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費志榮在2017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表示,“十二五”期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快”,產業規模快速壯大,2010-2015年重點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收入年均增長18%。
事實上,“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保持多年的兩位數增長也進入調整階段,但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崛起成為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特別是在服務領域,個性化、多樣化新模式不斷涌現,共享單車、網絡租約車、基因診斷等新業態向生活服務全面滲透,研發外包和工業設計等生產性服務規模迅速增長。
費志榮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工業部分增加值同比增長10.5%,比規模以上工業增速高4.5個百分點;服務業部分收入增長15.1%,也好于服務業整體水平。
另外,今年1-5月,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3.3%,比去年同期增速提高1.8個百分點。費志榮預計,到今年底,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有可能達到10%左右。
在發展效益方面,今年1-5月,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行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15.3%,利潤率由去年同期的7.8%提高到8.1%,其中,新能源發電、醫藥制造、電子測量儀器等行業利潤率分別達32.1%、10.7%和10.1%。
上市公司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上市企業利潤率達9.8%,比非金融類上市公司總體高2.6個百分點。
費志榮表示,根據規劃,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要達到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制造、生物、綠色低碳、數字創意等5個10萬億元級規模的新支柱,并在更廣領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長點,平均每年帶動新增就業100萬人以上。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成效顯著,但是費志榮也表示,當前還面臨不少堵點、痛點和難點,突出表現在制度供給有待優化、創新能力有待提升、要素支撐有待加強、產業布局有待均衡等方面。
“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快速發展、一日千里,但制度建設、監管手段、支持政策還沒有完全跟上;同時,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還處于培育階段,技術進步的基礎仍不牢固,整體科技水平與國際領先水平仍有較大差距。”費志榮認為,目前還存在新興產業領軍人才和專業人才比較短缺,資金投入、知識產權保護不足等問題,另外,東部地區和一些大城市戰略性新興產業較為集中,而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產業發展則相對不足。
“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前期培育過程中,注重創新的政策更多一些,相比之下,產業發展政策還沒有成為重點。”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表示,真正要使戰略性新興產業壯大發展,實現在“十三五”期間成為支柱產業的目標,就需要對產業政策進一步深入研究,更好地協調創新政策與產業政策之間的關系。
薛瀾指出,目前國內高度重視技術創新,但是對于商業模式創新的重視程度明顯不足,這就需要政策進一步引導、加強。
薛瀾也提到了顛覆性創新收益和成本相互協調的問題,“顛覆性創新能夠帶來更多的社會收益,但是,顛覆性創新也需要付出相當大的社會成本,特別是對原來產業的顛覆性影響。”薛瀾認為,過去,顛覆性創新的成本很大程度上被政府和社會承擔下來,未來應該考慮如何將這一成本更合理分擔的問題。
責任編輯:莊婷婷
- 福建省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規模超1800億元2017-07-06
- 服務金磚我先行·愛心奉獻暖人心2017-07-06
- 今年前5個月 福建省對非洲進出口貿易增長搶眼2017-07-06
- 中央深改領導小組會議審議福建等自貿試驗區建設兩年進展情況總結報告2017-07-06
- 1-5月福建省對拉美進出口額勁增30.6%2017-07-06
- 福州市近日公布14家推薦使用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2017-07-06
- 寧德打造簡政放權便民服務體系 清理不合理涉企收費2017-07-06
- 房屋有問題物業費能否拒交 法院:理由不能成立2017-07-06
- 福建首個臺灣社會工作系大學生實踐計劃在馬尾啟動2017-07-05
- 愛尚鮮花囧途:規模?利潤?還只是為了融資?2017-07-04
- 最新金融觀察 頻道推薦
-
因濫用搜索優勢 谷歌被歐盟罰款24億歐元2017-07-0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