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金融教育宣傳,提高市民金融素養,是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的重要防線,也是預防金融風險的關鍵一環。
為深入踐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切實提升消費者金融素養和風險防范能力,近年來,農行北京分行積極響應號召,廣泛開展金融教育宣傳。通過線上及線下多渠道、多形式開展金融知識普及與消費者權益保護宣傳,為提升公眾金融素養,增強消費者風險防范意識,助力構建和諧、安全、健康的金融環境添磚加瓦。
“農情守護·金融集市”奏響宣傳周知識普及強音
為進一步增強市民的風險防范意識和能力,農行北京分行于近日啟動“保障金融權益,助力美好生活”主題宣傳周活動。該行打破了傳統單一、單向的宣傳模式,創新采用“集市化”“場景化”的宣傳思路,將金融知識有機融入市民日常生活場景,打造了獨具特色的“農情守護·金融集市”。
這一形式不僅增強了宣傳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更讓市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自然而然地掌握實用金融技能,真正實現了“在生活中學習、在參與中防護、在互動中提升”的宣傳效果。
宣傳周期間,農行北京分行創新推出“假如文物會消保”互動游戲,借助文物形象生動解讀金融術語,讓晦澀的知識變得通俗易懂、趣味盎然。“猜猜我是誰”“聽文物講消保”等環節,不僅吸引眾多市民駐足參與,也實現了文化傳播與金融教育的有機融合。
與此同時,農行北京分行還將宣傳觸角延伸至鄉村和校園。該行轄內順義支行、門頭溝支行走進鄉鎮大集,用接地氣的語言講解人民幣防偽、存款保險等知識,提升農村居民的識騙防詐能力。該行轄內昌平支行、豐臺支行則針對大學生和中學生群體,設計“邊玩邊學”互動游戲,將防范非法校園貸、理性借貸等主題融入熱門游戲環節,幫助青少年在輕松氛圍中認清風險、樹立正確的金融觀念。
此外,農行北京朝東支行走進團結湖公園“豐收鄰里節”金融集市活動現場,通過“反詐豐收大闖關”形式,把金融課堂搬到居民身邊,強化群眾對個人信息保護、理性投資等方面的認知,真正實現金融知識“入腦入心”。
創新“消保+”模式 拓展多元融合宣教新路徑
為持續提升金融教育宣傳的廣度與深度,農行北京分行積極探索多元化、融合化宣教新路徑,創新推出“消保+”模式,有效打通金融知識普及“最后一公里”。
今年以來,該行已累計開展各類宣教活動3000余場,通過“消保+”多維融合,將金融知識嵌入不同場景,實現宣傳教育從“單向輸出”向“雙向互動”、從“傳統宣講”向“生態融合”轉變。
在“消保+黨建”模式中,通過與街道社區黨組織結對共建,在為困難群眾送去生活關懷的同時,更將實用的金融防騙知識、“養老錢袋子”守護技巧等貼心服務送上門,切實發揮黨員先鋒在基層金融治理中的帶動作用。“消保+服貿”則借助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等重要展會平臺,設立互動咨詢區,通過趣味游戲傳遞數幣反詐、信息安全等知識,使高端展會現場同時成為普惠金融的生動課堂。
此外,“消保+綠色”聚焦鄉村生態與可持續發展,將金融服務與鄉村生產、非遺文化深度融合,該行走進北京密云、懷柔等地,讓金融知識在田園場景中生根發芽;“消保+養老”則以養老社區為重點,以傳統文化、互動體驗增強長者防詐免疫力。而“消保+教育”則持續開展“小小銀行家”、校園金融課堂等活動,致力財商培育,并在高考期間設置“助考加油站”,為廣大考生家庭提供暖心服務與金融提示,傳遞農行溫度。
這一系列“消保+”創新實踐,標志著農行北京分行在構建多元化、場景化、人文化的金融教育生態方面取得的積極成效,逐步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多維覆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新格局。
未來,農行北京分行將繼續堅守“金融為民”的初心,不斷探索宣教新形式、新載體,推動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走向深處、落到實處,為首都金融業的穩健發展持續注入溫度與智慧。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金融資訊 頻道推薦
-
杭可科技實控人曹驥擬詢價轉讓?親屬屢減持A2025-09-1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