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雙11臨近,各種網紅直播帶貨也紅紅火火。但就在前幾天,號稱“帶貨一哥”的網紅李佳琦在直播中“翻車了”。
當天李佳琦直播帶貨某款不粘鍋,他把一個雞蛋打進燒熱的鍋里,當準備收起煎熟的雞蛋時,只見雞蛋牢牢黏在鍋底,并開始糊鍋。
但李佳琦這次的翻車筆者一點也不奇怪。因為李佳琦或許在美妝領域有著很強的專業能力,但他可能并不了解什么零食好吃,什么棉被好用,什么速食早餐健康。可就因為他現在是超級網紅,除了美妝產品,他和他的團隊還賣起了其他五花八門的商品,而這次導致其直播“翻車”的某品牌不粘鍋就是其中之一。
如今,網紅帶貨這一銷售模式讓部分商家賺了把快錢,部分網紅的帶貨能力甚至可以達到“一夜帶貨一套房”,但是問題也層出不窮。明星、網紅帶貨“兩頭坑”的現象十分突出,除了消費者吐槽產品質量外,不少商家也質疑直播的明星、網紅存在嚴重的流量造假行為。
事實上,筆者認為,網紅帶貨本質還是一種營銷方式,通過社交化、娛樂化的方式將聚集的粉絲轉化為實際的產品消費者。而網紅帶貨作為電子商務發展的一種新業態,雖然豐富了消費者的購物方式,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但與此同時行業亂象頻發,也亟須規范治理。
因為商業的本質不會因為媒介的不同而發生改變,互聯網經濟也是誠信經濟。無論是從保護新業態發展還是保護消費者權益,對網紅帶貨中出現的問題,不能聽之任之,而應在包容的同時加強監管。相較于線下門店,直播賣貨每月上新、甚至每周上新的即時性,大大提升了監管難度。但正因如此,監管部門需要更加暢通投訴渠道,對明確違法的行為做到重拳出擊。
而平臺更不能坐視不管。一方面相關賬號的流量價值真不真,平臺是最清楚的,要保護廣告客戶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另一方面,比起監管部門,平臺憑借數據優勢更容易揭穿商業欺詐的面紗,理應更深度參與到互聯網發展共治中來。對于買粉刷單、假評論、賣假貨等行為,決不能睜只眼閉只眼。也只有這樣,平臺才能確保商業模式可持續。
翻車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大眾和媒體的追捧下,被追隨者對質量的把控跟不上。而今后的市場,網紅肯定要向專業化發展,而不是什么都播。相信隨著消費者辨別能力的提升、平臺監管的收緊、執法力度的加強,我們也期待網紅帶貨終將回歸初心:讓更多優質商品,遇見真正需要的人。
責任編輯:林晗枝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傳阿里11月重啟香港上市計劃 最早月底掛牌交易2019-10-31
- 學生戴頭環防走神事件始末最新消息 校方回應說了什么?2019-10-31
- 諾基亞:今年已招募350名工程師加速5G開發2019-10-31
- 最新娛樂資訊 頻道推薦
-
李佳琦直播翻車事件詳細來龍去脈 李佳琦翻車2019-10-3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