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吉林省紀委省監委官網發布消息稱,經吉林省委批準,吉林省紀委監委對吉林銀行原黨委委員、副行長王安華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調查。
經查,王安華經濟上貪婪成性,收受巨額財物,與私營企業主大搞權錢交易,生活上腐化墮落,大搞權色、錢色交易。根據有關規定,經吉林省紀委常委會議研究并報吉林省委批準,王安華被開除黨籍,并由吉林省監委給予其開除公職處分,違紀違法所得被收繳,其涉嫌犯罪問題移送檢察機關。
王安華被查始于半年前,去年12月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他曾長期在工商銀行地方分行系統任職,2007年10月開始任吉林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
目前,吉林銀行正在密集推進新一輪增資擴股計劃,為推動上市夯實基礎。6月中旬,證監會網站公開的《吉林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定向發行說明書》(申報稿)顯示,此次定向發行價格為每股3.5元,擬定向發行股份數量不超過30億股,預計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05億元。
該行透露了明顯的上市意圖,“增資后,吉林銀行發展步伐會更快,經營實力會更強,上市基礎會更實,為吉林銀行加快發展、上市經營、綜合化布局奠定堅實基礎。”
不過,該行今年6月初姍姍來遲交出的年報并不理想。據年報披露,吉林銀行去年凈利潤下滑明顯、不良貸款大幅增加。截至2018年末,該行凈利潤11.57億元,較2017年下降62.1%;投資收益僅為1.24億元,同比下滑96.75%。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9月,該行歸母凈利潤19.47億元,投資收益23.39億元。這意味著,該行去年第四季度凈利潤和投資收益出現了大額虧損。對于上市的時間表以及四季度虧損等問題,時代周報記者向該行發送了采訪提綱,但截稿時未獲回復。
增資擴股謀上市
今年5月底,吉林銀保監局批準了吉林銀行增資擴股方案。在公布的發行說明書中,吉林銀行表示,“截至本定向發行說明書出具之日,公司已征集到部分股東/投資者的認購意向,主要包括吉林省財政廳、遼源市財政局和白山市財政局等12家意向投資者,擬認購股份數量合計為22.50億股。”
吉林銀行稱,增資后,預計吉林銀行國有股權占比進一步提升,國有資本布局進一步優化,國有資本控制力進一步增強,吉林銀行與地方政府聯系將更為緊密。
在股權結構方面,目前吉林銀行無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截至2018年末,該行的前十大股東分別為韓亞銀行(持股16.98%)、長春市融興經濟發展有限公司(11.86%)、吉林亞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9.96%)、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7.08%)、吉林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4.30%)、吉林省金融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4.06%)。
今年1月上旬,吉林銀保監局官網顯示,吉林省國資委下屬企業吉林金控受讓東方資產持有的吉林銀行股份5億股獲得批準,受讓后吉林金控持有該行股份7.87億股,占總股本的11.14%,躍升為第三大股東。
該行多年前就提出上市意向,此次定增也是為上市做準備。“增資擴股通常是上市的前奏,也是一個必要的步驟,可以引進一些戰略投資者,股權結構也可以借此完善。”華南某股份制銀行研究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稱。
該行在2014年年報中表示,創造條件上市是該行發展過程中的客觀需求,力爭利用三年左右時間實現上市目標;在2015年年報中,該行表示已全部處置總額近百億元的遺留問題,提升了資產質量,為加快上市進程掃除了障礙。
從自身發展的角度看,該行此次增資擴股也非常有必要。截至2018年底,該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0.70%、8.87%、8.86%,較上年同期的10.58%、8.67%、8.66%有所提升,但已接近監管最低要求。
去年也是吉林銀行人事變動的一年。2018年3月,該行董事會同意高壯辭去行長職務,聘任陳宇龍為吉林銀行行長;同年12月,王安華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去年四季度大幅虧損
在延期一個多月后,6月初吉林銀行終于發布了2018年年報。
截至2018年末,該行總資產為3618.52億元,比上年末減少7.82%。該行解釋稱,主要由于在宏觀經濟持續下行、監管保持高壓態勢的背景下,公司全力防控業務風險,主動壓降規模去杠桿,使得公司同業資產和證券類投資資產規模下降所致。
去年,該行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87.19億元、11.57億元,較2017年下降3.61%、62.1%。凈利潤下滑主要是由于資產減值損失增加和投資收益下降。2018年吉林銀行投資收益僅為1.24億元,同比下滑96.75%,該行表示主要因報告期內將非保本收入調整至利息收入中單獨核算。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9月,該行歸母凈利潤19.47億元,投資收益23.39億元,歸母凈利潤和投資收益均大幅高于全年所得。也就是說,2018年第四季度,該行的凈利潤和投資收益出現了大額虧損。對于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時代周報記者向該行發送采訪提綱,但截稿時未獲回復。
資產質量方面,該行不良率也出現較大提升,由2017年末的1.72%升至2018年末的2.82%。據記者梳理,2014年-2016年,吉林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07%、1.5%、1.71%,已經連續5年上升。
對于資產質量下降的原因,該行解釋稱:一是宏觀經濟下行影響,企業出現償債能力下降、資金緊張、資金鏈斷裂等情況的概率明顯上升,導致銀行業務授信違約情況顯著增加;二是區域風險疊加行業風險。東北地區是傳統制造業、重工業聚集區,面臨去產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壓力也高于全國其他地區,去產能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金融領域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信貸風險暴露。
吉林銀行信貸資產集中在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造船等行業,受區域性產業結構深度調整影響,授信客戶破產、停產、資金鏈斷裂等風險事件發生的比率上升,借款人信貸違約情況明顯上升。
“我們行在東北地區面臨的情況也差不多,在當地的對公業務客戶基本是大國企、央企,比較依賴單一的企業,這應該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某大型股份制銀行分行副行長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該行還在年報中坦言,未來經營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包括:地方銀行核心競爭力普遍存在短板,資產質量壓力較大,資本不足、人才稀缺、市場有限,經營質效受當地經濟和產業結構影響大。
責任編輯:胡君毓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服務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發展 10家銀行獲表彰2023-07-24
- 多還錢?也不行!多家銀行收緊信用卡溢繳款管理2023-07-19
- 吉林一郵政局牌匾英文拼寫錯誤 回應:廣告社貼錯了,已通知改正2023-07-10
- 最新主管部門 頻道推薦
-
省金融監管局召開半年工作調度會暨“三爭”行2023-08-0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