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 > 新聞中心 > 海峽圖庫 > 福建圖說 返回海峽圖庫首頁
    穿過400年時光 “秀”畬族苧麻紡織技藝
    1/5

    東南網9月1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莊嚴 通訊員 鄭廷裕 郭雅明 文/圖)“廳邊車機紡成繩,糊漿來拉轉玲瓏。糊漿來拉轉連連,賢娘牽紗楠機前;后腳過踏前腳步,手掇梭子轉連連。”每年夏末秋初,悠揚的畬族民歌《織苧歌》就會在福安市甘棠鎮過洋畬族村飄蕩,村里的畬族苧麻手工織布技藝傳承人王銀妃又忙碌了起來。她雖然已經73歲,割麻織麻的身手依然矯健利索。

    畬族苧麻手工織布技藝是畬族群眾世代相傳的純手工制作工藝,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據福安市博物館館長張玉文介紹,畬族男女日常服裝崇尚青藍色,畬族婚禮、節日、喜慶活動,則需要織紅布袋、新衣服,用料多為自織的苧布。苧布有粗、細兩種,粗的通常用于縫制“苧布衫”,供勞動時穿用;較細密的用于縫制便服、客服、蚊帳、布袋等生活必需品。

    福安市山哈畬族文化研究發展中心主任雷衛平說,苧麻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蕁麻科草本植物,苧麻纖維細長,顏色潔白,具有濕強力大、伸長率小、傳導性好、散熱放濕快、有絕緣性等特點。明清時期,苧麻是閩浙邊地最熱門的種植作物。苧布衫生產工藝流程復雜,從種植苧麻,到織成苧布,一絲一線都出自畬族婦女之手,畬族群眾的勤勞和智慧由此可見一斑。

    王銀妃介紹說,在各種麻類纖維中,苧麻纖維細長輕盈,且不容易受霉菌腐蝕和蟲蛀。同容積的棉布與苧麻布相比較,苧麻布輕20%,制作一塊5平方米的面料,從割到曬到捻線直至成為布料,要花費近2個月的時間。

    過洋村布料銷售專業戶雷建明自豪地說,現在畬族苧麻服裝以其濃郁的民族風情,已經成了中外藝術品愛好者眼中的收藏珍品。由于苧麻紡織是純手工,勞作十分艱辛,不可能大量生產,他們與時俱進,在產品銷售策略上走小眾路線,以民族特色吸引人們的目光,優質優價,讓苧麻紡織技藝有了傳承空間。有了“錢”景,畬族婦女傳習畬族苧麻紡織技藝的熱情也高漲起來。

    “布那耕了便掏去,問郎著白是著烏;郎那著白娘會洗,郎那著烏學染布;布那染了便剪衫,穿到身上齊來評;賢娘肯織都是苧,懶人不織無有耕。”王銀妃老人手撫溫潤的苧麻,其所蘊含的匠心深情,正如歌中所唱,讓人不肯罷手。

    1/5

    王銀妃收割苧麻。福建日報記者莊嚴 通訊員 鄭廷裕 郭雅明 攝

    來源: 東南網

    2020-09-16 16:44

    責任編輯:趙睿
    關鍵詞

    推薦圖文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余市| 奎屯市| 鄂伦春自治旗| 边坝县| 始兴县| 正镶白旗| 岳普湖县| 瑞丽市| 外汇| 保定市| 定南县| 凌海市| 门源| 武隆县| 阳新县| 固阳县| 威信县| 通榆县| 屯昌县| 阿拉善盟| 大宁县| 民权县| 普定县| 天峻县| 揭西县| 镇赉县| 灌南县| 湖口县| 新余市| 香港 | 澄江县| 新民市| 米脂县| 海门市| 喜德县| 景宁| 图木舒克市| 隆昌县| 格尔木市| 洪雅县| 广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