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專題地圖>專題要聞
    分享

    作為嶺南文化的瑰寶,粵劇深深吸引著嶺南地區乃至更廣范圍的觀眾。如今,這顆“南國紅豆”更在推動著粵港澳大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合作。

    粵港澳大灣區的非遺合作實踐很早就在粵劇上面有所體現。由粵港澳三地聯合申報的粵劇,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粵劇聯合申報是粵港澳三地保護非遺合作的示范。”近日在廣東佛山舉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區域合作交流會上,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總監何詠思說,她希望粵港澳在非遺的活態展示、教育和研究方面有更多的交流合作。

    廣東省政府文化和旅游廳巡視員陳杭介紹,2002年以來,粵港澳三地每年舉辦粵港澳文化合作會議,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文化創意產業合作等多個文化領域進行交流合作,推動粵港澳文化融合發展。以粵劇項目為代表,近年來,三地簽訂有關合作框架協議、開展粵港澳粵劇群星薈活動、實施粵港澳青年戲劇交流計劃等,促進粵劇的保護與傳承。

    今年暑假期間,就有來自粵港澳的100多名青少年在廣州參加了“2018年粵港澳青少年粵劇藝術交流夏令營”活動。廣東舞蹈戲劇職業學院的教師對他們進行粵劇唱功、基本功、身段、把子等基礎課程教學,并在粵港澳三地進行粵劇折子戲匯演。今年年初,粵港澳粵劇新秀共同演繹的粵劇《白蛇傳》在三地陸續上演。

    國家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副司長王晨陽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在非遺方面有許多相通之處,三地非遺保護需要更多的交流合作。

    陳杭說,非遺與新技術、旅游的融合,正在為非遺研究、保護、傳承注入新的活力。粵港澳大灣區應強化非遺保護與合作,搭建交流平臺,以多種形式開展文化活動、人才培訓、跨界對話等,實現非遺創造性轉化,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臺鈴率先通過新國標產品權威認證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将乐县| 青川县| 思南县| 丰城市| 宁明县| 齐河县| 错那县| 大足县| 安塞县| 英吉沙县| 福州市| 托克逊县| 东乡| 齐齐哈尔市| 庆城县| 陆良县| 灯塔市| 新和县| 黎川县| 普兰县| 凤山市| 临朐县| 海兴县| 无极县| 汝南县| 禹城市| 时尚| 贡嘎县| 洪湖市| 平利县| 达拉特旗| 四川省| 开阳县| 会泽县| 喜德县| 九龙城区| 武陟县| 通辽市| 黔江区| 琼海市| 敖汉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