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專題地圖>專題要聞
    分享

    內蒙古高校“非遺”過新年、迎新春

    圖為學生們端詳金屬絲編,回憶童年。 張瑋 攝

    1月2日,12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走進內蒙古師范大學,與學校師生共同用中國傳統技藝過新年、迎新春。

    內蒙古高校“非遺”過新年、迎新春

    圖為齊天倉為學生講解蒙古包擺件制作技藝。 張瑋 攝

    活動當日,12個非遺及手工藝傳承人走進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的內蒙古師范大學創新創業園,和學校師生共同體驗剪紙、布貼畫、金屬絲編、手工刺繡、烙畫等中國傳統手工藝,以這樣特別的方式過新年。同時,2019年春節來臨之際,還有12位書法愛好者現場為師生送“福”、送春聯。

    內蒙古高校“非遺”過新年、迎新春

    圖為鉤編技藝老師現場展示鉤編技藝。 張瑋 攝

    記者了解到,2017年開始,內蒙古師范大學開設“非遺”進課堂課程,讓中國文化逐漸扎根在校園,使中國文化在學生群中開枝散葉。

    內蒙古高校“非遺”過新年、迎新春

    圖為書法愛好者為師生寫春聯。 張瑋 攝

    呼和浩特市“蒙古族木質擺件技藝”非遺項目傳承人齊天倉在現場為學生們激情洋溢地講解著制作一座蒙古包擺件的步驟和重點:“這蒙古包別看只是個小擺件,它的制作技藝不比建一座真實的蒙古包簡單,像房頂怎么做圓、底座怎么做穩……這都是我小的時候就跟著父親學的。”

    學生們也駐足認真地聽著講解,甚至用手機錄下老師說的每一個步驟。一名大二英語系的學生柳新穎告訴記者:“我記錄下這些步驟不見得自己會去做,但我覺得作為一個中國人,應該要多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據了解,2018年,內蒙古師范大學“非遺”進課堂開設了5項課程,包括蛋雕、傳統手工燈籠、布貼畫、麥秸畫、沙畫等,共80課時,245名學生上課,比2017年學生數量翻了一倍。

    內蒙古師范大學創新創業園主任邊建平表示,現在校園文化雖然有底蘊,但呈現出來的方式比較單薄,我希望通過這種將民間傳統技藝和校園文化相結合的方式,讓中國文化在校園里厚重起來,讓中國文化在年輕人中“活”起來。

    “經過2年的非遺課程開設,學生們對于非遺文化的熱情在逐漸升溫,下學期我們將開設13項課程,包括國家級、內蒙古自治區級和呼和浩特市級等各級非遺傳承項目。”邊建平如是說。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州茶人會泡茶嗎?百萬懸賞掀翻“傳統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阳市| 民和| 安丘市| 安阳县| 绥中县| 盐山县| 台中县| 孟连| 江津市| 封丘县| 八宿县| 太和县| 镶黄旗| 饶河县| 长乐市| 且末县| 南和县| 高要市| 海口市| 龙川县| 合作市| 女性| 广宗县| 天全县| 马山县| 女性| 扶绥县| 长子县| 盐津县| 汶上县| 新巴尔虎左旗| 拜城县| 武冈市| 田东县| 郑州市| 胶南市| 富裕县| 阿尔山市| 洱源县| 松江区| 英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