善用戶共創機制,支持粉絲“二創”生態在版權規則下的有序繁榮,使消費者從被動接受者轉變為文化生產的積極參與者。
(作者系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黨委書記)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點“數”成金,數字經濟加速跑2025-07-31
- 好評中國丨為實體經濟插上“數字翅膀”2025-07-27
- 福建泉州:數字基因刻入世遺之城2025-07-26
- 最新財經新聞 頻道推薦
-
財經聚焦丨7月物價數據透出哪些積極信號?2025-08-1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