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 > 新聞中心 > 海峽圖庫 > 福建圖說 返回海峽圖庫首頁
    霞浦土筍養殖父子呼喚水產專家 打破土筍繁育瓶頸
    1/5

    東南網9月2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吳旭濤 李烈 通訊員 陳清 劉乃金 文/圖)15年前,霞浦縣長春鎮的許培金和許舒溪父子倆,開始試驗人工養殖土筍。

    幾年試驗,養殖成功。他們經營的霞浦縣長春鎮土筍養殖基地,成為閩東地區唯一一家大規模養殖土筍的基地。父子倆致富了,也帶動不少周邊群眾脫貧。

    但目前,隨著環境的變化和挖土筍工人的減少,土筍種苗處于一苗難求的狀態。許舒溪嘗試人工育種,但一直沒有成功。他們想通過助村平臺,呼吁科研機構和水產專家,和他們一起,通過科研打破土筍種苗繁育的瓶頸。

    土筍可人工養殖

    從小,許舒溪就跟著父親許培金在霞浦海邊挖土筍,并出售給商家。但收購商對土筍大小有要求,剩下的小土筍苗因為賣不出去,只能丟棄。

    “2002年左右,那時我十多歲。我們家每天剩下的小土筍有十幾擔,不養起來就都死了。”他說,當時,父親帶著他嘗試土筍養殖。

    那時候,市面上的土筍都是野生的,閩東還沒有人養殖成功過。父子倆租了20畝田,開始試驗。

    第一次,父子倆在田里放了約7500公斤的小土筍,種苗價格為1公斤6元。但是,把苗放入田里后,大多數小土筍都不鉆進土里,不久就被太陽曬死了。“土筍對環境的鹽度、水溫要求很高,太高或者太低,都不愿意鉆進泥土里。”許舒溪說。

    吃了虧,父子倆不氣餒。他們把田分了幾十塊,每塊都用不同的鹽度和溫度來養殖,同時把放苗、加水、放水時間都詳細地記錄下來。哪一塊種苗成活最多,就采用哪一塊的數據。“光為了讓種苗鉆進土里去,就花了四五個月時間。”許舒溪介紹,每塊田的鹽度、濕度都不一樣,每個季節有溫差,幾年下來,才摸出了一些門道,“雨季淡水太多,就要引海水進來;沙地比較干,放水時間就要比其他地多一個小時。下雨天鹽度22~25度以上才好,不下雨時18~20度左右。”

    控制了成活率只是第一步,盡快出效益才是關鍵。第一年,每畝田里放進約350公斤種苗,收成只有400多公斤,幾乎賺不了錢。第二年開始,許培金把規模擴大到30畝,試驗如何提高養殖密度,“養殖的質量還是靠溫度和時間來控制,還有田里的土質和沙質也有影響,養了那么多年,田里抓一把泥土,差不多就知道適合不適合養殖。”許舒溪說,現在基地每畝產量約500公斤到1000公斤不等。

    15年來,父子倆幾乎一天24小時輪崗駐守在田地里。“除了回家吃飯,其他時間都在這兒了。”許舒溪說,目前,他已經養殖了260畝的土筍,目前60多元一公斤的價格,讓他感到再勞累也值得。

    致富不忘帶動脫貧

    近幾年,土筍凍的營養價值被廣泛接受,許舒溪家的土筍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寧德、廈門、福州、溫州等地的客戶甚至搶著上門來收購。

    許舒溪說,現在,養殖基地一年營業額可達1000萬元。不僅富了他一家,對周邊的村民來說,也是極大的帶動。

    過去,許家父子選擇自己賣不出去的小苗來養,現在,他們專門向村民收購上好的種苗。“每年,我們都會向漁民收2.5萬~5萬公斤的土筍苗,一年下來,要收幾百萬元。”

    每年,基地還要雇傭不少工人。長期在基地務工的有十幾人,大多是本地漁民。日常在田里挖土筍婦女也有七八人,過年期間則增加到二三十人。不管是男女,許舒溪給工人開的工資都是一天200元,遠高于當地農民務工的平均工資。這部分工錢,一年要花費80萬到100萬元。

    今年3月開始,長春鎮與土筍養殖基地開展了一項“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扶貧合作。基地260畝田地中,100畝由鎮政府提供,這樣一來,許舒溪就省去了8萬元左右的租金。而這100畝土地,則給長春鎮的武岐、長春、長溪、法華四個村11戶23個建檔立卡貧困戶作為土地資源入股。此外,長春鎮還從集體經濟組織專項扶持資金中安排12萬元作為貧困戶入股資本金,同時通過財政貼息貸款入股參與土筍養殖。

    年過五旬的黃孝平,年輕時當過搬運工,現在因為身體不好,家庭比較貧困。今年,黃孝平加入了基地:“鎮里幫助我以土地入股,預計年底會有1.4萬元的分紅。3月起,我還來這兒打工,幫忙洗土筍。基地按天算錢,一天工錢是200元。一個月至少來十多天,身體好的時候來20天,每個月有2000元以上的打工收入。”

    許舒溪說,基地里普通工人每月發2次工資,貧困戶每天結清,“自己致富了,也想盡力為貧困戶做一些事情”。

    育苗瓶頸期待突破

    近幾年,由于近海環境的變化,加之挖土筍的人越來越少,土筍苗一直處于一苗難求狀態。

    前年,許舒溪一天能收約2000公斤種苗,去年減少到1000多公斤,今年日均250公斤都不到。“這幾個月,幾乎都收不到了。”許舒溪說。

    這也導致了許舒溪的土筍一直處于求大于供的狀態:“我們的下游收購商,因為買不到貨,許多都改行了。”

    其實,早在2005年,許培金就嘗試著人工繁殖土筍。當時,他拿出最好的3畝田地,分成若干塊。每塊放100條性狀良好的大土筍。為了照顧好這塊田地,他每天抽水放水兩次,嚴格控制鹽度和溫度,給予最為周到的管理,并堅持五六年不挖。第三年,出現了極少量的小苗,可是第四年,反而沒有了。

    “現在,種苗繁育是我們的燃眉之急。如果不找到破解方法,過幾年,我們基地也運行不下去。”許舒溪說,目前,他已在運作投入一些資金,尋找面積較大的田地,引進現代化的設施和設備,模仿灘涂環境進行育苗試驗。

    但是,沒有育苗經驗的他,急需專業人員的幫助。“土筍市場行情非常好,如果種苗瓶頸能解決,我們養殖面積何止260畝。”他說,育種需要高科技。他呼吁,希望相關科研機構、院校或專業人士,如有土筍育苗的經驗,或有這方面的興趣,能夠聯系他,共同攻克土筍種苗繁育這一難題。

    土筍學名革囊星蟲,個體偏短小,顏色灰黑黃等雜色,膠原蛋白豐富,可熬煮后冷卻制作土筍凍。

    1/5

    周邊許多村民到土筍基地務工。

    來源: 東南網

    2017-09-21 16:15

    責任編輯:李牧晨
    關鍵詞

    推薦圖文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报价| 西城区| 都匀市| 古浪县| 东明县| 福海县| 泊头市| 资溪县| 陵川县| 高阳县| 西藏| 东兴市| 高雄市| 布拖县| 阜平县| 乐业县| 微博| 常山县| 长岛县| 鲁甸县| 曲麻莱县| 大连市| 右玉县| 镇坪县| 龙山县| 资溪县| 潞城市| 锡林浩特市| 吉安县| 北京市| 淳安县| 璧山县| 长阳| 卢龙县| 德惠市| 黑河市| 嵊泗县| 呼图壁县| 麟游县| 寻甸| 社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