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海峽兩岸>臺灣新聞
    分享

    新華社臺北10月25日電(記者 左為)“不打不成器”“棒下出孝子”,這些傳統觀念可能會對使孩子處在體罰的身心創傷中。臺灣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5日發布的一份調查顯示,過去半年有超過三分之一的臺灣少年兒童曾受體罰,倡議家長加入“正向教養21天”行動,集中培養良好的親子溝通模式。

    臺灣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白麗芳在發布會上表示,今年針對臺灣少兒被家長體罰情形及相關因素展開調查,發現過去半年有35.7%的少兒曾受體罰,其中44.1%遭受包括重擊頭部、甩耳光、反復毒打在內的嚴重體罰。孩子受到體罰因素的前三名為頂嘴、說謊、成績退步等。

    調查發現,被體罰的孩子中七成以上有憤怒、不服等負向反應或感受,有的孩子甚至產生想傷害自己或攻擊他人的念頭。受到過體罰的少年兒童對暴力的認同度、肢體沖突次數、和感覺不快樂的比例都顯著高于沒有被體罰的孩子。

    “除了體罰以外,我們也不要忘記還有一類心理攻擊,有些孩子會被大聲吼叫,這也屬于暴力的管教。”白麗芳說。

    調查還發現,家長的社會經濟地位或家庭經濟情況對選擇體罰管教與否影響度不高。但當家長間關系不和睦時,較容易出現因遷怒而對孩子施行體罰管教的情形。沒時間陪伴的家長相較于花較多時間陪伴孩子的家長,施行體罰比例高出約17%。

    僅今年上半年,經兒福聯盟統計到的臺灣兒虐人數就達2064人。兒福聯盟當日發起“愛需要練習——正向教養21天”行動,邀請家長培養良好的親子溝通習慣。

    兒福聯盟鼓勵家長貫徹“愛的三溫暖”原則,即“冷靜”自己的情緒,“溫柔堅定”地與孩子進行雙向溝通,“熱情”地回饋與肯定孩子行為上的改變,通過持續努力,培養理性正面的“零暴力”教養觀念。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臺行政機構網站刪除“漢人”改為“其余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胶州市| 明光市| 邯郸市| 万年县| 玛纳斯县| 张家口市| 延吉市| 新邵县| 英吉沙县| 营口市| 新源县| 贞丰县| 正定县| 建昌县| 镇巴县| 连城县| 舒兰市| 奉节县| 平定县| 东阳市| 海淀区| 怀宁县| 长岭县| 花莲县| 壶关县| 宝应县| 民和| 彭州市| 金门县| 和平区| 潜山县| 西藏| 兴安县| 突泉县| 卢氏县| 呼和浩特市| 民勤县| 枣强县| 巍山| 疏附县| 西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