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海峽兩岸>臺灣新聞
    分享

    原標題:“武昌起義”變成“起事” 臺學者怒批當局亂改教科書

    華夏經緯網10月1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道,今天是臺灣“雙十節”,高中歷史課綱卻從2006年起就把“武昌起義”改成“起事”,理由為武昌起事是“約定俗成”用語。有學者痛批“令人不知今夕是何夕”?“武昌起事”根本非臺灣民眾慣用語,“起事”是清朝遺老的立場、“起義”才有正當性。

    據報道,1911年陽歷10月10日武昌新軍發出革命槍聲,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2月12日宣統皇帝退位。此后即使國共內戰、南京國民政府遷臺,10月10日武昌起義都是“雙十節”。

    不過近年卻有些變調。曾擔任高中歷史教科書編寫者的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王仲孚日前指出,2006年課綱后不管民進黨或國民黨“執政”,各版歷史教科書都普遍使用“武昌起事”取代“起義”,因武昌起事是約定俗成的名詞,教育部門對于起義或起事也僅表示“再研究”。

    王仲孚批判,臺灣歷史教科書充滿怪現象,武昌起義站在清廷立場則是叛亂。例如清廷宣布退位就采中性詞匯“武昌民軍起事”,而民國無論政府文告、學者著作都用“武昌起義”,以示辛亥革命的正當性。

    王仲孚說,2006課綱以來強制要求教科書改成“武昌起事”,理由是“武昌起事”是約定俗成的名詞。但包括教育部門在網絡上的“國語”字典都找不到起事,“武昌起事是清朝的立場,我們用滿清遺老的觀點看辛亥革命,怎會是這樣呢?”

    責任編輯:楊林宇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非遺潤童心”福建省少年兒童圖書館公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高县| 柳林县| 左贡县| 富民县| 公安县| 秦安县| 海阳市| 浮山县| 临猗县| 镇原县| 民勤县| 永康市| 虎林市| 黑山县| 泌阳县| 屯门区| 乌拉特前旗| 陵川县| 扬中市| 济南市| 蕲春县| 北海市| 德保县| 呼和浩特市| 小金县| 南充市| 根河市| 鹤岗市| 黄冈市| 洛隆县| 凌海市| 县级市| 渝中区| 丘北县| 丹巴县| 武川县| 孝义市| 仁化县| 济宁市| 斗六市| 牟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